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他从好学生蜕变成基地大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02:53 人民网-江南时报

  那个小镇给扎卡维带来了一个“暴徒”恶名的绰号,那是一片没有树木、生存条件艰苦的地方。焦木块砖砌成的房子装修得有点清真寺的味道。人们都说,在这条大街的人肯定是个恶棍,而年轻的扎卡维则具备所有的特征:和一群疯狂的人奔跑着,打架斗殴好似家常便饭,身上文有图案。

  这是20世纪80年代时的情景,在扎卡维没有变成教徒之前,在他没有加入“圣战”组
IGame开张!火速领奖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你的放心邮于我的用心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织之前,在美国高层没有将他列入伊战后最血腥灾难制造者以前。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变成了美国目前的头号敌人。

  曾被人们戏称为“绿人”

  那个时候,扎卡维的真名叫“阿赫默德·卡莱勒赫”。

  其实,阿布·穆萨布·扎卡维不是一个姓名,它更像是包含了一个人所有特征的集合:它意味着此人的父亲叫穆萨布,在扎卡地区土生土长。对于邻居和朋友来说,他仍然叫阿赫默德,正如美国所描述的那样的好战分子。

  人们说,扎卡维或许是个麻烦制造者,一个恐怖领导者,甚至比本·拉丹还要恐怖。几个月前,他的母亲因癌症病逝在家乡。扎卡维的母亲生前告诉一位来访者,她的儿子并不是非常精明,以至于能胜任战略思想家。仅比扎卡维小几岁的邻居,他是一位戴着眼镜的销售员,现年38岁。当回忆起世俗的阿赫默德时,他咧着嘴笑了:“那个时候,宗教离他太远了。”他拒绝透露姓名,因为在他看来,一旦暴露身份,必将使自己处于危险之境。“他经常和一帮朋友出去喝酒,我们甚至开玩笑地称他为‘绿人’,因为他有很多文身。有一次,他喝得烂醉如泥,与他的堂兄弟打了起来。他手里拿了一把刀朝着对方砍去。自那以后,他戒酒了,并开始做祷告。”

  扎卡维所在的部落———巴尼哈桑是约旦最大的部落之一。这个部落盛产名人,出了很多议会议员、将军和部长。扎卡维家里却一贫如洗,但都很虔诚。他父亲是名传统的医生,而且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扎卡维排行老二。他是在卖机械商品商店一块低地的公寓内出生的,据说,穿过街区那儿全是坟地。学生时代,扎卡维的学习成绩很不错,直到高中时他突然退学,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B”的水平。毕业之后,他和表妹结婚了,而且在扎卡自治区找了一份工作,为了养家就这么干了下来。不久,他觉得这份工作没意思便辞职了。

  参加圣战以笔代替武器

  20世纪80年代后期,阿富汗圣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世界各地的年轻穆斯林男子赶回阿富汗参加战斗,寻找他们的目标。扎卡维也是其中的一员。那时候,他还不是一个宗教战士。第一次阿富汗之旅,扎卡维似乎寻找到了自己。他的同事说,在战斗没有开打前,或者在夜晚的篝火旁,扎卡维就一头扎在《古兰经》里;他为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家伊斯兰报纸做战地记者,用笔杆代替武器。“每个晚上,他都在读《古兰经》,做祷告。”约旦战士萨拉赫·伊哈米说。伊哈米与扎卡维是在阿富汗结识的,后来他还与扎卡维的妹妹结了婚。“在扎卡维看来,伊斯兰国家受的苦难太多了。那时候,他能将《古兰经》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因为他将太多时间花在了这方面。”

  这些年轻人相信自己是圣战的一部分,他们为能在阿富汗严酷的山区接受训练而感到光荣。那些年,他们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阿拉伯国家感到头痛的是,他们又得从军营回到自己的家乡。“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啊,多么伟大的活法啊,这是我一生中见到最完美的。”伊哈米说:“我觉得生来就是要去那儿,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拜自己的妹夫为指导老师

  伊哈米拿到了约旦大学新闻专业的学位。他说,1989年他去阿富汗当了一名战地记者。一年后,他在巴阿边境的霍斯特附近山区闲逛,抓拍照片。一次,他被地雷击中,大腿炸断了,他被抬回白沙瓦接受治疗。扎卡维看到他被抬走,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扎卡维尤其欣赏他的勇敢。当伊哈米伤愈后,扎卡维作自我介绍,并要求他教自己如何写报道。自此以来,他俩成了好朋友。后来,扎卡维得知伊哈米想结婚,他将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了好友。伊哈米愉快地同意了。他的妹妹随后也来到了白沙瓦,1991年与伊哈米结了婚。“自那以后,我更敬重他,更喜欢他了。”伊哈米说。“他给了我很大帮助。”

  1992年,阿富汗局势发生巨变,苏联军队离开了,穆斯林游击队开始相互隔绝。扎卡维回到老家约旦,他变得善于处世,而且又有一点顽固不化,但并没有被激进化,熟悉的人这么说。“这是扎卡维和约旦王室争端的开始。要知道,一个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圣战上的人,就像人类对氧气的需要,离了它人类就活不了了。”

  激进思想在狱中得以萌发

  扎卡维的思想变的激进是受到了教士伊萨姆·巴卡维的影响。巴卡维通常被人称之为麦克迪希,他是一家在约旦的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领导。他的思想最为激进,甚至有人将他描述得比本·拉丹还极端。

  麦克迪希被指控,他的著作激起了恐怖组织在1996年对沙特Khobar塔发动的恐怖袭击,在那次事件中共有19名美国士兵被炸死。“扎卡维和麦克迪希的理念一样,”一位叫维克的约旦律师说,他曾在20世纪90年代为他们两个人做辩护律师。

  “扎卡维也承认,他是麦克迪希的翻版。但是麦克迪希的危险程度比扎卡维要高出1000倍。他有这样的魔力,这样的领袖气质,他能说服任何人。”

  于是,扎卡维和麦克迪希以及他的追随者混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初期,扎卡维因拥有炸药被抓捕入狱。该组织的成员被关在约旦斯瓦卡的政治犯监狱内。

  正是在那儿,一位说话柔和的伊斯兰学者尤瑟夫·拉巴巴认识了扎卡维和麦克迪希。拉巴巴是一个叫“阿贾伦思想”小组织的头头。约旦当局指责他策划恐怖爆炸,将其逮捕。

  拉巴巴回忆说,扎卡维是个头脑容易发热的人,脾气暴躁,思维经常与正常人不一样。他根本不把约旦当局放在眼里,他态度强硬,正是因此获得了至高无尚的荣誉。他会不加掩饰地告诉监狱警卫,他们不是信教徒,当受到威胁时,他就会战斗。“他是个个性十足的领导,囚犯们都怕他。他喜欢当领导的滋味,手握权威该是多么威武啊!”

  每当星期五做完祷告之后,他就会布道,大谈不信教者的危险和世俗阿拉伯政权的不公。渐渐的,他获得了强大的力量,并成了麦克迪希的忠实教徒。

  “去年,在监狱内,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拉巴巴在谈到麦克迪希和扎卡维之间的事时说。“他们俩好像有严重分歧。呆在监狱最后的一年,麦克迪希狐独一人,他的追随者转而投靠了扎卡维,后者顺理成章地接掌了大权。”

  1999年,在被释放之前,约旦当局越来越担心扎卡维在囚犯心目中的威信会愈加膨胀,万般无奈之下,将扎卡维转移到了一个更小的监狱。

  与拉丹在教义方面有分歧

  甚至在伊斯兰武装的王国里,扎卡维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极端激进分子。拉巴巴说,美国和约旦官员确认其是基地成员。然而,扎卡维的同党说他与基地之间的关系比较暧昧。扎卡维在阿富汗结识了本·拉丹,但是他俩在教义方面有裂痕。本·拉丹当值中年,并不是非常狂热。他痛恨美国人、犹太人、在阿拉伯半岛的外国人以及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而扎卡维仇视所有的异教徒,他激进的程度比本·拉丹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理念非常清晰,那就是,要么穆斯林灭亡,要么异教徒死去。”扎卡维曾经告诉拉巴巴,不管在哪儿发现异教徒,对他们发动袭击就是一种责任。欧洲人和阿拉伯人也不例外,什叶派穆斯林更是重点对象。

  现在回头看看,搜索一下恐怖分子的踪迹,如在伊拉克和其他地方报道中所描写的,再看看他的阴谋与西欧乃至约旦袭击事件之间联系的反恐调查,拉巴巴困惑了。他不相信扎卡维有能力写出被美国截获的信件。美国一直认为,此信是写给本·拉丹的。在信中,扎卡维声称在伊拉克发生的25起自杀袭击是他干的。“我不相信,尽管他还在伊拉克活着。我不认定是他策划的袭击。他是个头脑简单的男人,能力有限。他很精明,但水准(策划袭击)不会这么高。”

  只身来阿富汗建立大本营

  1999年,当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上台时,他对政治犯进行特赦。扎卡维被放了出来,成了自由身。他与老婆孩子共同度过了一个月,但是仍找不到工作。他变得烦躁起来,于是又回到巴基斯坦,护照期限是6个月。

  据他的妹夫伊哈米说,2000年,扎卡维的护照到期限,巴基斯坦当局拒绝延长。扎卡维漂泊不定,孤身一人。一个星期五,刚做完祷告,他便被巴基斯坦移民局拘留了。随后,巴当局要求他离开,他没有去处,后来被遣回至约旦。在那儿,他有种罪责感,生活得很烦恼。“他不知道要去哪儿,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伊哈米说。于是,扎卡维越过边界,来到了阿富汗。当时,美国尚没有发动针对塔利班的战争。

  他与基地的关系模糊不清。根据美国和欧洲情报机构透露的消息,扎卡维在赫拉特建立了一个营地,专门研究生化武器的使用方法。至少有一名恐怖分子已经承认,在基地营地看到过扎卡维。不过,据一位阿富汗内幕人士称,人们对于扎卡维和基地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论。

  基地怀疑扎卡维在入狱之初,已经成为了约旦特工。许多基地成员和他保持了一定距离,害怕遭到扎卡维的出卖。有消息说,扎卡维和基地的关系一度变得非常紧张,甚至有基地分子开枪射伤了扎卡维的腿。有人说,卡扎维是在2001年与美军作战时被打伤的,迫使他逃亡阿富汗;还有的报道说,他的腿是在伊拉克被砍掉的。

  似乎可以肯定的是,扎卡维再次逃走了。这一次,经过伊朗他扎根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山区中,那儿有他的同事。从他家乡和监狱内赶去的约旦人与安萨尔组织成员建立了大本营,扎卡维在美国发动伊战前肯定呆在那里。

  自那以后,扎卡维好像在战争的报道中消失了。然而,在约旦,扎卡维缺席被判处死刑。可他的恶名并没有打破他家乡的平静生活。他的第一任妻子、四个孩子和他的部落仍然生活在那里。有消息说,扎卡维后来娶了第二个妻子,他俩一起去了阿富汗,自此没有再回约旦。他的家庭不想对媒体多说些什么。也有报道称,扎卡维在伊拉克,与家人还有联系,但是他的妹夫却对此予以了否认。

  与扎卡维熟悉的人眼看着美国将缉拿扎卡维的赏金从1000万涨到2500万。这儿的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说:美国正在寻找一个人们痛恨的恶魔。“我不认为他能值这么多钱。即使帮助美国抓到了扎卡维,那又怎么样呢?他们身后还会有1000个甚至更多的扎卡维冒出来。”维克说。

  邓轩 编译

  《江南时报》 (2004年07月05日 第二十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兰-白兰度病逝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