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和平共处5项原则50周年专题 > 正文

国际人士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造亚洲安全的基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10:06 新华网

  参考消息特刊:国际知名人士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为它是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亚洲的重要基石。

  6月14日、15日,来自世界五大洲12个国家和中国有关部门的100多位政界人士和资深学者齐聚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办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研讨会。下面是部分外国知名人士的精彩观点: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霍克(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提出“邪恶轴心”的问题在于,它假设自己是“美德的支柱”。但这个我认为已经站不住脚了。布什周围的新保守主义者们好战的单边主义已经让美国错误地陷入伊拉克战争中去了,其所作所为已经破坏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广泛联盟,并分散了达到这一目标的共同资源。由于一些事态的发展,形势还在恶化,如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谎言、欺骗、错误情报,所谓萨达姆·侯赛因和本·拉丹的联系,以及现在被曝光的虐俘事件。

  我们应该祝贺中国,它在实践中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美国及其它四国一起努力解决朝鲜核问题。现在最清楚不过的是,无论美国那些单边主义者们如何叫嚣“邪恶轴心”之类的论调,任何从现在危险的死胡同里走出来的可行办法都只能借助于类似中国这样的介入。当那些严重破坏了国际反恐怖主义联盟的新保守主义者们在华盛顿挑灯夜战的时候,希望他们会好好思考并认识到欠这个国家一份情,因为中国为反击这种威胁、尤其是在解决朝鲜问题上作出了实际贡献。

  五项原则中直接适用于亚洲安全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互利”。在这个方面,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影响是增加了从本地区其它国家的进口。比如,据估计2003年日本出口增长的80%来自于对华出口。当然,中国持续、壮观的经济增长在某些特定领域对其它一些亚洲国家也形成了挑战。但事实上,这已经而且会更快速提高亚洲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这从实践上就反映出,五项原则是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亚洲的一块重要基石。

  纳纳·苏特里斯纳(印度尼西亚总统顾问):2002年11月4日,东盟各国和中国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明白无误地写入了宣言中。显然,在处理南中国海地区潜在冲突问题的主要计划中,五项原则的规范作用得到了认可。此外,在亚洲地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维护和平、处理和解决现在或潜在冲突的显著力量。人们也许试图推测,如果冲突各方能更慎重地尊重五项原则,那么这些冲突将不会发生,或者立即得以解决而不是持续多年,这一地区也会变得更为稳定和安全。

  加利(联合国前秘书长):乐观主义者可以分为两类:那些赞成多边主义并尊重五项原则的人士相信变革会受到美国市民社会的推进。他们相信,美国民主产生了威尔逊总统这位国际联盟之父和罗斯福总统这位联合国之父,还将能够造就一位具有超然眼光和丰富想象力的慷慨的领袖,来创造一个能够适合人类需要的面貌一新的联合国。

  第二类乐观主义者拒绝这种乌托邦式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个超级大国可能采取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但只要没有制衡力量,联合国就还会是这个唯一超级大国的对外政策的延伸而已。因此,这些乐观主义者提出,发展中国家一起与未来的两大强国中国和印度结成联盟。他们认为,五项原则必须是联合国重大改革的新基础。

  头两项原则,“领土完整”和“互不侵犯”应该通过建立与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相一致的强大的联合国军事体系予以执行。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各位参谋长组成的“军事成员委员会”必须落实,发挥作用。该委员会应该为安理会支配的任何武装部队负责战略指挥。第三项原则,“不干涉”会更难运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质疑联合国对国家内部冲突的介入。问题在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在什么条件下才应该介入。“平等互利”要求关注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联合国的主要机构都不具备促进发展的特有能力,但它们应该将各金融机构以及地区和双边捐助者各自的努力统合起来。有些旨在促进互利原则的必要改革就是要加强经社理事会,改革联合国贸发会议。(程增宾 整理)(来源:参编)

  相关专题:纪念和平共处5项原则50周年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