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不代表美政界主流看法,反华报告炮制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09:48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安会)前不久炮制出台了一份2004年度对华报告。该报告不仅诬蔑中国向伊朗等国提供核技术以换取石油,而且还建议国会向白宫施压,迫使美国政府全面修改目前的对华政策。

  这个委员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和它炮制的报告在美国政府高层的影响力究竟如何?美国国会和白宫会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它的建议?中美关系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这个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和章子怡面对面 家庭事業愛情,要哪個
报告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独家采访了该报告的主要炮制者之一、经安会副主席理查德·达马托(采访结束后不久,即7月19日,达马托被任命为该委员会主席,原主席鲁宾逊被任命为副主席)以及华盛顿一些著名思想库的中国问题专家。

  ·副主席对中国抱有敌意

  经安会的办公室离国会山也就一个街区之隔。采访就在达马托狭小简陋的办公室里进行。刚交换完名片,达马托就双眼直视逼问记者:“你为什么要当记者?在中国当记者,不怕惹麻烦吗?”短短几句开场白,顿时让记者感觉到达马托对中国抱有的敌意。

  据达马托介绍,美国国会于2000年10月30日依据《国防授权法》成立了经安会。当时国会给该委员会确定的主要任务是:就美国同中国的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调查,并最迟在每年6月1日以前向国会提交一份报告并提出建议。报告分公开版和机密版两种。

  按照国会的规定,这份报告必须对9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估:中国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中国经济改革和美中经济技术转让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能源问题;中国如何利用美国的资本市场;美中之间的投资和贸易关系;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经济和安全关系;美中之间的双边科技合作项目;中国履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情况;中国对媒体进行控制的情况。

  为什么要成立这个机构呢?达马托解释说,美国国会的各个专门委员会都很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美中关系。以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为例,该委员会每年举行的有关中国问题的听证会很少,每年最多不超过3次,因此对中国问题大多是泛泛而谈。经安会在这方面为议员们扮演了一个助手的角色。达马托说,该委员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只有1/3的精力用来关注安全问题。成立以来,这个委员会一共出台了两个对华报告。

  ·委员大都不是中国问题专家

  按照规定,经安会共设12名委员,6名来自民主党,6名来自共和党,均由国会参众两院领袖任命,任期两年,可以连任。达马托对记者说,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目前暂缺1人,只有11名委员。

  按照达马托的说法,这些委员可都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目前也都有自己的全职工作,在经安会只算是兼职。例如,委员会主席鲁宾逊当过银行家,在战略咨询公司担任过总裁,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主管过国际经济事务;达马托本人也当过经安会的主席,在参众两院都当过议员顾问,在美国海军学院当过3年助理教授,目前是一名律师;乔治·贝克曾经担任过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主席;鲍勃·埃尔斯沃斯是美国前驻北约大使,当过议员和助理国防部长;金德芳是迈阿密大学政治系教授,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伍尔泽曾经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当过3年武官,目前是美国著名思想库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不过,达马托也承认,11名委员中,除了伍尔泽和金德芳两人外,“大多数委员都算不上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既然是专门研究中国的委员会,为什么委员大都不是中国问题专家?或许是看出了记者的疑问,达马托赶紧解释,“如果你是中国问题专家,你早就对中国有了固定的观念。到经安会来,无非就是为了证明你的这些观念。我们不希望这样。我们需要委员们有新鲜的视角和开放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成共识。如果委员一半亲华,一半反华,那我们一天到晚就只有打架了。”

  “那起码也得对中国有些了解吧?”记者问。“当然,我们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学习了解中国,”达马托说,“我们对中国的了解确实不如你们对美国的了解多,因为你们花的时间要比我们多得多。这是我们的失败。”

  达马托说,委员会一共有19名工作人员。国会每年都要拨款200万美元给委员会。这些钱大都用来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其他一些费用。许多工作人员是乔治敦大学和加州大学等学校送来实习的博士生,一般实习3到4个月。很多人实习结束后就留下来继续工作。

  ·报告出台的具体过程

  达马托称,委员会的情报来源“十分广泛”,如中央情报局、国防部、美国驻全世界各大使、领馆获取的情报资料、重要战略思想库的研究成果、一些西方主要媒体的新闻报道,等等。

  为了证明委员会的“严肃性”,他说,委员们有的还亲自到中国旅行搜集第一手材料,另外,委员会还跟许多单位建立了合同关系,邀请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协助进行调查。例如,经安会专门出钱请了一家律师事务所来研究中国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请了一家调查公司专门负责调查中国购买外国军事技术的情况。

  经安会专门把国务院主管东亚事务的官员史莱克借调过来做顾问,他是国务院最有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该委员会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大量有关中国的资料。委员会还邀请美国海军学院的一位华裔教授领头,专门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定期从网上搜罗中文资料,其中包括《人民日报》的文章,然后把它们翻译成英文供委员会参考。

  达马托称,为了完成2004年的这个报告,该委员会前后举行了11次听证会,共邀请了130多名证人参加,其中不乏政府官员、商业人士、劳工组织代表以及学术精英。每次听证会结束后,委员会都要发表一个小型的报告,向国会提出初步建议。这些报告的内容最后都被综合到年度报告中。起草和修改年度报告时,全体委员要定期见面讨论,最后还要投票决定报告是否通过。“所以你很难说报告某个部分归你,某个部分归我,它是经安会全体委员和工作人员一起搞出来的。”

  ·报告不代表美国政界的主流看法

  2004年度报告发表后,各界的反响如何呢?达马托说,这得看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多少建议最后能变成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呢?

  达马托说,2002年,我们的第一个年度报告出台后,根据我们的建议,美国国会便立法,要求国务院每隔两年向国会提交一份报告,全面审议美国对中国的技术转让情况。我们还建议提高美中商贸联委会的谈判级别,结果在2003年底该委员会的级别被提高到副总理级。今年我们在报告中一共提出了38项建议,我们当然希望38项都被采纳。但我们也知道,很多建议并不一定会立即产生立法上的效果。“建议只要能够影响总统与国会的关系,就算是成功了。”

  这份报告是否代表了美国政界的主流看法?达马托的上述说法具有多大的可信度?记者为此采访了几位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大多数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美国在台协会”前理事会主席卜睿哲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安会的报告代表了一部分美国人的观点,但它绝不代表美国政界的主流看法。美国目前对中国的主流观点是:一方面,中国的崛起可能构成对美国的挑战,美国不能对中国的崛起抱过于天的想法。另一方面,美国也认识到,中国目前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都发生了逐步变化,美中之间在贸易、经济乃至外交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中国正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这些变化对中国有利,对美国也有利。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亚洲事务高级研究员葛来仪女士与卜睿哲的看法也大体相似。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这份报告的确反映了某些国会议员的实想法,总的来说代表了某些保守派人物的观点。

  美国卡托研究所主管国防及外交政策研究的副总裁卡本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说,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中国已经具备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力,但潜力并不等同于现实。卡本特说,我跟经安会的一些委员有过交往,我感觉他们大多数属于对华政策中的鹰派。

  那么,报告所提的建议转变成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卜睿哲说:“美国的外交政策不会采纳这份报告的观点。”葛来仪也认为,如果研究一下2002年的报告,就会发现,该委员会的建议几乎很少被政策制定者采纳。今年的这个报告提供的建议也不会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什么影响。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国际安全亚洲区项目高级研究员、国防部前亚太事务特别助理米德伟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说,这个报告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迄今为止,白宫没有采取任何相应的措施,国会也没有出台有关对中国进行制裁的议案。

  ·该委员会日渐式微

  如此看来,国会和白宫并没有把这份报告太当回事,那么这个委员会还有什么存在意义呢?对此,葛来仪分析认为,该委员会的成立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2000年时,克林顿在台上,民主党执掌白宫,议会则被共和党控制。共和党在国会内成立经安会,是为了把它作为攻击民主党控制的白宫的武器。后来共和党人布什当了总统,共和党依然控制国会,便形成了共和党对白宫和国会的双重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委员会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目前发挥的作用已明显不如从前。

  米德伟认为,除了共和党的双重控制格局使经安会在国会的权力结构中日益边缘化外,“9·11”事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也严重打压了该委员会发挥作用的空间。“9·11”事件以来,美国大幅度调整外交政策,目前把恐怖主义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对中国的担忧已经退而其次了。

  那么,这个机构还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吗?葛来仪强调说,作为官僚机构,一旦成立就很难撤销,至少在短期内,这个委员会还会存在。葛来仪、米德伟和卜睿哲三位中国问题专家都认为,如果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今年赢得大选,该委员会又将回到它成立时面临的局面。估计届时该委员会将可能变得更加活跃,也将再次成为共和党国会在中国问题上攻击民主党白宫的一大武器。(来源:《环球时报》2004年07月23日第十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