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总统大选之战正酣 美国经济政策何去何从? (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08:36 浙江在线
  克里:我竞选总统是因为我希望有一个增强和扩大中产阶级的经济,而不是增加他们负担的经济

  布什:如果你想试图找到某种悲观的东西,你是能够找到的,不管你如何努力去寻找,你懂吗?我是个乐观主义者

  克里打的“美国梦”这张牌包括,创造10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降低中产阶级的税赋,减轻小型企业的税务负担,同时,将取消(布什政府)对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最富裕个人实行的减税政策

  在放映了一段由大名鼎鼎的斯皮尔伯格导演的9分钟精彩录像后,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克里终于登上了演讲台。他一出场,就受到了全场极为热烈的欢呼。7月29日,在波士顿举行的美国民主党代表大会的最后一晚,克里正式接受了作为该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虽然媒体事后嘲笑克里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动作僵硬、大汗淋漓,但现场的观众还是给了他出人意料的热情。在代表大会举行前,克里曾发下誓言说,要给美国民众做一场“出人意料”的演讲,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除了现场气氛有点出人意料的热烈,他本人的动作也有点出人意料的僵硬外,就整个演讲内容上来说,他并没有给全世界带来什么新的兴奋点。

  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哲教授认为:“经济和反恐仍是总统大选中争论的两大焦点。”

  为98%人减税?

  经济向来是美国选民最关心的问题。盖洛普早些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经济和就业这两个问题中,32%的美国人将其中之一看作是最重要的问题。

  “美国经济正在呈现沃尔玛化趋势,工人工资普遍较低,工作条件差。而民主党从传统来说,都是比较倾向于蓝领阶层的。因此克里打了一张美国梦的牌,他的竞选口号与罗斯福差不多,归结起来就是人人有房住,人人有车开。”孙哲教授这样评价道。

  自从去年美国经济复苏以来,美国劳动者的时薪在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实际上不升反降,美国人越来越难圆中产阶级的梦。用克里竞选搭挡爱德华兹的话来说,美国人目前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美国”里,一个是已经实现了“美国梦”、不再需要担心的美国,另一个是大多数人仍在勤劳工作、努力维持生计的美国。

  “克里打的美国梦牌,虽然还没有化成太具体的经济措施,但对美国普通人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克里打的“美国梦”这张牌包括,创造10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降低中产阶级的税赋,减轻小型企业的税务负担,同时,将取消布什政府对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最富裕个人实行的减税政策。克里说,如果他当选,政策将向社会中下层阶级倾斜,为98%的美国人减税。他说,“我竞选总统是因为我希望有一个增强和扩大中产阶级的经济,而不是增加他们负担的经济。”

  但是最近几个月的经济数据都表明美国经济增长较强劲,2004年,美国的年经济增长率预期将能达到4.4%,7月消费者信心连续第4个月上升,自去年8月份以来,美国大约增加了140万个就业岗位。

  这些数据显然也给布什为自己的经济政策辩护找到了理由。布什对克里反唇相讥,说,“如果你想试图找到某种悲观的东西,你是能够找到的,不管你如何努力去寻找,你懂吗?我是个乐观主义者。”

  不管怎样,摆在下任总统面前的难题是,美国将在2008年面临巨额福利项目支出,而财政赤字却已创下历史新高,因此,无论是克里,还是布什,都必须决定是坐视不管,还是开始进行福利改革。其次,下一任总统必须决定他是否要维持布什总统的减税计划,第三,他要决定是否要控制政府支出,还是把巨额的赤字推给2009年上任的总统,作为未来增税的借口。

  “从现在看,两党在经济政策上旗鼓相当,还看不出胜负。”在7月29日民主党代表大会后,一项调查说,克里和爱德华兹的支持率略胜一筹,为48%,布什和切尼的支持率是43%,另有8%的人还未作出决定。

  要大炮还是要黄油?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总统候选人把经济放在了第一位,是否就会取悦于美国民众呢?毕竟“9·11”已经改变了美国。

  记者找到了民主党代表大会在召开前发布的一份新闻稿。早在民主党代表大会召开一个星期前,民主党就为每一天需要向外传达的信息定下了基调,这个基调反复强调的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美国。

  这份新闻稿说:“第一天我们对外传递信息的重点是,由克里和爱德华兹组成的班子将让美国变得更强大,在全世界范围受到更多的尊重。”

  “第二天要传达的重点是,克里能让美国变得更强大。”

  “第三天重点是,建立一个更加强大、安全的美国。”

  “第四天的重点还是,更加强大、更受重视的美国。”

  虽然克里与克林顿同为民主党,但是克林顿接手的是前苏联解体后的美国,美国似乎没有对手。而下一任总统要接手的是“9·11”后的美国,国土安全问题真真切切。

  在美国公众眼中,民主党对国家安全的重视程度一直落后于共和党,“9·11”前,大家还不以为然,但自从“9·11”后,这成为了民主党的一大弱点。在民意调查中,把安全问题看作最重要的人占了27%。

  在专家看来,无论是克里,还是布什,现在都面临着“要大炮还是要黄油”的两难选择,战争和国内经济两个方面如何取舍?这是长期以来困扰危机时期美国总统的棘手问题,越战时的林登·约翰逊,二战中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当然还有今天的布什总统,和总统候选人克里。

  但是克里毕竟还是个越战老兵,他已经做出了具体的承诺,他将把美国特种部队的规模扩大一倍,并增加4万名普通军队。与此同时,克里的言辞之间又留下了太多的矛盾,他批评布什是个“战争总统”,但是在民主党这份新闻稿中,人们又切切实实地感到,反恐将是未来100天竞选过程中克里要反复强调的一大主题。

  “无论是克里还是小布什,现在都很难确定是应该把经济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反恐放在第一位。其实美国两者都想要。”

  对华政策

  作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克里已经把克林顿时期的幕僚都网罗其中,前不久刚来中国访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就是克林顿政府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据说他在中国期间每天都与克里的竞选班底通电话。

  但是在克里从政生涯中,中国事务在他视野里基本被边缘化,因为他从政期间所关心的事务都与中国没有太多关联,比如越南问题,柬埔寨问题。

  虽然他对中国不是太了解,但是在几件有关中国的重大事件上,他也“没有走向极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克里还在大学预科期间,就曾发表演讲反对孤立中国,认为要与“红色中国”交往。2000年,他支持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

  克里一直是个自由贸易主义者,1993年,他对美国与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协定投下了赞成票,但是有迹象表明,克里在中国和贸易问题上的态度正在发生令人诧异的转变。

  为了获得工会的支持,克里最近频频强调自由贸易的风险。而在选择他的竞选伙伴时,克里挑选了一个真正的贸易怀疑论者──北卡罗来纳州参议院约翰·爱德华兹,此人虽然曾支持中国加入WTO,但在此后的每一个重大贸易法案上都投了反对票。多数贸易专家称,克里将会积极向WTO提起对中国的指控。

  孙哲教授认为,美国历年的总统大选已经证明,在从总统候选人成为总统当选人的过程中,也都会是个对中国学习的过程,会逐渐认识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在孙哲教授看来,无论谁当选,美国各项政策的基本面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改变。“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使无论谁当选总统,最终施行的政策都存在着向中间靠的趋势。”

  “无论是小布什还是克里,两人都会从经济上不遗余力地争取美国的利益,很难说谁上台对中国更有利。从中国的角度来说,重要的是有所预案,努力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

  总统大选与股市(观察)

  尽管第二季度企业报告显示盈利颇丰,但由于民意调查显示竞选总统的双方不分上下,最近的股票市场有些战战兢兢。尤其是科技股,走势更为动荡。其实就某种程度而言,这种情况早在意料之中。实际上,科技股在大选年的表现通常不佳。但这种说法也没有什么理论依据。

  有市场分析师认为,如果投资者过度重视大选进程,有可能会忽略强劲基本面的存在。他们还指出类似的总统选举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联在1992年的选举中可见一斑。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刚刚摆脱衰退的阴影,人们普遍预计科技支出会强劲增长。纳斯达克指数在1991年的涨势一直持续到了1992年初,在2月中旬更是上涨了10%。

  然而到了1992年7月底,尽管第二季度企业报告显示强劲,纳斯达克指数却从高处跌落12%。虽然包括IBM和苹果在内的几家公司公布的业绩结果比预计的要低,但是投资者在意的并不是这些。

  事实上,当时的政治占据了报章新闻的头版头条,投资者很难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

  有趣的是,尽管1992年,被认为对大型企业不甚友好的民主党赢得了选举,但是自大选当天至1992年底,纳斯达克指数还是上涨了11%。

  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得知最后的赢家是谁往往对金融市场并不重要。正如华尔街的俗话说道,市场最大的敌人是不确定性,而不是克里还是布什当选。

  更多财经新闻,请点击
用UC免费发短信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谁最美超值大奖等你赢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