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青年报:中国公民在海外不再安全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08:29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日前,韩国一公民在伊拉克遭绑架,中国政府有关机构旋即向赴海外的中国公民发出风险警告。中国外交开始呈现出越来越浓重的“外交为民”色彩。事实上,在最近几个月,从伊拉克到耶路撒冷,从巴基斯坦到阿富汗,中国公民遭绑架或被炸死的事件已经接连发生。“中国公民在海外与危险无涉”的观念必须改变,中国政府也开始面临“应对国外恐怖事件”这一从未经历过的课题……随着海外中国人一次次发生不幸和受到袭击,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问题,成为国人揪心的问题之一。在伊拉克持续不断的枪声中,中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国工人被武装分子绑架;在耶路撒冷的自杀性爆炸中,中国同胞被无辜炸死;在巴基斯坦荒芜的土地上,中国工程师命丧荒野;在阿富汗的动荡局势中,中国援阿工人惨遭杀害……绑架、扣留、诈骗、车祸、海难、恐怖袭击、劳务纠纷……这些词语,越来越为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所熟悉。中国政府面临着“应对国外恐怖事件”这一从未经历过的课题。为此,中国外交部的职能作出部分调整,将专门设立涉外安全事务司,把现在各部门处理中国公民在国外遭袭击的职能统一起来。“改革开放前,中国公民出境极少。”外交部领事司司长罗田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到1978年只有20万人次左右;而2003年中国公民出境达2020万人次,增长了100倍。”他表示:“人员往来频繁,难免会发生各种问题。我们很难预知,什么时候、在世界哪个角落会发生问题。”

  中国公民在海外不再与危险无涉罗田广司长说:“中国公民在境外遇到问题日益增多,与其他国家相比也属于比较多的。一年中,领事司要直接指导使馆处理数百起领事保护案件,而使馆自行按规定处理的案件就更多了。”中国公民在境外遇到的风险,在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劳务纠纷、绑架等主要发生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在发达地区,多是合法权益受侵害;周边海域经常会发生渔业纠纷,有些牵涉领土纠纷。自费出境游开放后,国际犯罪团伙借此欺骗部分地区民众,组织非法移民、跨国人口贩卖、走私贩毒、非法劳务等违法犯罪活动。被骗中国公民没有合法身份,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同时,中国公民在一些局势不稳定的国家、恐怖活动多的国家,也可能受到殃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对记者说,海外中国人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李伟说:“中国人不会遭遇恐怖袭击的传统观念,必须改变了,在新形势下应该树立新的安全观念。”他说,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在参与国际合作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重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参与国际重大援建项目的增多,风险系数也在加大,这是造成近来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袭击事件以及造成的伤亡人数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读卖新闻》将中国人频遭袭击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以及恐怖组织的扩散。

  应急机制体现“外交为民”色彩作为保护海外公民利益的政府部门,外交部领事司成为每一次突发事件后最受瞩目的部门。领事保护的概念也逐渐被国人所知晓。由于领事事件逐渐增多,外交部在去年5月更新了《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在外交部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查到这个《指南》。另外,外交部还把《指南》印制成小册子,中国公民可以在外交机构免费索取。同时,外交部还非常注重日常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外交部网站上专门设有“出国特别提醒”栏目,不定期发布与中国公民有关的各国信息,提醒中国公民慎重前往局势动荡的地区。改革开放前,中国在外国仅设了7个领事馆,同外国签订的领事条约仅有3个。中国现有领事机构65个,加上外交机构总共有220多个,都可以给中国公民提供领事保护;与外国签订领事条约、互免签证条约有140多个。随着伊拉克中国人被绑架和在阿富汗中国工人喋血事件的发生,“应急机制”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罗田广司长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应急机制”做了详细解释。他说,启动应急机制的前提是,“首先分析判断事件的性质、类型及影响,如涉及我公民或法人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即启动应急机制”。应急机制的主要内容是:组成应急小组,制订工作计划;确定联络方案,保障信息畅通;开设热线电话,收集各方资讯;协调国内外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工作。观察家认为,外交部应急机制的启动,并非一种单纯的技术操作,它是政府面对突发事件反应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它更代表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观念在转变,政府的危机意识在不断加强。不过,罗田广司长也坦言,领事保护是有限度的,因为使领馆在驻在国没有行政权力,更无司法权力,不能使用强制手段,也不能干涉他国司法主权。外交学院一位学者表示,中国的外交部门在主舵外交大事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一些原本被认为是“琐事”与“小事”的事情,呈现出越来越浓重的“外交为民”色彩。

  海外中国人如何应对安全挑战记者采访的中兴通讯公司负责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项目的总代表彭爱光先生、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关负责人都表示,他们在国外施工时,都非常注意安全问题,如聘请当地保安人员、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请专家讲授排雷知识和安全知识等。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有公司负责人透露,很多企业在承建国外项目之前,并没有对工人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工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人体炸弹”,也不知道怎样应对绑架劫持等突发事件。

  一位安全专家建议———首先,参与援建的中国公司在海外招投标过程中,应加大安全成本预算,采取更有力的安保措施。工程区和生活区应加高院墙,安装电网和24小时电子监控设备,临街建筑和车辆最好装上防弹玻璃,外出时最好不要在车辆上安插显示外国人身份的旗帜或标志,准备充足的防弹衣和防毒面具,为员工购买反恐保险等。其次,在伊拉克、阿富汗等特殊地区,中国参与援建的单位与被援建单位、被援建国之间必须有联合的安全防范措施。比如,必要的情况下应要求被援建国派兵保卫,加强与当地政府和警方的沟通等。第三,要在当地广为宣传中国的形象,告诉当地人民:中国所建的工程项目将为当地创造巨大的财富和就业机会。(来源:中国青年报/石洪涛)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三轮六方会谈
大学生非法传销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