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科教兴国·中国东南纪行:活力成就“东莞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7日15:14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其充满活力的经济在广东省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一串数字印证了东莞的活力: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9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增幅创5年来新高,增速连续3年居全省地级市首位。20世纪八十年代“利用外资创造城乡一体化”奇迹的广东东莞市,今天仍然续写着辉煌。提到快速增长的原因,东莞市委书记佟星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是发展之路。”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在城市间崛起“10多年前从卫星地图上看,广州和深圳之间还是一片空白,几年间在这片空白处冒出了一座城市。”英国一位从事遥感技术研究的科学家这样惊叹。的确,改革开放之初,东莞还是一个农业县,发展工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科技人才,四无管理经验,只能从“三来一补”开始,艰苦创业。当时,“加工贸易”是一种备受争议的发展方式,有人认为“加工贸易”是“夕阳产业”,技术含量低。但是东莞人没有陷入这场争论中,决定把“三来一补”作为向农村工业化进军的战略,抓住亚太尤其是香港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加工业,“三来一补”在东莞遍地开花。如今,东莞的领导在谈及这一段历史时,依然深有感慨。佟星书记说:“正是这敢为人先的第一步,这崇实而务本的活力,推动了东莞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三来一补”为东莞的发展积累了第一桶金,但要使工业化达到新的水平,必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升级为科技资金密集型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东莞又一次抓住台商大量转移IT产业的机遇,赢得了先机。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东莞逐渐地从“三来一补”跨越到以IT产业为支住。到2000年,东莞有2800家电脑资讯工业企业,年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45%。台湾10大电脑厂商都在东莞投资、落户,一些生产基地设在东莞的跨国公司,生产的IT产品产量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很大。“不管你在哪里下单,都在东莞制造”、“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等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东莞已被公认为是制造业基地,但东莞人不甘心只赚取少量的加工费,又一次创新的机会来了: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从制造业基地变成制造业名城。“基地”与“名城”有什么区别?面对记者的疑惑,东莞市委书记佟星介绍,“制造业基地”不等于“制造业名城”,其差距就在于服务业。东莞的服务业与东莞整体产业相比并不相称。这里所指的服务业更强调产业支援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提供研发、教育等服务。记者的提问似乎触及到佟星的兴奋点,他说,现代产业好比是一只哑铃,研发教育与中介销售形成了哑铃的两头,附加值最低的生产加工则处于哑铃中部。东莞20多年来虽然形成了规模宏大、技术先进的生产加工能力,去年工业总产值2345亿元,外贸出口近280亿美元,但从产业链来看主要集中于哑铃中部,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加工制造基地,要成为一个制造业名城重要的是要促进“哑铃结构”两头的成长,形成支援产业升级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支援服务业。

  打造活力之都佟星给记者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一个成年人到一个童装店当然买不到他想要的衣服,这里就缺乏一个购物环境。“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过去20多年,东莞的高速发展主要依靠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现在,硬环境、软环境已经上升为东莞发展的第一要素。”东莞的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东莞开始全面实施“一网两区三张牌”举措。其中两区是指建设城市新区和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区。“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的城市新区,首期投资的一批服务设施、文化设施、城市绿化工程已初见端倪,城市功能10项配套工程、12项交通基础设施进入紧张施工。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主要招商对象,预计出口值250亿美元,集生态、研发、产业、休闲、生活为一体,建成后其出口能力等于再造一个东莞。松山湖高科技园区的平地而起,将成为东莞全新的活力之源。(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06月19日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基地绑架土耳其人质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