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从“中国引资”到“中国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10:36 环球时报

  刘德中

  中国正在成为对外投资大国。通过对外投资,实现在国外生产和销售产品成为打入国际市场的最佳途径,这样可以绕过贸易壁垒,避免遭遇反倾销等麻烦。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一个国家对外投资的增长应该成正比。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走出去”是经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从“中国引资”到“中国投资”,这是世界经济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你的放心邮于我的用心 家庭事業愛情,要哪個
格局调整中重要的变化。中国正成为对外投资大国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可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还正在成为对外投资大国。这是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的报告中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

  贸发会议的报告表明,去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累计超过350亿美元,投资对象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发会议高级投资官员詹晓宁说,中国最近10年来,在对外投资方面有一个很大的飞跃,从1991年的约30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约150亿,去年更是达到了350亿美元左右。

  根据国家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底,中国共批准设立境外中资企业总数6960家(不含金融类海外中资企业),中方协议投资金额是93.4亿美元。

  贸发会议的资料表明,中国对外投资主要还是在亚太地区。他们把在香港和澳门的投资也统计进去了。如果除去这一块,投资比较多的是在北美洲,其次是非洲,再次是拉丁美洲,再次是欧洲。按照国别来说,投资比较多的国家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然后是泰国和俄罗斯。在投资海外的公司当中,最大的投资者仍然是国有企业,比如说大型的石化、金属企业。仅中石油在苏丹石油领域的投资就超过了27亿美元。

  中国享受的WTO权利主要体现在海外

  现在,中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主要驱动力在于,中国企业本身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由于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事实上越来越相当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国的企业不断吸收外来技术,使得产品具有相当的竞争力,特别是中低档技术领域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强。中国企业“走出去”具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另外,中国一些家电和轻工产品的国内市场已经逐渐趋于饱和,生产能力过剩,通过对外投资,实现在国外生产和销售产品成为打入国际市场的最佳途径。这样可以绕过贸易壁垒,避免遭遇反倾销等麻烦。

  我国加入WTO后,履行的义务主要在国内,而所能享受的权利主要体现在境外,体现在其他WTO成员对中国的出口商品、服务以及海外中资企业等给予更大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方面。中国企业必须及早“走出去”才能享受到这些权利。

  许多人存在一个疑问: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到国外去承受高经营成本是否合算?其实,我们还应该看到,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比较高,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劳动力成本高的损失,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还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海外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可以相应提高,这样一般就不会受到反倾销调查了。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比较完善,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也可以减少一些必要的交易费用。总起来看,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是利大于弊的。

  企业“走出去”是经济外交组成部分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一个国家对外投资的增长应该成正比。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对外投资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贸发会议投资部门的负责人卡尔·索旺认为:“中国企业即将成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外国直接投资大户。”

  中国领导人近来阐述了要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在这个大背景下,经济外交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走出去”是经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中国对外投资最先受益的就是曾经抱怨中国抢走了其出口收入和外国投资的东南亚国家,对这些国家加大投资,其意义将不仅是经济上的。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东盟首脑会议上承诺:“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到亚洲各国投资兴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谋划,争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政治效益的双赢,在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有所作为。

  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不再把引进多少外资作为衡量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我们的银行存款那么多,也是需要寻找出路的,只要获得投资并且取得实际效果,内资外资又何必进行区别呢?所以,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应该逐步削减直至取消,这应该成为进入对外投资时代,调整发展政策的题中之义。

  从“中国引资”到“中国投资”,这是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重要的变化。衡量对外投资效益,不应该单纯看重经济效益,对于具有战略意义、但暂时又不能赢利的投资活动,国家应该进行补贴。国家在指导企业的对外投资时,也应该引导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等职能。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学者。)

  《环球时报》〔20040719 第18版〕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