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从9·11到9·01 俄国人深感:世界反恐路途漫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1日13:07 新华网

  9月2日出版的俄罗斯《新闻时报》公布了一组统计数字,即在美国发生“9·11”事件之后,俄罗斯境内一共发生24起导致人员重大伤亡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死伤人数高达数千人之多。恐怖主义的确已经成为21世纪威胁到人类生存与发展权的一个巨大毒瘤,国际社会反恐斗争路途漫漫。

  俄早已发出反恐呼吁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新浪搜索不一样的联盟 点点通个性天气

  早在“9·11”事件之前,俄罗斯实际上就已经饱尝了国际恐怖主义肆虐的苦果。1999年的9月9日和13日,莫斯科市内的两座居民楼相继被恐怖分子埋设的爆炸物炸毁,导致228人在睡梦中死亡,几百人受伤致残。5年后的今天,莫斯科市民纷纷来到当年居民楼被炸的废墟,悼念无辜死难者,谴责恐怖主义。

  俄罗斯外长拉夫洛夫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早在1999年就首先向联合国安理会发出“要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呼吁。然而,国际社会只是在“9·11”事件之后,似乎才开始猛醒,联合国安理会才通过了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第1373号决议。

  俄坚决反对双重标准

  9月1日俄罗斯别斯兰第一中学人质事件发生之后,国际社会纷纷强烈谴责恐怖分子劫持儿童作为人质的残暴行为,对俄罗斯决不向恐怖分子低头的立场给予了道义和政治上的充分支持。在解救人质事件之后,世界各国又纷纷对俄罗斯人民施与援手,提供援助。这一共同的声音表明,打击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任务。

  俄罗斯人至今清楚地记得,在美国刚刚发生“9·11”事件之后,普京总统第一个打电话给布什,对美国随后发动的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提供了空前绝后的支持和帮助。在国际反恐联盟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斗争中,俄不仅提供政治、道义、外交支持,而且还主动提供情报技术支持,提供空中运输走廊,允许美国等西方国家军事力量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驻足,其态度之诚不容置疑。

  相比之下,尽管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马上对恐怖分子劫持别斯兰学校人质事件表示强烈谴责,表示美国与俄罗斯同在一条反恐战线,但美国白宫发言人鲍彻同时又发出了不和谐音,“呼吁俄罗斯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车臣问题”,称美国将继续与温和的车臣起义者保持接触。

  俄罗斯外长拉夫洛夫明确表示:上述做法就是双重标准,破坏了反恐联盟的团结。普京总统甚至愤怒地反问西方记者:你们自己为什么不去与拉丹进行谈判呢?

  俄将修改法律保障打恐

  针对国内近几年来恐怖事件屡屡发生,尤其是别斯兰人质事件给人民心理上造成的重创,俄罗斯正在借鉴“9·11”事件之后美国和其他各国所采取的做法,开始酝酿修改各项法规和法律,建立和健全反恐机制,以便对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形成强大的打击态势。

  普京在9月5日发表的告全国人民书中提出了三项战略任务,即制定团结全国人民的综合措施,制定监控北高加索局势力量协调系统,建立有效的国家危机处理机制。

  9月9日俄内务部长向普京总统报告说,在北高加索13个联邦主体的反恐委员会内部已经建立了协调强力部门、预防危机的行动管理指挥部,并配备了相应的特别行动队。

  9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召开特别会议,准备起草并通过《打击恐怖主义法》。与此同时,国家立法机构也正在加紧酝酿修改29个相关法律,其中包括流动人口管理法,移民法,机动车过户法,居住登记管理法,交通工具安全管理法等。

  此间分析认为,俄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的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共同形成对恐怖主义的震慑,通过修改法律来保障打击恐怖主义行动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外交渠道加大引渡躲藏在国外的恐怖势力同伙的力度,决不容许把属于俄罗斯内政的车臣问题事务国际化。

  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虽然已经过去3年了,但是这一灾难似乎还没有让国际社会汲取足够的教训。对反恐标准的诠释,就是最充分的证明。(文汇报/记者姜辛)(来源:文汇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