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拜托,再为里根鼓次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17:44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记者 张大诺 众所周知,里根一开始是个演员,而他整个一生,又像极了好莱坞种类丰富的电影。里根最后的电影“角色”是老年痴呆患者,与他一起出演的是1200万“群众演员”。 最后的角色
一开始,以演员起家,拍摄了五十一部影片,一直作到美国演员协会主席;后来,“出演”政治电影:七十岁就职,成为入主白宫年龄最大总统。接下来是枪战片:上任七十天,在华盛顿遭遇枪击,险成肯尼迪第二;然后是爱情经典片,和南希夫人几十年的相伴感动世界,有经典“台词”为证: 里根:“我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身边是无尽的孤独,只要我多写几个‘想你’,我就会感觉孤独里面有一种奇妙的温暖,就像望到一个明亮温暖的房间似的。” 南希:“每天早晨我一起来,就把脚放在另一个人面前,然后就是去爱他,仅仅是爱。” 里根最后的影片很特殊:老年痴呆患者。 “他24小时都呆在一张医院用床上。在为数不多的清醒时刻,他会盯着窗外的树木看……有时儿子来看他,他会抬起眉毛。是他认出了儿子,还是对房间的男性‘入侵者’感到好奇?” 这是影片的场景,他是无声、也没有意识的演员。 现在,全世界看到了这个影片的结尾。 这样的“影片”不只是里根在出演,虽然所有类似影片中他最有名。 香港电影《半支烟》: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豹哥(曾志伟饰)回首大半生,唯一萦绕心里的,只有一段与半支烟有关的爱情,他不想失去对生命最后的记忆,他返回香港,四处寻找…… 香港电影《卫斯理》:卫家佣人患有老年痴呆,已经分不清早中晚餐,他看似糊涂,偶尔又作清醒之言,卫家众人对其话语免疫到毫无反应…… 传记电影《爱丽斯的情书》:年轻的爱丽斯与萨特有一段交往,她写就英语世界第一部介绍萨特的专著。但最后她选择了一个文学评论家,丈夫对她诸多任性韵事非常宽容,最后,抱着已患老年痴呆症的她躺在路边草丛中,口里依然叫她“我的小土豆”…… 法国电影《玛蒂的世界》:小男孩玛蒂从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那里得到快乐,因为老人总是不说话,“很酷”,玛蒂想出各种办法与老人交流——最终破译老人的“密码”,他知道老人想要小便;借助眨眼来表示Yes or No,他们俩甚至玩起了扑克。冬天,玛蒂帮助老人在圣诞节从医院逃脱…… 一种浓情甚至揪心的情感力量,在这些影片中蔓延。 拜托多笑一次 在以上这些电影之外,是全球12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 在北京,记者去采访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在那里有一个老人,她看见儿子时,那么兴奋地说:这是我弟弟。 后来又见到她,她刚刚睡醒,阳光照在她脸上,她告诉我:这(病房)是她的家,那个护理员是她的儿媳,儿子去上班了,晚上就会回来,她很有福气,不用做饭,她还说:喜欢家里总是很热闹…… 说这些话时她很快乐,脸上的表情甚至是幸福。 他们患了痴呆,但他们有自己的世界。他们应该获得尊重。 一如获得第4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的西班牙电影《圣婴》,它给了老年痴呆症者最大的尊重:欧洲的贵族农场,农民们为了生活作牛作马,唯一的反抗竟由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头儿完成。主人因为打猎无所收获,一气之下杀死了老头的爱鸟“风筝”,于是,老头为贪得无厌的主人准备下了套索…… 当然,更大的尊重来自他们清醒时最后的告白。 凭电影《宾虚》获奥斯卡影帝的影星查尔顿-赫斯登,在确诊为老年痴呆症时也为自己拍下录影带,并公诸于世:“我现在告诉大家,因为我怕到时候(病发)可能已没法说话。”他以代表作《十诫》的场面形容自己的心情:“我能分开红海,但却不能和各位影迷分开。” 他笑着说:“如果各位发现我行动缓慢,或者遇见相熟的人却叫不出名字,你们会知道为何。如果我又一次说出同样的笑话,拜托请再多笑一次。” 拜托请多笑一次,给所有通往“深邃无光隧道尽头的患者”(南希语),不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生活里;不论他是普通人,还是里根。 相关专题:美国前总统里根去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