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欧亚美军第4次大规模调整凸显美军事战略转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07:43 解放军报 | |||||||||
蒲宁 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今后10年中将逐步调整大约7万名驻扎在西欧和亚太地区的美军地面部队。这将是冷战结束后美军最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它标志着自“9·11”事件以来美军酝酿几年的军事战略调整进入实质性阶段。
冷战结束后,美国根据国际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先后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3次重大调整。这次调整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美军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变。 1990年8月,老布什在一次讲话中提出美国防务计划的重点从对付苏联全球性挑战转向对付地区性冲突的战略构想。随后海湾战争的爆发为这一构想提供了推动力。1992年2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1993财政年度国防报告》正式将这一战略命名为“地区防务战略”。这一战略要求美军具备战略核威慑、前沿存在、危机反应和军队重组的能力。为此,美军在部署上,减少了驻西欧兵力,维持在东亚的驻军,相应增强了在中东的军力。 1993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在其8年任期内,美国军事战略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克林顿高举“变革”的旗帜上台,声称美国应“从旧观念中解脱出来”,强调军事战略应加速从“冷战轨道”向“冷战后轨道”转变。 1995年2月美参联会发布《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提出了“灵活与选择参与”的新军事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冷战后对付地区危机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需要,强调“预防性”防务,突出对危机实行威慑,一旦威慑失败,要根据美国的利益,灵活和有选择地进行军事干预。为此,新战略要求以“海外军事存在”和“力量投送”作为对付地区性危机和战争的基本手段,军事部署计划到1999年,在欧洲和东亚各保持10万人的驻军,并在中东和拉美地区保持适当的军事存在。 1997年,美参联会提交的新的军事战略报告对“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进行了调整,提出美军将推行“塑造、反应、准备”战略。该战略强调21世纪初,美国将获得一个“战略机遇期”。因此,美国军事战略要塑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对各种危机和地区战争作出反应,特别强调美军建设要准备应对未来新军事变革的重大挑战,确立向信息时代军队转轨的战略目标。至此,美军战略转型方针基本确定。 布什上台后,针对“9·11”事件后打赢反恐战争的战略需要,对其军事战略加快了调整步伐。布什政府虽然没有发布新的军事战略报告,但在具体做法上已对原有的军事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其着眼点在于,美国面临着不明确的对手和看不见敌人的威胁,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以及北约东扩使美国的势力进入欧亚大陆腹地,这些变化要求美国军事战略作出反应。美军此次战略调整的特点是:第一,将军事战略重点从欧洲转向亚洲,首要目标将针对横跨东亚、中亚、中东和非洲这一“弧形不稳定地区”。第二,在军事部署上,把兵力从已经显得无用的冷战时期大量部署的旧基地向伊拉克周边地区和东欧部署,同时将大量部队调回美国本土,用于打击无处不在的敌人。第三,军队建设强调增强海空军力量,加强常规攻击能力,将陆军改编为小规模、灵活机动的快速反应部队,以便能够迅速地到达全球任何冲突地区,并保持适当的核威慑水平。 美军此次大规模调整海外军事力量部署,反映了美军欲全面提升跨区域全球快速反应能力的战略需要,有效贯彻布什政府“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战略,从而达到长期巩固其军事优势地位的战略意图。(国防报2004年08月24日第6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