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新闻分析:从美国视角看布什裁减海外驻军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16:11 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8月16日电 记者王发恩潘云召经过三年多的酝酿、运筹,美国总统布什16日宣布,美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驻欧洲和亚洲的军队削减6万至7万人,以适应21世纪战争的需要。布什没有透露这一计划的详情,但据媒体报道,裁减人员中将有三分之二为驻欧部队,其中大部分人将被调回国内,另一些人则将被部署到东欧国家。

  应对新世纪新威胁的挑战

用UC免费发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谁最美超值大奖等你赢 随身携带的奖牌榜

  布什政府上台后不久,即开始着手进行全球军事战略调整。2003年4月末,当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借访问沙特阿拉伯之机,宣布了调整美驻海湾地区兵力部署的决定。2004年6月,美又宣布在2005年底之前裁减约1.25万名驻韩美军。美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大幅度地削减海外驻军,原因究竟是什么?

  如果说苏联解体造成美战略利益东移是布什政府重新部署海外军事力量的重要因素的话,那么,“9·11”事件所折射出的一些敌对势力用“非对称手段”对美构成的“新型威胁”,则是美国改变其军事战略、军队结构和武器研发的动力。

  “9·11”事件后,美国对来自本土以外的威胁进行了新的诠释:新型威胁主要来自恐怖活动和局部冲突;新型威胁的不确定性,使围绕传统“威胁”理论和传统“假想敌”而构建的庞大军队难以应付。因此,建立一支轻型、灵活、机动和战斗力强的军队,以应对21世纪新型威胁的挑战,是以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国防部对美军实施变革的首要目标。根据美国防部高层的看法,调整美国在全球的军事部署,目的是更好地适应美国及其盟国面临的新型威胁,着眼点是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新型战争需要的不仅是新的作战模式,更需要“新思维”,美国军队必须具备多军种合成作战的能力。

  应对美欧关系变化的挑战

  二战以来,美国在欧洲驻军总数达1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被部署在德国。在华约与北约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岁月,德国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发生变化,跨大西洋关系也发生了微妙而重大的变化,尤其是美与传统盟国法德的关系因伊拉克问题而出现严重裂痕。与此同时,伊拉克战争也孕育了一个以东欧国家为主体、站在美国一边的“新”欧洲。

  说到底,美与法德在伊拉克问题上争执的核心问题涉及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走势。法德等欧洲国家对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在国际上推行单边主义强烈不满。美国则对法德两国提防有加,担心法德联合俄罗斯提升欧洲地位和积极推动全球多极化。由于跨大西洋关系出现变数,加上美国战略利益的东移,一些东欧国家在美国重新部署军队的过程中,自然就成为受青睐的国家。因此,可以说,跨大西洋关系的倒退、“新”欧洲的出现,也是美调整其欧洲军事部署不可忽视的一个政治因素。

  有面对大选争取主动之意

  裁减军队与总统大选,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按布什的说法,裁减计划将在未来10年内才能完成。还有美国官员说,该计划大约在2006年才能开始进入操作程序。因此,布什这么早就宣布裁减海外驻军计划,难免给人为大选造势的感觉。

  从现在算起,距离11月初的大选还有两个半月。眼下,共和与民主两党的选战正酣,且日趋白热化。在两党的竞选议题中,当今伊拉克局势是热门话题之一。美国去年3月发动对伊战争后,虽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却招致国际社会对其信誉的质疑。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美英占领军虽然赢得了战场的胜利,却未能控制住伊拉克局势。相反,伊拉克的反占领活动十分频繁,针对美军的袭击接连不断,造成美军重大人员伤亡。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已有930多名军人死亡,而且绝大多数是在战争结束后丧生的。如果这一状况在投票前继续恶化,那么伊拉克问题就可能会成为布什争取连任的“软肋”。面对部分选民的反战情绪,布什拒绝提出从伊拉克撤军的具体时间表,反而试图将国民的视线集中在反恐和国土安全问题上。但舆论认为,如果美军的伤亡数字继续攀升,甚至突破千人大关,那么这将成为舆论和选民新的关注点,对布什来说则不是什么好消息。

  国际观察:从欧洲视角看布什裁减海外驻军计划

  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布什的战时撤军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