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揭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3日09:10 现代快报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应付未来对华作战而成立,该部队由美国出枪、达赖出人、印度出谋,于七八十年代成为印度反恐第一军。但随着中印关系改善,这支布防在中印边境10公里内的特种部队的未来前途备受质疑。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今年7月底,印度新政府上台以来的首次中印边界谈判即将举行,然而依然有印藏特别边境部队这样一支“敌对势力”在中印边界游走。美国中情局秘训

<十面埋伏>拍摄大揭密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你的放心邮于我的用心 查博士送你去雅典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藏有一支由达赖集团控制的反共武装力量,名为“四水六岗”,这支军队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时遭到重创,剩余的几百人于1959年跟随达赖秘密逃到印度。随后,他们中的一小部分被送往印度东北部大吉岭开始接受一项秘密的特殊训练。

  据曾经对美国中情局在西藏的秘密战进行过调查的美国记者埃夫登说,当这些藏人青壮到达大吉岭后,“四水六岗”头目曾经命令他们要么选择离开,要么在一张同意被应招到“国民志愿防卫军”的纸上签字,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要至死保守秘密并遵守由高层下达的任何指令。后来,这些藏民乘坐密封罐子车几经辗转,直到被送上一架小飞机时,才首次看见他们的白人教官。教官不仅给每一位藏民授予了诸如鲍伯、维利等奇怪的名字,还使他们明白:美国准备通过提供各种装备和必要的训练帮助他们“解放自己的家园”。最终,这些人分别到达距离科罗拉多丹佛100公里之外的哈勒营地。在那里开始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全面特种兵训练。达赖出人,美国出枪,印度出谋

  1962年11月中印战争接近尾声之际,经印度研究与分析局(印度的对外情报局)、西藏“抵抗运动”头目及美国中情局三方协商创建了印藏“特别边境部队”,三方规定由达赖集团负责兵源,印度负责组编、供应和指挥,美国负责装备和部分经费。该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一旦再次发生中印战争,就渗透到中国后方进行隐蔽战。

  1963年2月,“特别边境部队”被纳入第22建制,归属印度内政部保安局领导,作战上则由印度陆军指挥。印藏“特别边境部队”总部在新德里,而其指挥机关第22建制司令部在印度北部的查卡拉塔———大量藏族流放难民的家园。

  目前印藏“特别边境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设有5个防区司令部,主要责任是配合印度军警在中印边境执行守点、巡逻和战场侦察任务。其余驻纵深地区各训练中心和“第22建制司令部”。这些驻边境的连队一般3年换一次防,而被替换的边防队大部分要到训练中心进行轮训。其重要装备有迫击炮、轻机枪、冲锋枪、手枪等轻武器,并配有电台。曾探测中国的核试验

  在印藏特种边境部队里,除了少数上层军官外,几乎都是藏人。

  1971年的一天,正值印度与东巴基斯坦作战形势吃紧的时候,这支藏人部队接到了英·甘地总理要求他们参战的一封信。于是,印藏“特别边境部队”士兵首次同意参与了一场与他们原本的使命毫不相干的战争。

  然而,印藏“特别边境部队”自成立以来,却从未用于对付其预定的敌手———中国。它只对中国进行过有限的越境侦察,以及执行高度机密的突击行动———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放置传感器以探测中国的核试验和导弹试验。后来,由于“特别边境部队”突击队员多次越过边界执行了未批准的越境活动,1973年印度颁发了新规定———限定其布防在距中印边境10公里的范围内。未来向反恐转型?

  70年代末,随着中印关系逐渐开始解冻直至恢复,在舆论的要求下,印度政府首次被迫考虑印藏“特别边境部队”的前途———到底是继续保留还是撤销。印度政府最终选择赋予其一项新任务———反恐。在1985年印度专业反恐特种部队———国家安全卫队成立之前,印藏“特别边境部队”一直是印度反恐第一军。

  2003年瓦杰帕伊访华开辟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中印关系的发展也驶入快车道。一些专家甚至提出,鉴于“特别边境部队”目前的招募工作越来越困难,考虑到印度目前面临的安全形势,应该改造这支军队并使其把反恐作为第一使命。看来,随着中印关系发展的迭宕起伏,印藏“特别边境部队”的前途将会不断成为一个受到争议的话题。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2004高考录取结果查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