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从邓小平厉行节约谈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12:56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在赣南革命老区,老百姓至今还清楚记得邓小平同志许多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当年邓小平同志担任瑞金和会昌县委书记,战斗和生活条件极其艰难。邓小平带头倡导开展节约运动,提出“节省每个铜板支援革命战争”,在人民群众中形成“每人每天节省一把米支援红军”的浓厚风气。邓小平有一条洗脸的毛巾,用了几年仍然完好,而别人同样的毛巾用了一段时间就破破烂烂。人们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说:“你们洗脸时都是两手用力拧毛巾,毛巾的纤维容易断;我洗脸时用两手挤干毛巾的水,毛巾的纤维
厉行节约,是邓小平同志终身保持的优良作风。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是这样,在物质丰裕的建设时期也是如此。邓小平反复强调:“为了把国家财政放在稳固的基础上,保证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必须节减一切可以节减的开支,克服浪费。”他还特别指出,节约要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今天的问题复杂得很,仅靠几个章程、几个法令、几个办法办事是不行的,要因地制宜。”“节约也要有积极性,如果没有地方的积极性,就不可能节约,就要发生浪费。” 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厉行节约的感人事迹和谆谆教导,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我们国家现在的家底,比起战争年代,比起邓小平同志开启改革开放之前,不知要强多少倍,但是我们国家也家大业大,无论多么大的总量,被13亿人平均一分,就显得不那么富足,甚至有些贫乏。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而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当前,资源供给不足,部分地区甚至相继遭遇“煤荒”、“电荒”、“油荒”,出现煤、电、油运输紧张的状况,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厉行节约,需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人人树立节约紧迫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胡锦涛同志今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随后,国务院又作出部署,要求用3年的时间在全国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可是望眼现实生活,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十分匮乏,一方面却有人挥霍无度,大手大脚浪费:长明灯、长流水,随处可见;长开空调、长跑公车,比比皆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