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专访剑桥大学校长:大学教育不是贵族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09:13 新华网

  像温家宝总理访英期间和大学校长座谈时我所说的那样,我希望在英国和中国高等教育之间搭一座桥梁,你来我往,相互交流。我知道,许多优秀的中国学生希望到剑桥学习,但我们也希望将出色的剑桥学生送到中国去学习

  大学教育的精华就是让不同阶层的学生都能接受教育,让他们在社会中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IGame开张!火速领奖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你的放心邮于我的用心 查博士送你去雅典

  高端访谈

  艾丽森·理查德曾在美国耶鲁大学执教30年,后期出任该大学教务长。2003年10月,她被推选为英国剑桥大学校长。今年4月她访问了香港,8月又将前往北京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还将接受北京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近日她在剑桥就中英教育交流、大学教育发展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现在是研究中国好时机

  《参考消息》:理查德教授,鉴于您即将出访中国,我们可以先聊一些有关中国的话题吗?

  理查德:当然,我很高兴见到中国记者,你们的国家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度。

  《参考消息》:正如您所说,由于中国经济近些年迅速增长,中国逐渐在亚太地区甚至是全世界都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一流大学,剑桥是否会在未来几年内重视对中国经济、企业、市场、农村、军队等各方面的研究?据我所知,诺丁汉大学最近成立了一个中国研究所,剑桥是否也会这样做?是否存在剑桥与中国进一步合作的可能呢?

  理查德:我们对中国一直保持着浓厚兴趣。剑桥大学与中国的汕头大学医学院已合作多年;剑桥的语言中心通过电子远程教育,同清华大学建立了英语教学合作,我自己还通过这个系统与北京的同行进行过实时交流。

  当然,中国目前发展很快,发展便能吸引研究者的注意力,我个人认为,现在是研究中国的难得时机。我今天早上收到经济系的报告,就是有关中国工业生产系统的。我们不会模仿其他大学的模式,我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想,实现同一目标,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另外,像温家宝总理访英期间和大学校长座谈时我所说的那样,我希望在英国和中国高等教育之间搭一座桥梁,你来我往,相互交流。我知道,许多优秀的中国学生希望到剑桥学习,但我们也希望将出色的剑桥学生送到中国去学习,哪怕只是语言交流呢!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像你们说英语这样,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啊!但是,同样的问题我在英国和美国都遇到过,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国去学习,因此我们在考虑是否能在暑期里进行更多的交流。

  我们还希望与中国建立一种“多重联系”。在未来几年里,我们希望不断拓展与中国高校的合作,不仅仅限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比方说,上海的大学,这个城市的发展对中国至关重要,剑桥必须与那里的大学进行合作。但是,所有合作都应该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论证上,我不愿意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给中国学生更多奖学金

  《参考消息》: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考虑到海外求学。不过,坦率地说,由于美国大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奖学金,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美国是他们留学的首选。而作为世界知名学府,剑桥今后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吸引更多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呢?

  理查德:作为剑桥大学的校长,听到“美国对中国学生更具吸引力”的说法,我感觉很不舒服。我在美国大学呆了30多年,我了解美国大学的体制。我也知道,由于美国反恐,收紧了学生签证的发放,因此,一些中国学生转而选择英国。坦白说,我觉得这对于美国大学是一种损失,对于一些中国学生也是损失。

  但是,作为一所世界名校,我们必须改变“落后于美国”的状况。我们会通过与香港等地的企业家、公司合作,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让他们顺利进入剑桥。我们正在办这件事,而且,我保证,一定使剑桥对中国学生更具诱惑力。目前,剑桥研究生中的中国学生比例大约为5%,我们还要使这个比例提高。

  《参考消息》:谈到中国学生,你能评价一下剑桥的中国留学生吗?据我所知,剑桥博士后里有许多中国学生,因为他们集中居住在几座楼中,这些楼也被戏称为“中国村”。您怎么看?

  理查德:首先我不太喜欢“中国村”的说法,剑桥有31个学院,每个学院就是一个社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学院中学习生活,彼此取长补短。剑桥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我们的学生应该学会在国际化的氛围下与不同种族的朋友和同事相处,他们不能生活在孤立环境中,必须与其他人有交流。至于对中国学生的评价,我们学校每个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评价标准。中国学生确实在剑桥工程系、生物医学系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给贫困学生更多的资助

  《参考消息》:您曾经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30年,还曾担任过该校的教务长。由于美国和英国教育体制的差别,您觉得您从美国来到英国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呢?比方说,美国大学基本上是私立的,都建立起了工商企业资助的捐赠体系,而英国的大学完全由政府资助,与在耶鲁大学时相比,您在决策时是否有时会感觉到“捉襟见肘”呢?

  理查德:剑桥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获得充足的资源,为研究和教学提供更充足的资源,这不仅包括经济上的资助,还有社会资源,人才资源。

  你讲得很对,美国大学30年前就建立起了完整的捐赠体系,与它们相比,我们的财力确实显得匮乏。我们打算以2009年“剑桥800年校庆”为契机,从明年联系全国各地的大学,开展高校集资运动。我们不能只依靠政府,还要争取从企业、机构,甚至个人获得资助。我们要在10年内建成类似美国的捐赠体系,我对实现这一点有信心。

  《参考消息》:你认为剑桥800年来能够一直保持住这种优越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呢?

  理查德:我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剑桥的学院制,学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场所,而且因为学院是私立的,它们的财政独立核算,所以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研究资金和奖学金,缓解了大学的财政压力。没有这些学院,就没有剑桥大学。只有剑桥和牛津大学实施学院制,美国没有,英国其他学校也没有,世界其他地方也没有。它是这两所大学的光荣,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参考消息》:您对英国政府正在进行的大学收费改革怎么看?剑桥支持提高大学学费吗?几个月前,《泰晤士报》的一份调查表明,在英国教学和研究实力最强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在贫困生辍学率排行榜上也排在第一、二位,您对此怎么看?

  理查德:我认为,大学教育的精华就是让不同阶层的学生都能接受教育,让他们在社会中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大学教育不是贵族教育,也不是特权教育,否则它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我的观点是,首先要保持大学教育的精华所在,然后再谈提高学费的问题。我们会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剑桥需要的是杰出人才。

  剑桥经验中国未必适用

  《参考消息》:从历史上看,剑桥和牛津确实像是英国高等学府中的贵族。人们常说,剑桥是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而牛津是“出产”英国首相的地方。这样的说法,往往让人感到,剑桥理工科强,人文学科相对较弱,您对此怎么看呢?

  理查德:我觉得你提到的这种说法可能是人们以前的认识。80个诺贝尔奖得主确实很容易使人感觉剑桥只产“诺贝尔奖得主”。但是,这些年来,剑桥的人文学科也在迅速发展,有一些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领先的。

  《参考消息》:如果是这样,那么作为一个世界知名大学,剑桥是如何平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呢?我想,这是困扰所有综合大学的一个问题,因为人文学科由于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得不到足够的资助。

  理查德:我同意你的说法,平衡自然科学和人文研究确实是所有大学面临的挑战。但是,我们剑桥大学决不放弃人文学科,进行人文教育也是大学的责任和义务。大学不仅是教授科学技术的场所,更是用文化、历史、音乐、艺术、戏剧、文学熏陶人的地方。社会的进步不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要依赖社会学对这些进步的分配和置备。而作为一个研究和教学机构,我们的目的就是寻找使世界和平和谐的途径,用人类的智慧使这个世界更安全。

  《参考消息》:去年就职之初,您曾经说过,“管理一个有着800年历史,地位卓越的大学,是一件令人生畏的事。但我全心全意地期待前方的挑战。”您现在能告诉我,这个工作到底有多令人生畏吗?又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到现在呢?

  理查德:9个月过去了,我现在不是还没趴下吗?!(大笑)每天工作量的“巨大”是你难以想像的,我每时每刻都在思考问题,都在处理事务。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我对自己的工作还像最初一样满怀热情,那是因为剑桥汇聚了无数的卓越人才,他们无私地献身于大学的教学研究事业,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我身边的这些人不断给我带来惊喜。

  《参考消息》:您8月要到北京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论坛将探讨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途径和办法。您会对那些提高自身地位的中国大学提出哪些建议呢?

  理查德:我觉得我并不能指导中国同行去做什么,因为英国大学有悠久的历史,中国高等教育也有着曲折而有趣的历史,我们的经验未必适用于它们。但是,我想,追求成功的高校都应该既注重教育又注重研究,用所有的资源吸引最好的学生、最好的教师,让研究者自由追求自己的兴趣,这些都是办学的关键。曹丽君(来源:参考消息特刊)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