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人质返乡美大使回国 人质事件考验菲美关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4日07:32 东方网 | ||||||||||
撤军换人质惹恼华盛顿
里恰尔多内临行前对记者表示,此次回国并非是被美政府“召回”,而是与政府“协商菲从伊撤军后的局势”。他还表示,他不排除菲从伊撤军将对美菲关系造成一系列“后果”的可能。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指责菲律宾政府从伊拉克撤军,他说:“我们对菲律宾政府的行动非常失望。我很高兴看到菲律宾人质回国,但是我认为,菲律宾政府在这次事件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重申反恐怖希望获理解 阿罗约23日在菲外交部发表演说,表示菲律宾从伊拉克提前撤军不会影响它对全球反恐行动作出的承诺,并强调菲外交政策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菲外交政策仍将以国家利益至上,包括保护海外劳工的利益。阿罗约说:“菲律宾处在一个和美国、澳大利亚、保加利亚或其他国家不一样的特殊环境中,相信我们的盟友对此能够理解。”她说,菲律宾在中东地区有150万海外劳工,在伊拉克有4000名劳工。这些海外劳工的安全是她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大多数菲律宾媒体对政府的行动表示支持。《菲律宾询问日报》发表社论说,菲律宾政府当初盲从美国对伊政策,导致了本国公民被绑架。美政府利用虚构的理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阿罗约决定为保护国人而撤回军事人员。美国应当认识到:它需要菲律宾的支持来进行反恐斗争,菲律宾决心并有能力支持美国的反恐斗争,但两国的联盟应当建立在真理之上。独立的太平洋新闻社发表署名评论指出,一个主权国家有权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作出决定。菲律宾政府的决定,不仅仅挽救了克鲁斯的生命,也是对800万海外菲律宾劳工发出的积极回应。菲海外劳工每年寄回国内的外汇高达70多亿美元,不仅是支持菲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也解决了国内的失业问题。如果阿罗约不顾恐怖分子的威胁,坚持对美国的所谓国际承诺,那么数百万海外劳工很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引发海外劳工回国潮,刺激菲国内的不稳定因素。菲劳工大量回国,也会对中东国家造成影响,因为那里许多家庭依赖菲劳工从事从家务到建筑工程等各项工作。所以,菲律宾政府的决定同样受到许多中东国家的欢迎。 此间分析家指出,菲律宾撤回军事人员对美国的伊拉克政策是个打击,预示着以美军为首的驻伊联盟裂痕扩大。美国有可能采取一些对应措施,菲美关系将经历短时间的波折。但是,美国在东南亚打击恐怖主义需要菲律宾的支持,菲律宾也重申对美国反恐的承诺,菲美两国是传统的政治盟友,两国关系将不会发生重大改变。 进入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