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埠眼镜南京看不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5日03:20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外埠眼镜在宁“水土不服”。记者昨日获悉,来自扬州的著名眼镜店“高视”在新街口还未拉开架势就匆匆撤退,历时仅两个多月。业内人士指出,这是继香港雅视、美国瑞博、新加坡宝岛等眼镜店之后,又一家外埠眼镜品牌在南京遭遇“滑铁卢”。 “高价房”逼退外埠眼镜
2004年初,高视眼镜与沃尔玛一起入驻南京新街口商圈。 尽管与世界500强为邻,高视似乎一点都没有沾上这个国际大鳄的光,就在沃尔玛风风火火被南京人认同时,高视却陷入窘境,不得不把自己在南京的第一家店转让给同行冤家宝岛。据悉,在南京的两个月中,高视亏损额度达85万元。 南京眼镜行业协会副会长潭肖明说,高视第一次拓展市场,就深入新街口腹地,确实太冒险了。据了解,南京本土品牌眼镜店———亮丽在选址时,大都定在二类地区。有人曾粗略计算过,在二类地段模范马路开一个200平方米的店铺,一年的房租一般为20万元;而在湖南路上开一家仅50平方米的店铺,一年的房租就高达30万。相对于二类地段,一类地段的店铺中,平均每平方米仅一年成本就多出一万元。 高价房是高视初战失利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说。 过江龙难敌地头蛇? 南京高校林立,研究机构众多,知识分子云集,这些优势使南京成了眼镜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的宝岛、新加坡的宝岛、香港雅视、美国瑞博不约而同都看好南京市场,开始排兵布阵。 外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经。几年后,当初带着雄心壮志到南京打天下的品牌眼镜店并未成就当初的雄图霸业,相当一部分早已铩羽而归。 雅视1000是香港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最高峰在南京开了六家分店,店堂面积都在100平方米以上。2004年3月,雅视1000在太平南路最后一家分店无力支撑,关门大吉。 2002年,新加坡宝岛被欧陆眼镜替而代之…… 眼镜界广为流传这样一段顺口溜:“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讲行情。”实际的情况是,镜片的成本连售价的10%都不到。 2003年国内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中,眼镜行业名列第六。 眼镜业如此暴利,为何知名品牌在南京却难以生存呢? 眼镜店:大不如小 “南京眼镜行业的水太深了”。南京眼镜界一名资深从业者对记者说。外埠品牌眼镜不了解行情贸然进入,大都九死一生,其市场生命力反而不如小型社区单体店。 谭肖明说,南京好打价格战的风气早已从家电、服装波及到眼镜行业。在同类城市中,同样品牌的眼镜,南京市场的标价平均降低30%。南京市民基本已养成了不打折就不购买的心理惯性,动不动就提出“对折拦腰砍”的要求,“砍”得商家叫苦不迭。 业内人士称,南京价格盆地的市场背景也是眼镜店难以立足的主要原因。高视的撤退,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拜南京打折的市风所赐。 谭肖明强调,在眼镜业,真正的暴利只存在经营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的社区小店。 南京一家眼镜店的小老板则粗算了一笔账:一个开在闹市区的眼镜店,房租一年要30万,人员工资等也要30万,初期装修要10来万,购入设备要60万,如果不算折旧,这些成本已经很惊人了。他表示,就算自己的毛利润率能够达到50%,那么一年下来,纯利润也不到10%,是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 相比之下,因面积小、成本低,社区与学区小店前期成本只有品牌眼镜店的十分之一不足;同时,由于其产品大都不讲究品牌,又大大降低了商品投入的成本。 该老板自曝社区单体小眼镜店的平均利润率一般在100%以上,相当于规模品牌店的10倍。 本报记者 艾枚 实习生 严玮 通讯员 维祥 智勇 《江南时报》 (2004年08月05日 第二十二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