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士精神能避免9·11?(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15:10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嬉皮士文化”席卷了欧美大陆,当时被称作“垮掉的一代”的人们向主流文化发起了挑战,他们标新立异,吸毒、群居,也标榜自由、反战、反核。几十年过去了,当年放荡不羁的“愤青”们早已为人父母,甚至还“改邪归正”成为政界精英。据路透社8月24日报道,一本《嬉皮士词典》已经在美国出版,这本“六七十年代百科全书”带领人们重温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称,如果人们坚持了“嬉皮士理想”,9·11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据报道,这本700多页的词典中收录了许多当年嬉皮士们创造的俚语和粗话,大量与爵士乐、蓝调音乐、美国黑人文化、毒品和性有关的词条都打着鲜明时代烙印。词典的编写者麦克利里说:“为了真实呈现那个年代,我必须收录我能想到的每个词。”61岁的麦克利里曾经也是一位嬉皮士,经历过吸毒、性解放和疯狂的摇滚。他用了8年时间编成了这本词典,而且在词条解释中也不改嬉皮士的峥嵘本色,显示出很强的主观色彩。比如在“肯尼迪遭暗杀”这一条中,他评论说:“有趣的是,(肯尼迪、马丁·路德·金这样的)自由主义者总是在盛年即遭毒手,而保守主义者却能寿终正寝。” 虽然嬉皮士在人们的印象中身穿奇装异服,颓废而放纵,但麦克利里认为“嬉皮士年代”标志着“20世纪的文化复兴”,真正的嬉皮士精神是“对真理、和平、爱和宽容的信仰和追求”,如果坚持了这种理想,那么9·11就不会发生,而世界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充满不宽容和战争。 此前曾有报道说,深沉稳重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中学时是个几乎被开除的长发嬉皮士(下图后排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是反越战的逃兵,而德国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这位当今德国最受欢迎的政治明星,在60年代席卷欧洲的学生运动中同样是位风云人物,还与警察在街头交过手。这些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的怀疑、70年代的狂放的体制反叛者,如今都已经成功转型为叱咤风云的政界精英。但不知这本词典是否也会让他们想起自己充满理想主义的嬉皮岁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