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还有什么“门”等着布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9:11 新华网

  自从尼克松闹出个“水门事件”之后,国际新闻界就喜好用“门”的概念来比喻国家领导人所遭遇的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  

  《华氏911》就在布什焦头烂额之际出台了,并在戛纳获了获。布什可谓倒霉到家了,真是喝口凉水都能塞牙,先是让“情报门”(利用所谓虚假情报对伊拉克开战)和“伤亡门”(收拾战争残局的美国大兵伤亡惨重)搞得晕头转向,接着又被“虐囚门”狠狠地夹了一下
邂逅最美的美人鱼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你的放心邮于我的用心 家庭事業愛情,要哪個
头,如今又被一部电影狠狠地蜇了一口。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事实上,布什政府下一步还要面对另一扇已经半开半掩的“大门”——“袭击门”(人们怀疑白宫在获取9.11恐怖袭击的预警性情报之后处置失当)。由于“虐囚门”的突然曝光,针对此事的调查情况暂且让出美国媒体头版头条的位置,但这枚定时炸弹迟早是要发威的,而且将把今年的总统大选搅得更加扑朔迷离。

  “反布”与“保布”的两种证词版本

  负责调查“袭击门”的美国9.11事件独立调查委员会成立于2002年11月27日,共有10名委员,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各占一半,其使命是对9.11事件之前美国的情报执法、商业飞行、外交、边境与移民监控等领域进行调查,搞清楚三个焦点问题:(1)9.11事件是否可以避免?(2)假如可以避免,为什么没能避免?谁该为此承担责任?(3)美国情报界是否失察或渎职?果真如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时至今日,包括布什、切尼、克林顿、戈尔在内的数百人次的“证人”已接受听证会的质询。

  从目前公布的材料看,倾向共和党的“保布派”证词要点是:(1)布什政府从一开始便充分认识到“基地”组织的危害性,制定的对策是打一场从源头上消除世界范围的恐怖主义威胁的战争,而不是对“基地”组织的每次袭击作出被动反应。(2)恐怖分子早已对美国开战,美国迟迟没有进入临战状态,历届政府难辞其咎,在反恐问题上单单指责布什政府有失公允。(3)囿于体制运作和法律方面的结构性障碍,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在情报搜集配合和交流分享方面存在漏洞。(4)布什政府在2001年春夏期间接到的恐怖威胁情报极其模糊,没有具体时间、地点及方式,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主要是关于“基地”组织在中东地区的活动。

  倾向民主党的“反布派”证词要点是:(1)布什政府没有严肃对待关于恐怖袭击的情报警告,总统应该承担责任。(2)官方提供的证词避重就轻,含糊不清,政府必须就9.11事件前获得的情报作出更多解释。

  一份文件、两本书和三项证词

  反映党派斗争背景的各种证词莫衷一是,故被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描述成“在聚光灯下推诿责任”。既然“反布派”如此理直气壮,总该有些“真凭实据”。因此有必要提及一份文件、两本书和三项证词。

  一份文件

  白宫经过保密处理后于4月10日公布了2001年8月6日的《总统每日简报》。这份题为“本·拉登决心在美国发动袭击”的密件要点是:(1)“基地”组织从1997年到2001年春季一直预谋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联邦调查局根据最新情报判断,恐怖分子企图通过劫持飞机和利用高爆炸药发动袭击。(2)“基地”组织一些成员已经在美国蛰伏多年,“基地”组织在美国境内极有可能设有后勤辅助机构。(3)联邦调查局2001年查明至少70起针对美国本土的可疑活动跟“基地”组织有关。密件公布当天,美国《新闻周刊》的民意测验显示,60%的美国人认为布什政府在9.11事件之前轻视了恐怖主义威胁。

  两本书

  一本是白宫前反恐事务协调员理查德·克拉克今年3月出版的《反击所有敌人》,书中援引亲身经历的细节故事批评布什政府错误地选择萨达姆政权为首要威胁,对“基地”组织发动袭击前的一系列准备活动漫不经心,导致9.11悲剧的发生。另一本是《华盛顿邮报》著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今年4月出版的《进攻计划》,他以第一手采访资料证明布什政府早在2001年11月就开始酝酿伊拉克作战方案,这一点正好和克拉克揭发的内幕相吻合。

  三项证词

  其一,曾任联邦调查局代局长的汤姆·皮卡德声称,他在2001年6月~7月每周向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汇报与日俱增的恐怖主义威胁,其间两次强调“基地”组织在美国本土活动加剧,但阿氏不耐烦地表示不想再听这类情报。其二,曾在联邦调查局从事翻译工作的西贝尔·埃德蒙兹称,该局在2001年春夏之交就获悉了“基地”组织数月内将使用航空器对美国实施恐怖袭击的情报信息,相关的文件日期、调查对象以及调查项目负责人名单都有案可稽。其三,现已退休的联邦调查局高级特工杰克·科鲁南声称,劫持美洲航空公司77次航班飞机冲撞五角大楼的纳瓦克·哈兹米和哈立德·迈达尔于2000年1月潜入加利福尼亚州,掌握该情报的中情局直到20个月后即袭击发生前几天才告知联邦调查局,如果中情局将告知时间提前两个月或三四十天,联邦调查局完全有时间做出反应。

  独立调查委员会的初步定论是:一,恐怖袭击本可避免。二,情报界和其他强力部门因疏忽防范而错失良机,尤其是联邦调查局内部情报交流机制周转不灵。例如,惟一因9.ll事件而被起诉的“基地”组织成员穆萨维曾经在2001年8月被联邦调查局拘捕,当时他正在飞行学校学习,这个重要线索居然未见下文交待。

  呆在白宫还有没有“门儿”

  从以上公开报道的内容看,布什政府最起码有两件事似乎应该“认账”:在9.11恐怖袭击之前获得过具有预警作用但具体要素不全的情报信息;在9.11恐怖袭击之前对伊拉克的关注远远多于对恐怖主义的关注。

  布什政府之所以在反恐问题上出现这种错误,首先是“冷战安全观情结”所致。布什核心班底的切尼、赖斯、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都是冷战时代的主打干将,对监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始终兴趣浓烈,而对冷战后面临的新的威胁认识不足。其次是“伊拉克情结”作祟。布什父子重用的是同一拨人马,他们都对10多年前未能趁势整垮萨达姆政权耿耿于怀,小布什“替父报仇”的心态更是溢于言表。小布什政府的原财政部长奥尼尔在今年1月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说,现任总统一上台就开始张罗第二次对伊战争了。第三是受“中情局情结”祸殃。受当过中情局局长的老爸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布什对中央情报局十分倚重,对来自中情局首脑特尼特的建议基本予以采纳,但这一回中情局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殃及自己。如今特尼特也只好自我“下课”了。

  独立调查委员会的终审报告原定今年5月27日见诸于世,后来以“大量的文件需要细致研判”为由,申请延后60天(7月26日)公布。不久前有传闻说终审报告公布日期很可能要推延到大选落幕之后,个中奥秘,耐人寻味。

  如果说“情报门”涉及“诚信缺失”、“虐囚门”涉及“道德缺失”,它们一般还成不了在位总统的“滑铁卢”。据《新闻周刊》5月中旬民意测验显示,在“虐囚门”遭到国际社会齐声谴责的情况下,57%的美国人认为拉姆斯菲尔德仍然适合担任国防部长。

  惟有“伤亡门”真正让美国人感到揪心的疼痛,不禁使人联想起当年的越南战争,牺牲众多生命之后还搞不清楚价值几何。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干脆把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形容成“布什的越南”。客观而论,战争开局阶段一度阳光明媚,战争“收宫”阶段却一片愁云惨雾,美军伤亡日增,形势十分微妙。从《新闻周刊》新近所做民意调查看,美国人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率一路下滑,从2003年4月的76%降到2004年5月的35%。随着“伊战亮点”的逐渐暗淡,美国人对布什工作表现的认可度也跌至目前的42%,而2002年1月则高达84%。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一旦独立调查委员会的终结报告点明(或者晦涩暗示)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发生之前“确有麻痹大意之嫌”,那就意味着火上浇油,“袭击门”跟“情报门”、“伤亡门”搅和在一块儿发酵后产生连锁震荡,就会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观察家预计,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日渐凸显的年代,把“反恐”当做最大政绩资本的布什总统面对选民就“袭击门”万一拿不出自圆其说且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要想继续在白宫呆下去兴许真的没门儿了。

  难怪布什对《华氏911》既恼火又无可奈何。

  童锋


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