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文化在浴火中重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16:45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驻喀布尔记者田野报道 自从2001年底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垮台后,人们的目光更多集中在如何建立民主和法律上,但这里曾经存在和仍被埋藏的历史,那属于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理应也得到更多尊重和保护。 近日,阿富汗文化信息部长赛义德·马哈多姆·拉欣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一生中最难过的时刻” 拉欣部长的办公室并不算宽敞,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阿富汗文化风情陈列室,办公桌上摆着阿富汗特产的蓝色金矿石,以及各色各样的工艺品。在办公桌旁边一个长条桌上,摆着一个半米多高的景泰蓝花瓶。部长主动介绍说,这支花瓶来自中国,曾经是喀布尔博物馆的展品之一,在内战中被盗卖到海外,最后被一个阿富汗商人收购才得以完璧归赵。 在长条桌上,还放着许多镶嵌佛像的佛龛,其中一座是巴米扬大佛的微缩复制品,一提到被毁的大佛,部长的脸上的笑容立刻凝结,痛心地皱着眉头说:“我一生中最难过的时刻就是得知巴米扬被炸,当时我身在欧洲,我无法想象会有任何一群人做出这样的事情。” 部长告诉记者,即使被炸毁,巴米扬依然是个美丽的地方,许多到过巴米扬的阿富汗人都说,那是这个国家最特别的一个地方,天空是一种极致的蓝,第一次见到会让人难以适应。远山上的积雪与淡淡的云彩在晨夕变幻之间,不断上演着胜似人间无数的美景,只是横亘在科希巴巴山脉上的这个巨大伤口,仍在不时地向外渗出殷殷血迹。 大佛被毁后,许多国家的考古专家都向阿富汗过渡政府表示,愿意帮助进行大佛的重建,流亡海外的阿富汗雕塑家海德尔扎德也被邀请回国担任重建的重任。“但是重建的佛像只会是一尊新的雕塑,它并不属于过去的这段历史,历史一旦被摧毁,是无法修复的。”部长说。 从他的话可以看出,对于佛像的重建,阿富汗国内的考古界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其实当务之急是对这些被破坏的遗迹进行保护”,部长说:“对残损的佛龛进行加固整修,使其保存现在的风貌,而不致于完全坍塌毁掉。” 中国帮助阿富汗“复原文化” 他告诉记者,目前,阿富汗内务部已经抽调了500名警力,专门负责对阿境内的历史遗迹进行看护,防止这些历史遗产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其中就包括巴米扬石窟群。在大佛被毁的一段时间里,遍布四周的残迹被附近的居民和来此参观的游人当作纪念品随意带走,现在政府已经在佛龛前面设置围栏,明令禁止这种无异于破坏的行为。 虽然两尊立佛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中国僧人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曾描述过的一尊大佛又牵动许多考古者的心。据玄奘记载,巴米扬有三座大佛,两立一卧。现在唯一的悬念是这尊卧佛是否存在。而由阿富汗裔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古队近日将进行勘查,但拉欣部长对这一勘察行为却并不热衷,他的话很耐人寻味:“在缺乏保护措施和资金的情况下,考古发掘是福是祸,还是个未知数……” 在第一次采访后不久,受中国政府邀请,拉欣部长对中国进行了一周的访问。他访问归来后,我们在他的办公室再次见面,他兴奋地告诉我:“没想到中国的发展变化如此之快,远远超过我的预期,中国现在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而且也步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这是值得恭喜每个中国人的事情。“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发现之前部长办公室里那座中国花瓶已经被摆放在走廊中,四周还围起了护栏。当我好奇问到其中原委时,拉欣部长笑着说:“放在我办公室里,只有少数人能看到,可是现在所有经过这里的人都能一睹它的风采,我怎能独享这份珍贵的礼物呢?“ 最后,部长告诉我们,今年10月,一个名为“复原阿富汗文化“的国际研讨会将在中国上海召开,届时他希望能再次造访中国,与友好的中国同行共聚一堂,为被战火洗礼的阿富汗文化寻求振兴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