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伊拉克俘虏遭虐待专题 > 正文

用人道主义对待战俘--美二战老兵陶慕廉的呼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7日11:27 新华网

  新华网洛杉矶6月6日电(记者司久岳)年过8旬的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东亚问题专家陶慕廉教授是一位参加过二战的老兵,不久前入选美国二战老兵百人塑像系列,由雕塑家为他创作了一尊半身像。这个刻着他名字的塑像将作为美国人民对二战将士的一种纪念而被永久陈列。

  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刚过,这位对二战历史记忆犹新的老兵在洛杉矶家中接受新华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催发搞笑种子引爆快乐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社记者专访,回忆二战的亲身经历时,向目前驻伊拉克美军发出了一个来自内心的呼吁:用人道主义对待伊拉克战俘,善待伊拉克人民!

  陶慕廉教授在二战期间是负责审问日本战俘的美国陆军情报部门的官员之一。他说,1944年下半年他被派往菲律宾的一个日本战俘营,在美军审讯俘虏时当翻译。当时,设在澳大利亚的美国陆军情报部门已发现美军虐待日本战俘的做法行不通,而中国共产党当时向日本战俘提供自由选择--返回日本与家人团圆或参加中国抗日武装--的做法感化了很多日军俘虏,美军应该学习。此后,美军虽未允许日本战俘参加美军,但已不再虐待俘虏了。

  在审讯战俘时担任翻译的陶慕廉教授说,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感化政策使美军赢得了日军战俘的合作,而这种合作使他所在的那支美军部队得以发现其他日军的动向,为麦克阿瑟将军迅速收复菲律宾和攻打日本打下了基础。

  满头银发的陶慕廉教授回忆道,他经常给日本战俘上课,说明战争背景,给他们讲述民主制度和日本的侵略罪行。他边说边小心翼翼地从柜中捧出两本纸张已发黄发脆的书籍。这是他当时仅有的两本教材,其中一本是斯诺夫人在延安采写的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朝鲜友人金山的故事--《阿里郎之歌》。书中记述了日军在朝鲜的暴行。

  由于美军对待战俘的态度友好,当时关押在俘虏营的数千名日本战俘很快就发现他们受了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骗,因为他们在被俘前没有自杀并未使他们受尽地狱般的折磨。

  陶慕廉教授说,这些日本战俘在美军占领日本后很快就被送回自己的家乡。他是乘坐最后一艘医疗船与生病的战俘一道离开菲律宾经台湾前往日本的。

  他坐在客厅沙发上回忆着二战结束初期他转到美军驻日本总部工作的经历。他说,他当时没有感到日本人民对美国有仇恨,他也不恨日本人,因为大家都知道发动战争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

  他告诉记者,在东京,不少战俘后来不仅成了他的朋友,还为占领日本的美军提供了帮助。他也从此将促进美国人民与日本、朝鲜和中国人民的友谊作为己任。1946年他返回美国后在耶鲁大学完成博士学位,专门从事东亚问题研究,后来还娶了一位中国太太,使他对和平的爱,对中国的爱和对夫人的爱融为一体。

  陶慕廉教授的夫人是美国著名侨领李惠英。最近,李惠英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了解,降低和平统一的障碍和纪念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成立19周年,再捐款30万美元。陶慕廉教授对此深表赞赏。

  热爱世界和平并始终为之奋斗的陶慕廉教授对美军在伊拉克爆出虐俘事件表示震惊,也为美军背弃二战时期的传统感到痛心。但他认为,美军在伊拉克出现虐俘事件不是简单的军纪松懈问题,根本原因是伊拉克战争是非正义的。丧失了道义的力量,就没有办法感召当地人民。

  陶慕廉教授告诉记者,当年打日本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因为日本袭击了美国珍珠港,侵略了其他国家。但这次打伊拉克却出师无名,因为伊拉克没有袭击美国,也没有占领其他国家。

  他指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也是非正义的战争,所以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军同样有虐俘问题。他说,由于战争性质改变,对待俘虏的政策也随之改变。

  这位二战的老兵希望美国尽快将伊拉克的主权交还给伊拉克人民,赔偿伊拉克的损失,尊重民主,尊重伊拉克人民。他说,用武力去打一个国家决不是民主的做法。他认为,伊拉克问题应该通过联合国解决。

  陶慕廉教授最后说,他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寻求国际友谊而不是国际战争。如果要说对驻伊美军有何建议的话,那就是要本着人道主义对待伊拉克战俘,更要善待伊拉克人民!

  相关专题:伊拉克俘虏遭虐待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北京传递雅典奥运火炬
美国前总统里根逝世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2004北京国际车展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