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格局发生巨变 各国采取措施应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16:23 中国石油报 | |||||||||
8月4日,国际油价持续上升,纽约期货油价上升至每桶44.2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动荡,是地缘政治、战争溢价、财团利益、国际资本流动、能源战略和政策、世界经济周期以及恐怖事件等多种因素与供求关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石油格局的变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价格与供需的错位与脱节。过去石油价格首先是由供应情况决定的。而现在,这条
美国、日本等一些用油大户,或者出于自身产油能力的下降,或者出于对供应中断的担忧,或者出于争夺石油资源的需要,纷纷扩大进口,把手伸到了其他富油地区。一场石油争夺战愈演愈烈,从而打乱了市场表面上的供求平衡局面。 美国迅速增加石油储备 上个世纪70年代前期,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导致美国国内石油产品供应紧缺,价格飞涨,最终使美国经济1974年至1975年陷入长时期的严重衰退。痛定思痛,美国决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是美国能源最重要的战略要地。这里不仅由于其发达而集中的石油工业而闻名于世,更由于深藏于墨西哥湾海岸附近地下巨大盐层洞穴的战略储备石油而广受人们关注。一旦美国的海外石油来源发生严重中断,平时静静沉睡在地下的优质原油,将在“替补”进口原油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些深藏地底的战略石油储备,只有美国总统一人拥有决定动用的权力。布什总统上台以来,特别是“9·11”恐怖袭击后,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政策明显调整。布什政府深深认识到,作为美国经济命脉的石油供应,一旦由于突发事件发生中断,可能会对美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在2001年11月中旬,布什就下令能源部迅速增加战略石油储备,“为防止石油供应中断采取最大限度的长期保护措施”。目标是2005年将战略石油储备增加到7亿桶,达到目前战略储备能力的极限。此后,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迅速增加,当年12月份即增加到5.5亿桶。到2002年底,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已经猛升到5.99亿桶,创历史最高水平。目前,战略石油储备的最大动用能力为每天430万桶,现有储备量以最大动用能力提取可以持续155天左右,对保持美国能源市场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美国在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决不单方面采取措施动用,而是要同西方国家协调立场后再作决定。布什政府认为,只有西方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动用战略储备,才会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也是比较符合当今世界石油市场总体形势的。 同时,美国政府将欧佩克国家增加产量作为西方石油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不断加紧进行国际性“游说”活动,努力促使甚至迫使主要产油国增加世界石油供应量。石油输出国组织近来决定提高石油产量限额,可以说就是布什政府战略石油政策取得成功的一个体现。 日本实施能源多样化 由于绝大部分资源都依赖进口,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十分强烈,几乎所有的重要物资都实施储备制度。而石油储备作为日本战略储备的重中之重,是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 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并制订了《石油储备法》等,通过立法来强制国家和企业储备石油。 石油储备制度经过30多年的改进和完善,已经成了日本石油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日本政府拥有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天。另外,日本民间的石油储备量也可供全国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全国拥有的石油储备量足够全国使用半年以上。由于日本拥有充分的石油储备,在2003年3月20日美国进攻伊拉克的战争打响之后,日本上下对石油供应问题都没有表现出多少担忧,石油制品的价格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日本在能源中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一度达到了77.5%,上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此外,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和主要集中在多事的中东地区,能源过度依赖石油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日本政府将努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实施能源多样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摆在了能源安全战略非常重要的位置。 德国建立多元化石油储备体系 德国由于石油消费量大、石油自给率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很高。为此,早在1966年,当时的西德政府就建立了一个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1978年,德国颁布了《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决定建立石油储备联盟作为联邦直接的储油组织,负责具体管理联邦储备,并规定所有炼油厂、石油进口公司、石油销售公司及使用石油发电的电厂,均必须成为石油储备联盟的成员。 经过多年的发展,石油储备联盟已成为承担德国石油储备义务的主要力量。原则上,石油储备联盟可以自行选择储存原油或石油制品,但事实上,德国三大类石油储备中,汽油和中间馏分油储存量中至少40%是石油制成品,重油部分则全部是原油。 此外,德国政府还通过专门设立的一家公司,在北部地区的地下岩洞中自行储备了相当于全国17天需求量的石油储备,约700多万吨原油。根据石油储备法,企业作为会员除了承担石油储备联盟规定的义务外,还必须自行储备一定数量的石油,不包括企业生产或进口过程中必需的周转库存。德国法律规定,炼油企业应当有15天的储备,石油进口企业和使用石油发电的电厂需要储备30天的使用量。 德国政府拥有的石油储备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控制十分严格,除在特定情况下发放给军事部门,或用于弥补进口企业储备义务与国际能源机构所规定的90天储备目标不足外,政府轻易不会同意动用。 德国以石油储备联盟为主体的石油储备体制为德国成功应对90年代的石油危机作出了贡献,但由于石油储备法并未要求德国化工企业必须成为石油储备联盟的会员,因此,德国化工企业生产所需的大量石油必须自行解决。这些企业通常以期货交易、自行或代理采购等多种方式确保自己能够安全渡过能源危机。 韩国悄然加入石油争夺战 韩国石油开发公社日前透露,韩国最近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的大陆架勘探石油。在中日两国就大陆架石油开发出现争议的情况下,韩国也悄悄地加入到争夺黄海大陆架石油资源的竞争行列。韩国的石油钻机伸向黄海大陆架底土,试图在那里分一杯石油之羹。由此形成了日韩向背靠中国的大陆架底土资源挺进的局面。 韩国到黄海大陆架勘探石油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张扬,但这件事情本身非同小可。韩国石油开发公社与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合作,“首次在西海(即黄海)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海域距韩国全罗北道群山的直线距离为250多公里,勘探面积达1.1万多平方公里。显然,韩国这次勘探是“动真格儿的”,不找出石油不愿收兵。 黄海和东中国海大陆架的石油资源达77亿吨,很可能成为继里海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石油产区。韩国石油开发公社认为,鉴于近年来中国在黄海大陆架“中国一侧”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朝鲜半岛“西海大陆架韩国一侧”很可能也有石油。以韩国石油开发公社宣布在黄海大陆架勘探石油为信号,韩国迈出了走向黄海大陆架石油开发的步伐。韩国已在海外10个国家钻探和开发石油。(陈支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