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新闻视点:兵临城下 决战纳杰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10:13 新华网

  据华社消息,昨天伊临时政府官员要求在纳杰夫的记者尽快离开,并暗示大规模军事行动将不可避免。炮声中的伊拉克千人国民政治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派遣一个代表团前往纳杰夫进行游说工作,说服萨德尔撤出该市,并把其私人武装“迈赫迪军”转变成一个政治派别。对此,萨德尔的一名发言人16日在纳杰夫说,萨德尔及其支持者在随时准备战斗的同时也随时准备和谈。有关“迈赫迪军”转为政治派别的问题,只能“通过谈判”而非单方决议来实现。

用UC免费发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谁最美超值大奖等你赢 随身携带的奖牌榜

  纳杰夫的上空,笼罩着决战的阴云……

  无路可退

  残阳如血,这将是最后的决战。

  一场近战,一场巷战,一场鲜血模糊的肉搏战。

  8月5日以来,驻伊美军连续十天猛攻纳杰夫,300名死士阵亡,主帅萨德尔本人挂彩负伤,他领导的“迈赫迪军”被紧逼到阿里清真寺附近的狭小地带。无路可退,只有决战。

  8月14日伊临时政府与萨德尔武装的和谈破裂,只有决战。

  和平的希望,十分渺茫。对于美国人,这场战争必打———如果此次战役能够平息叛乱,伊拉克长久稳定指日可待。对于萨德尔,这场战争必打———他要“流尽最后一滴血”,扛起“后萨时代”领军人物的大旗。纳杰夫一役,犹如出弓之箭,无可挽回。

  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亲自制定决战计划,由美军精锐的海军陆战队第4团2营对纳杰夫城发起主攻,一旦突入萨德尔武装控制的核心区,即改由伊拉克国民警卫队三个营为先导主攻,美军和伊拉克警察步步跟进,彻底分割萨德尔武装人员。

  “迈赫迪军”也不含糊。面对数千剽悍之师,萨德尔剩下的千名死士,仍然手持AK47,背扛迫击炮,死守清真寺。弹药倒是充足,纳杰夫原就是军事重镇,萨达姆军队瓦解撤走时,武器全都“无偿”地送给了“兄弟”。在他们背后,更有大批手无寸铁的什叶派穆斯林从伊拉克各地涌往纳杰夫,他们要保卫圣城,他们要保卫圣地,他们也有武器———“人体盾牌”。

  和谈决裂。纳杰夫大战如箭在弦。

  最后通牒,所有记者昨天被令撤离。

  千人国民大会派出“最后使者”,只求力挽狂澜。

  兵临城下,美军装甲车和坦克重围纳杰夫。目标———阿里清真寺。

  决战推演

  迫击炮对导弹,步枪对坦克,“迈赫迪军”作战美军无疑是以卵击石,但为何决战胜负悬念重重?美军会陷入城市游击战的泥沼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夜连线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潘振强少将和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

  华黎明电话里告诉记者:“美军想完胜也很难,难就难在决战地点实在让人投鼠忌器。决战纳杰夫,美军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能使用重型武器。”

  为什么?华黎明介绍说,纳杰夫城是全世界数千万什叶派穆斯林心中的“圣城”,其地位不亚于沙特的麦加和麦地那;萨德尔武装在城中所固守的阿里清真寺,更是圣城中的圣地,容不得任何亵渎和破坏。“伊斯兰教在第四任领袖阿里死后分裂为什叶派和逊尼派,其中什叶派原意就是‘阿里的拥戴者’,代代相传至今12个领袖,就以阿里作为教派的开山鼻祖。公元786年,阿里的遗骨就移柩供奉在纳杰夫城的这座阿里清真寺内。”美军此前进入纳杰夫城,就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要真把阿里清真寺毁了,极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伊拉克政局动荡,美军不能不有所顾忌。

  在不能使用坦克飞机这些重武器给予毁灭性打击的前提下,阿里清真寺绝对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场所。华黎明回忆道,在这座阿里清真寺的周围,不同年代陆陆续续修建着众多供什叶派穆斯林前来研习《古兰经》的校舍与住所,它们环绕着阿里清真寺,构成纳杰夫城市建设的第一个同心圆;再往外的第二个同心圆,是一个大广场,是每天无数朝觐者和贩卖供朝觐者祈祷、做礼拜用的小地毯与食品的小商贩们的密集之所;广场外面,便是阿里在伊拉克或来自其他穆斯林国家的信奉与追随者们的聚居区。“那里街巷纵横,房屋交错,清真寺后面还有一大片古墓,的确是打巷战游击的好地方。”

  打游击?在我们印象中,美军打游击是最不在行的。潘振强少将电话里分析:美军已经精锐尽出,把它在越南打过丛林战和巷战的“王牌”———海军陆战队第4团第2营调来了,再加上有当地伊拉克政府军帮他们打头阵,美军的准备是很充分的。

  但问题是,当地伊拉克政府军刚刚组建,难有作为。内部还分逊尼派和什叶派,前者很可能行为过激,而后者据说已有人“反水”了。

  “另一大难,就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美军还不能把萨德尔打死。”华黎明说:“萨德尔和萨达姆不一样,他的哥哥就是被萨达姆暗杀的,他的父亲又和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关系非常密切,他本人也长期流亡在伊朗,伊朗6000万人口高达91%是什叶派穆斯林。另外,什叶派在伊拉克作为少数派,长期受排挤、镇压,复仇心理和殉道精神强烈,要是萨德尔在圣城圣地‘壮烈牺牲’,成了‘烈士’,伊拉克的局势势必进一步复杂化。事实上,美军攻打纳杰夫,伊朗领导人不就谴责了吗?伊拉克南部不就有很多人起来游行了吗?”

  不过在华黎明看来,美军决心已下。“萨德尔武装代表的是伊拉克境内的激进派别,深深受到伊朗的影响,跟其他伊拉克反对派武装整天躲起来绑人质、搞汽车炸弹的行径不一样,他是明火执仗的。如果这支武装得势,势必就会把伊拉克弄成像伊朗那样的政教合一的模式,而这是美国人肯定不想看到的。所以在我看来,美军应该是已经下决心要把萨德尔解决掉了,军事能力也应当是可以最终完成的,只是伤亡无法估量。”

  谁能支大厦于将倾

  决战前夕,双方心态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将影响这场战争的最后结局。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威烈教授认为,萨德尔之所以摆出一副玉石俱焚、鱼死网破的姿态,实为情非得已。作为激进的什叶派领导人,萨德尔试图依靠宗教力量和伊国内的民族情绪赶走美军。他这么做,显然是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最大诉求就是希望在伊拉克未来的政治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萨德尔多次声称要和美军决战,指责伊临时政府是叛徒、傀儡。所有这些都使萨德尔后无退路,只能摆出决战的姿态。其实萨德尔心里清楚,和美军较量实在是凶多吉少。萨德尔的一名发言人16日就曾在纳杰夫表示说,萨德尔及其支持者在随时准备战斗的同时也随时准备和谈。或许,萨德尔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从虎背上下来的台阶,因为对萨德尔来说,谈判可以使他保存实力,何况此时收手,萨德尔也已经捞足了政治资本。

  如果说目前的形势对萨德尔来说是骑虎难下,那么对于美国方面,实在也是迫于无奈。在美国的世界战略中,中东是重点,而伊拉克无疑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美国总统大选迫近,伊拉克局势对影烈死领情,占,德心选举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这个节骨眼上,面对桀骜不驯的萨德尔,美国只有选择尽其可能进行压制。一旦美国失去对萨德尔的控制,伊各派反美势力势必以萨德尔为榜样群起而反美,到那时星火燎原,美国将彻底失去伊拉克。

  决战一触即发之际,临时政府所处的地位,既可利用各种关系同萨德尔谈判,也可以与美国积极周旋,从某种程度上说,临时政府是萨德尔和美军之间的桥梁。尽管萨德尔一再挑战临时政府的权威,指责临时政府是美国的傀儡,但对于临时政府来说,目前最大的利益是如何保证伊拉克局势的稳定,而不是和萨德尔争长论短。因为只有稳定局势,防止战乱才可以进行经济重建,真正建立临时政府权威,这是临时政府名声所系,根本利益所在。

  谁能支大厦于将倾?唯有伊拉克临时政府。

  谈判何以破裂

  综合新华社国际分析,伊拉克临时政府与萨德尔武装的停火谈判于8月14日破裂。究其原因,双方要价差距太大。临时政府要求萨德尔“迈赫迪军”放下武器,从武装派别改造为一个政治派别,从而和平结束8月5日以来的大规模冲突。萨德尔的代表提出与此差距甚远的“十项条件”,包括驻伊美军及伊警察撤出纳杰夫、当地宗教机关同意接管纳杰夫安全、有关方面承认其合法地位并允许其成员携带自卫武器、释放所有被关押的抵抗人员并对他们实行特赦等。

  和谈失败后,萨德尔的发言人希巴尼将和谈失败的原因归于美军。他说,和谈的成果需要美军签字和执行,但美军却拒绝参与这一和谈。从目前情况来看,萨德尔和美军都不愿意轻易作出让步。

  阵亡美军将破“千人关”

  决战纳杰夫,战斗一触即发。阿里清真寺周边地形复杂、街巷交错,美军碍于宗教原因无法使用重型武器,战斗一旦打响,很可能是一场异常惨烈的近战、巷战、夜战。美军必定遭受更严重的人员伤亡。

  截至昨天,根据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的最新数字,自去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930名美军士兵在伊拉克阵亡。自6月28日向伊拉克移交政权以来,美军平均每天有2人死亡,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纳杰夫战斗很可能使美军阵亡总数突破“千人大关”。这将远远超过越战后美军历次作战的死亡人数(见下表)。

  1983年 入侵格林纳 达 阵亡18人。

  1989年 入侵巴拿马 阵亡27人。

  1991年 海湾战争 阵亡148人,其它原因死亡138人。

  1993年 武装干涉索 马里 阵亡44 人。

  1999年 科索沃战争 北约号称无一人 阵亡。

  “非战斗条件下”死亡约50人。(解放日报/记者倪旅泉郭泉真诸巍尤莼洁)(来源:解放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