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假配角 真主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17:35 《环球》杂志

  尹承德

  联合国安理会6月8日一致通过了有关伊拉克问题的1546号决议,终于给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补披了一层合法外衣。这是美国的一次外交胜利,但对联合国在伊地位并没有带来实质性改变。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为了推动该决议获得通过,美国使出浑身解数,“虚心”听取并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各方面意见,对它最早提出的决议草案多次做出实质性修改。美国这种“柔性”姿态同一年多前撇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强横气焰形成鲜明对比。而在此前举行的伊拉克临时政府成立大会上,美国更特意突出联合国的“主角”地位,安排联合国驻伊特使卜拉希米作为主持人,在主席台中央位子就坐,并由他宣布伊临时政府成立及其成员名单。美国驻伊拉克最高行政长官布雷默则坐在台下的听众席上,“洗耳恭听”卜拉希米的讲话。通过电视卫星转播,美国向全世界上演了一出尊联合国为“天子”、自己做“臣下”的政治好戏。

  在解决伊拉克问题上,美国能重返联合国多边框架固然是一个进步,但看来这不完全出自真心实意,而主要是形势所迫。

  众所周知,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战场上,美军已累计伤亡6000余人,其中死亡800多人;外交上,师出无名和虐囚事件使其陷于空前被动和孤立;在国内,人民厌战反战情绪高涨,布什支持率直线下降。焦头烂额之际,布什转求联合国,目的有三。一是取得联合国授权,使其在伊的行动“合法化”,以摆脱千夫所指的窘境;二是打着联合国旗号,可以“挟天子令诸侯”,要求更多国家派兵到伊“维和”,并出资支持伊重建,以减轻美国背上的军事和财政包袱;三是得到联合国认可,可使驻伊美军摇身一变为“联合国军”,以化解伊拉克人对美军的敌视和反抗。

  衡量布什政府是否真正改变对联合国的错误态度,关键要看它对当初抛开联合国发动伊战一事是否有所反省。在这一根本点上,它完全交了白卷。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所有借口都站不住脚,可布什仍一再为之辩解,甚至将其“神圣化”。就在联合国通过1546号决议之前几天,布什大言不惭地将伊拉克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说“在许多方面,伊拉克战争都像上个世纪那场伟大的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两者的目标是相同的”,还说“伊拉克战争就其性质来说,是一场文明的战争”。把一场地地道道的不义之战定性为“文明国家”进行的“文明战争”,并将其提到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相同的历史高度,实在是对历史的讽刺和对人类良知的嘲弄。

  这次联合国通过1546号决议,会对伊拉克局势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改变伊拉克战争的性质,也不表明联合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实质性的提升。虽然该决议规定美国须在6月30日之前结束对伊的军事占领,并向伊临时政府全面移交权力,但届时伊军政大权仍操之于美国之手,只不过美由直接操纵改为“垂帘听政”而已,而联合国仍将处于“边缘”地位。其一,6月30日之后,十多万驻伊美军不减一兵一卒,布什还声称,如形势需要,美随时可以向伊增兵。1546号决议还明确规定,伊临时政府对驻伊美军的行动无否决权,这意味着美军仍可在伊“便宜行事”,伊实际上仍将处于美军的变相占领之下,而联合国对此无缘置喙。其二,伊临时政府成员由美国任命的伊临管会推选,其中大多数人出自临管会,包括总理在内的伊临时政府主要成员由美内定并在美直接主导下产生,只是在事后让联合国知晓并认可了事。因此,伊临时政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伊临管会的延续和翻版。这样的政府在重大问题上自然会遵从美国的意旨,而不会在意联合国的态度。

  美国将自己凌驾于联合国之上,又将其当作认可自己行动的“橡皮图章”,能利用则利用,不能利用则抛弃,这是美国对待联合国的既定方针和一贯做法。从朝鲜战争到海湾战争,再到伊拉克战争,莫不如此。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变脸”是它对联合国采取实用主义两手政策的典型表现。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