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淘金朝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07:29 齐鲁晚报 | |||||||||
生活的“贫穷”和政治的“紧箍”,似乎最能表述现今中国人印象中的朝鲜。而最近一次听闻中国民间经济人士与朝鲜的往来,还要上推到2003年:曾经被朝方聘请主持经济开发区事宜的富豪杨斌,最终因经济问题获罪,由开发区的“特首”转为阶下之囚。 而近日,真正成功进入朝鲜、第一个承包了朝鲜国内最大的百货商场的人,是沈阳中旭集团董事长、35岁的温州商人曾昌飚。
位于平壤市中心黄金地段、营业面积3.6万平方米的平壤第一百货大楼是目前朝鲜国内最大的百货商场,曾昌飚将率领数百名以温州商人为主的供应商,把该商场打造成主要以销售温州小商品及中国的轻工产品为主的综合商场。 他与朝方签订了10年的承包合同。消息一传出,立即引起商界哗然。 朝鲜的商机 曾昌飚的理论很浅显明了,“朝鲜的商机,就是来自贫困国家的商机”。现在中国的小商品过剩,特别是对于以小商品发家的温州商人来说,急于寻找经营小商品突破性的机遇。而在朝鲜,牙膏、牙刷、铅笔、小五金工具、小电器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一直都是紧俏货。 “这些小商品,在朝鲜甚至可以说是有钱也买不到,并且市场价格和中国相差5到10倍。”曾直言不讳,“抓住这个时机,放手一搏,图的就是较大的利润空间。” “正是这些别人认为落后的东西在吸引着我,并且吸引力是那么大,以至于7年的时间里我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朝鲜。” 商机之为商机,不单在于存在商品短缺,朝鲜国民是否有购买力,以及朝鲜政府的态度如何,都是无法忽略的重要问题。 大多数去过朝鲜的人,都认为一个贫困国家的老百姓手中怎么会有钱?曾昌飚却不这么认为:“想想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是商人最好的发展时机。当时也有许多港台商人认为内地没有那么强的购买力,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现在的朝鲜,与我们当时极为相似。因为朝鲜多年来一直实行计划经济,房子、粮食等都由国家配给,许多人手中有钱花不出去,商品匮乏是主要原因。” 7年间,曾去过多次朝鲜,甚至每年都要跑几次,目的就是了解这个国家的变化和政策调整。刚到朝鲜的时候,朝鲜方面只让他在一个地方呆着,外出受限制。 曾昌飚先后结识了数位朝鲜驻沈阳大使馆的官员、朝鲜省部级领导,为未来实施商业计划做公关铺垫。后来,曾访朝期间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行走了,“待遇”的改变似乎预示着什么。 政策风险 对于朝鲜来说,摆脱贫穷走上富裕之路逐渐成为朝鲜高层的共识。据有关人士介绍,虽然进程较为缓慢,但朝鲜一直在致力于投资政策的放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一些外商陆续来到朝鲜,到上个世纪末,朝外合营、合作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外商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 21世纪伊始,朝鲜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去年10月,朝鲜国家最高人民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开会决定,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有所调整。“我的时机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曾昌飚当时就叫出来。 曾积极参与朝鲜在沈阳的招商活动,经过一系列洽谈,他终于一举签下了目前朝鲜国内最大的百货商场————平壤第一百货大楼10年的承包经营权。朝鲜政府给了他很大的政策与税收优惠,定下只征收两种税,即5%的进口关税和5%的所得税。另外,他和他所带去的供应商被允许使用持币证,可以随意将人民币带出境,也可以使用持币证购买易货商品,如换购铜矿石、丝绸等中国市场上的紧俏产品。 “我简直是牵到了一头不付钱的牛。”曾压抑不住兴奋之情,“中国有一个寓言,一个老人把一头牛拴在木桩上,告诉大家不用付钱就可以直接牵走,没有人相信。后来一个小孩过来把牛牵走了,大家都瞪着眼睛,才知道真有这么回事。朝鲜为表明发展经济的决心,对待我们公司也是这个做法。我就是这个幸运的孩子。” 中旭集团将投资5000万元对营业面积3.6万平方米的平壤第一百货大楼进行整体改建、装修,直接从国内组织货源到朝鲜销售,计划于今年底正式开业。大楼周围都要安装广告牌,很多装饰材料也都是从中国运去的,大楼将成为平壤一个新的标志性建筑。里面的货源之充足,将是没有出过国的朝鲜人所没有看到过的。平壤第一百货不仅从事零售,曾计划通过批发业务使中国商品覆盖朝鲜,把平壤第一百货打造成重要的中朝贸易基地。 有专家分析,朝鲜的政策调整显而易见,变化速度较慢的原因主要是受政治因素影响,最主要的就是所有制问题。如果所有制问题处理得好,朝鲜经济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朝鲜也在考虑走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继续公有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改革。 准备与借鉴 机遇偏爱有备之人。为了最终进入朝鲜市场,曾昌飚早就开始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1999年,曾带领中旭集团,在辽宁西部城市朝阳投资1.2亿元打造华隆商业广场。朝阳市属于辽宁经济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基于此,很多人都对他的投资表示怀疑。曾坚持认为:“这几年大城市的市场容量已经基本饱和,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商机。朝阳的商机就在于城市商品向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的扩展。朝阳历史悠久,地处辽西中心,以前,周边地区都去沈阳进货,华隆建成后,他们就可以缩短进货路程、减少进货时间,我们集团可以扩大业务、增加利润。” 仅就商铺而言,华隆广场是目前辽西最大的市场,具有辐射朝阳周边地区的商业功能。曾建设华隆广场之际,正是他下定决心进军朝鲜的时候。用曾自己的话说,“朝阳是为我日后进入朝鲜积累了在贫困地区做生意的经验,也提供了后方保障基地。” 在准备随曾赴朝的数百名温州供应商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华隆的业主。此举不仅提高了朝阳的知名度,同时,华隆的积压商品也有了去处。 因为华隆广场现有的规模在当地相对超前,号称在辽西“10年不落后”。曾昌飚和他的温州供货商在朝阳抢先机的目的是占领市场,但由于现阶段辽西购买力有限,使商品出现积压。以朝阳为基地,目的在于盘活两地的资产,组建商业链。而未来随着业务的发展,商品供应地是否会因为地缘因素而移往丹东等与朝鲜距离更近的地区,还要视除了交通条件之外的诸多因素而定。有分析人士认为,“进军”朝鲜一定要警惕当年中国与俄罗斯的边贸之痛。十几年前,中俄边贸起步之初,中国商人被俄罗斯对中国轻工产品的厚爱所惊讶。一些人开始向俄罗斯销售假货,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损害了中国商人在俄罗斯人眼中的形象,导致中国的轻工商品在俄罗斯丧失了应有的市场。 文/王宏滤 潘伟 姜彩熠 (据《南风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