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深度报道:从诺曼底登陆到伊拉克战争(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8日16:06 金羊网-羊城晚报
  ———解析两场战争前后的大国关系变化

  象征着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盟军诺曼底登陆已经过去60年。60年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战争并没有从地球上消失;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大国之间的关系仍未能完全抹去历史的痕迹。

  法国媒体报道说,今年是纪念诺曼底登陆最隆重的一年,16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6日聚集法国北部的诺曼底海滩,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他们之中,有所有当年参加登陆行动的盟军国家,也有战败的德国,还有在东线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的俄罗斯。这些领导人将共同回顾战争胜利前夕盟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时刻,但着眼的当然是各自国家的今天和未来。

  法美:难弃前嫌

  据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早在去年就向美国总统布什发出了参加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的邀请,但布什迟迟不作答,大有冷落法国之意。这也并不奇怪,法美关系一向别别扭扭。法国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不肯依附于任何大国,因此同希望主导全球事务的美国常有摩擦。

  让美国最不能容忍的,是去年在伊拉克问题上,法国反对对伊动武,并威胁使用否决权,导致美国希望得到联合国授权的企图失败,法美关系降至冰点。为此,美国痛斥法国人忘恩负义,忘记当年是美国人帮他们打破纳粹的桎梏。

  要提当年,法国人对美国其实是既很感恩,也有不满。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当时领导法国抵抗运动的戴高乐将军却被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晾在一边,他们不承认戴高乐的临时政府。按照美国当时设计的版本,是打算把法国作为一个被占领国来管理。戴高乐对此十分愤怒,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坚持他的政府是法国惟一合法政府,认为法国应该是“战胜国”,而不是“战败国”。法美之间也许从那时起就播下了不和的种子,后来戴高乐坚持独立自主,不肯听命于美国,同这一段历史不能说毫无关系。

  布什当然还是要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他目前处境不佳,伊拉克战争结束一年多了,伊拉克的暴力袭击事件却有增无减,美英联军在战后的死伤人数大大超过了战争期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担心伊拉克成为第二个“越南”。布什正在竞选连任,伊拉克困境成了他的竞争对手克里攻击他的重磅炮弹。布什现在需要去诺曼底,以唤起人们对当年登陆美军的美好回忆,从而忘掉今天美军在伊拉克虐俘的丑恶。此外,他还要借此行之机大力游说,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以摆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困境。

  法国人认为,感激归感激,感激并不意味顺从。希拉克已经表示,他在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的讲演中,一定会向为法国和欧洲的解放作出牺牲的美国人民表达感激之情。但这决不表明法国就一定要支持美国在各种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伊拉克战争之前,法国反对动武,萨达姆倒台之后,法国要求建立伊拉克自主的政府。对美英最近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伊拉克问题的议案,法国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法国媒体认为,事实证明希拉克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判断正确,在今天解决伊拉克战后问题上,他应有更多的发言权。

  在布什看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在伊拉克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都是解放者;反法西斯同推翻萨达姆政权两场战争的目标也相同,都是要给人民以自由民主。他甚至把自己和布莱尔比作当年的罗斯福和丘吉尔。然而让美国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60年前,40万美国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捐躯,美国人因此在世界上受到尊重和赞誉;60年后的今天,美国虽然也为伊拉克战争付出“巨大代价”,得到的却是国际社会的普遍非议和伊拉克人的反美情绪。他们大概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反法西斯战争,美国是帮助欧洲国家赶走侵略者;而伊拉克战争,美国则是以武力进入一个主权国家,两者有根本区别。

  布什:法国人忘恩负义希拉克:感激并不意味顺从
施罗德:二战终于结束了希拉克:法国需要德国
  普京:俄罗斯要融入欧洲希拉克:前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核心作用”
德国:完全回到国际舞台
  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的领导人中,最引人注目之一当属德国总理施罗德。60年过去,这是第一位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的德国领导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这是施罗德对邀请他参加登陆庆典所做出的反应。分析人士认为,施罗德与其他盟军国家的领导人站在一起,纪念诺曼底登陆,象征着当年给欧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和创伤的德国完全回到了国际政治舞台。

  法国退伍军人事务部长级代表哈姆拉维·梅卡舍拉说,邀请施罗德是法德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众所周知,法国和德国在历史上是宿敌,数度兵戎相见,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人更是对法国犯有罪孽,欠有血债。

  但战后几十年间,法德出于各自的利益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被称为欧洲的“发动机”和“火车头”。冤家对头成了伙伴和朋友。但在法国人的内心深处,对德国的恐惧从来没有消失。法德合作始于煤钢联营,法国就是通过煤钢生产监视德国的军事动向,达到防范德国的目的。就是几十年后,欧洲一体化建设已经非常深入,法国对德国也仍有戒心。

  德国人清楚地记得,1994年纪念诺曼底登陆50周年时,实现统一不久的德国非常希望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以正常化。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于对强大德国的恐惧,非但没有邀请德国总理科尔参加纪念活动,还禁止德国外交官出席纪念活动。此事当时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德国人觉得感情受到伤害。科尔当时没做任何评论,只是强调,如今德国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在希特勒死后出生的。

  这一次施罗德受到邀请,德国的媒体反应却很平淡,它们认为这个邀请来得太晚。一个叫阿莱克萨德的德国年轻人说,事情当然有历史意义,可对德国老百姓来说已无足轻重了。战争早结束,德国已成为欧洲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大国,战后出生的德国人不再为他们前辈犯下的罪恶而背包袱。

  法国仍然惧怕德国,但法国也需要德国。“法国不能不伟大,法国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这一戴高乐将军的名言已成为法兰西精神的精髓,已经深深铭刻在法国每一代领导人的心上。在欧盟实现了新一轮扩大、成员国已达25个、一体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时候,法国比以往更加需要德国的合作。法国的大国梦只有通过欧洲的统一和联合来实现,而要推动欧洲联合统一,法德就必须继续携手共进。

  俄罗斯:继续向西方靠近

  俄罗斯也将是第一次出现在诺曼底纪念活动仪式上,普京总统是第一位接受邀请的俄罗斯领导人,因此也备受媒体关注。当年苏联军队没有参加诺曼底登陆,而是在东线与德国法西斯浴血奋战。

  在前苏联的历史书上,诺曼底战役被淡化了,不像在西方史书上那样大书特书。再加上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苏联领导人不可能被邀请,也不可能接受邀请参加诺曼底纪念活动。

  如今普京要去诺曼底,显然表明俄罗斯已经承认诺曼底战役的重要性。其实,法国向普京发出邀请,等于也承认了前苏联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希拉克今年4月邀请普京时,强调了前苏联在抗击法西斯战争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指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战争的转折点。苏联军队牵制了纳粹军队,决定了战争的胜利进程。过去,苏联曾指责美英拖延开辟第二战线,并认为西方有意抹杀苏联对战争胜利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苏联在战争中牺牲了900万名官兵,比盟军的死亡人数多3倍。

  重新认识历史固然重要,但人们着眼的是现实。法国媒体对普京接受邀请的评论是,俄罗斯继续向西方靠近,同西方合作成为普京外交的一个重要部分。“9·11”之后,普京政府在反恐问题上同美国密切合作,俄美关系迅速升温。但在伊拉克问题上,俄罗斯没有站在美国立场一边,而是与法德共同组成了“反战”阵营。另外,普京积极发展同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提出要融入欧洲。分析人士认为,与当前俄罗斯的外交相比,承认诺曼底登陆的重要性实在是小事一桩。

  当年,苏联的军事实力完全可以和西方比拼,今非昔比,俄罗斯已没有了过去的雄风。普京目前开始了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在全面掌握和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之后,普京要带领他的国家发展经济、增强国力,重振大国雄风。为此,他需要和平环境,需要欧美国家的援助。

  不过,西方对俄罗斯始终存有戒心。诺曼底登陆60年后,当年的盟军国家才接纳了战败的德国。而苏联与西方也曾对抗了几十年,俄罗斯要想融入西方,、二十年恐怕远远不够。·郭京花·(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栩/编制)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夏日特卖 全场1折
催发搞笑种子引爆快乐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北京传递雅典奥运火炬
伊问题新决议获通过
美国前总统里根逝世
八国首脑会议8日召开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2004北京国际车展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