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见证上世纪决定性瞬间,现代新闻摄影之父辞世 (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10:00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当地时间8月2日,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的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尔-布雷松在法国南部一个小岛上去世,享年95岁,他的亲友
于4日在普罗旺斯为他举行了简朴的葬礼并对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这位天才的摄影家一生中为世界奉献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和理论深深影响着现代摄影。

  ***一个世纪的见证人

  卡蒂尔-布雷松1908年8月22日出生于法国尚特卢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作为一名摄影师,多年来他游走于世界各地,到过几十个国家,足迹遍及美洲、亚洲和欧洲,目击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事件,可以说是过去一个世纪的见证人。

  1932年到1934年,他肩背相机,走遍了地中海沿岸、墨西哥、美国;他曾亲历1948年甘地被暗杀事件和甘地的葬礼,也曾记录过西班牙内战、乔治六世的加冕礼、巴黎解放以及后来的柏林墙倒塌;二战期间,他投笔从戎并被德军俘虏,三年后才成功逃回巴黎,并以前线遣返回国的战俘为主人公导演了电影《归途》;战后,他于1947年同别人合伙建立了世界最具影响力、受到广泛尊敬的玛格诺姆图片社,并分别在美国纽约和法国巴黎建立了总部;1948年,他横渡大西洋,在纽约举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大型摄影展;1948年和1958年,他先后两次来到中国,亲自记录了毛泽东的军队和平解放北平(现在的北京)这一历史性事件,拍摄了大量作品并出版了《两个中国》等作品集;1954年,他作为首位西方摄影师在斯大林去世后一年获准进入苏联。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卡蒂尔-布雷松逝世后,称他是“法国一位天才的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在他那代人中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情迷“莱卡”相机

  与其他摄影家喜欢搜罗各式相机不同,卡蒂尔-布雷松只衷情于“莱卡”。这么多年以来,他始终以一部莱卡M系列相机,配以一支50mm定焦标准镜头和最简单的黑白菲林,在不同地方的街道上捕捉有趣的事物。

  卡蒂尔-布雷松少年时期曾梦想当一名画家。20世纪20年代,他在巴黎学习艺术,但不久后便去了非洲丛林当起了猎手,直到1931年才带着一身的病痛回到马赛休养。休养期间,他得到了一部小型的莱卡照相机并对此着了迷,那一刻便是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摄影师的起点。正是从那一年起,卡蒂尔-布雷松离开绘画,转向了摄影领域。

  为了更近距离地接近人群,卡蒂尔-布雷松经常将照相机隐蔽起来。他的拍摄理念是创造性的,非常善于用镜头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他曾这样描写自己对摄影的迷恋:“我曾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滴,将活的生活记录下来。”

  ***捕捉“决定性瞬间”

  卡蒂尔-布雷松在拍摄中从不去干涉他的摄影对象,作品也不加剪裁,不作标题,力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性,把客观存在的瞬间展现给人们。1952年,他的摄影展“决定性瞬间”成为法国巴黎罗浮宫第一次举办的摄影作品展,“决定性瞬间”这一摄影理念也为许多同行所接受和效仿,1954年,他还出版了名为《决定性瞬间》的作品集。

  卡蒂尔-布雷松曾经这样说过:“我们是恒变世界中的被动观者,惟有的创造就在于把握那按快门的1/125秒。”在他的文章中也曾对“决
定性瞬间”进行过描述:“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有特别的时刻,当这一瞬间出现时,动态进行中的各项因素都处于平衡状态。摄影的任务,就是要抓住这一瞬间,把握其中的平衡状态……如果快门是在决定性的瞬间按下的话,你会观察到,你已本能地将某一几何模式捕捉了下来。要是没有这几何模式,照片就会令人感到乏味,缺乏生气。”

  ***不愿被拍的摄影家

  卡蒂尔-布雷松生性腼腆,却有着一双能够洞悉人类内心深处的眼睛,可以在瞬间抓住人们最微妙的感情。但他本人的照片却十分少见。他既不喜欢自拍,也不喜欢别人给他照相,甚至发生过老朋友因给他拍照引起他强烈抗议的事情。1975年,当他接受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头衔时,这位腼腆的摄影大师用一张纸挡住了镁光灯的追逐。因此不少摄影师翻遍了卡蒂尔-布雷松的作品集,也不得一见这位大师的“真面目”。(李新)
用UC免费发短信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谁最美超值大奖等你赢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