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媒体精选:中国——世界上一支生生不息的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09:34 金羊网-新快报

  《海峡时报》《海峡时报》9月1日刊登新加坡政府前常务秘书严崇涛撰写的文章《势不可挡的中国将成为一支生生不息的力量》。文章认为,1991年至2001年十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中国不再处于崛起阶段,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在政治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将势不可挡,成为世界上一支生生不息的力量。

  严崇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人们证实了这一点: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新浪搜索不一样的联盟 点点通赠通行币开始了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76年。当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率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我是代表团成员之一。当时,中国还在实行计划经济,如果想从街头商贩那里买一杯饮料,人们不仅要付现金,还要交糖票。我们这群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的新加坡人觉得这种做法很新奇。但计划经济有自己的经济逻辑。

  我第二次访问中国是在1980年。当时,我陪同新加坡财政部长韩瑞生到北京签署有关建立贸易代表处的协议。贸易代表处设立后,新加坡和中国于1990年全面建立外交关系。我们有幸在人民大会堂受到邓小平的接见。邓小平与我们热情握手。邓小平说,他的理想是到2000年使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他身体往前倾了倾,对我们说,那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是1000美元乘以12亿人口。邓小平是真正的伟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领袖。人才济济

  1991年至2001年十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而人口比它少得多的新加坡的经济增长速度为6%。

  我的新加坡同胞应该认真思考邓小平在1980年与新加坡财政部代表团的谈话。中国不再处于崛起阶段,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1985年我有幸再次跟随李光耀总理访问中国。这次,陪同我们的是另一位中国高级官员。这位先生60多岁,学识渊博、彬彬有礼。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成了好朋友。

  中国人才济济,人们渴望获取知识,不管是英语、商务还是科技,人们都渴望去学习。如今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人才资本的两大来源。务实主义

  距香港回归还有几个月的时候,候任的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访问新加坡。我有幸与他共进晚餐。

  我对董建华说,新加坡很嫉妒香港。香港回到中国大家庭以后,可以直接打入中国巨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中国丰富的人才储备。珠江三角洲本身经济规模就很大。按照“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可以再保持50年经济自主状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香港经济可以更快地融入中国。很快,中国会出现100个积极进取的香港。上海已经成为比香港更大的商业中心。中国的金融中心也会向上海转移。

  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一个人的远见卓识。尽管在西方媒体上邓小平因为“黑猫、白猫”理论而为人熟知,但在我看来,邓小平的更大贡献是他规劝中国人要实事求是,从事实中而不是从意识形态中寻求真相。

  如今,中国受到所有国家的关注,它的经济增长率接近10%。中国势不可挡?是的,只要它不停下来。30年前播出的有关中国丝绸之路的电视系列片激发了我的想像力。因此,3年前我决定随同中国旅行社亲身走一遍丝绸之路,但我们没有骑骆驼。

  我的职业生涯都是在新加坡政府部门中度过的。所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试图以行政人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我惊喜地发现,我们沿途经过的6个城市的街道上几乎没有垃圾杂物。另外,我们用的洗手间也比较干净。这着实让新加坡人松了一口气,因为我们听说过大量有关中国厕所的恐怖故事。

  最让人震惊的是,一些著名景区的厕所竟装有空调。尽管要交1元钱,我们还是十分愿意出钱换得这份舒适。

  此时的中国已完全不同于我以前访问的那个中国。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我猜想政府大概号召人们保持街道整洁,这样中国就可以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此外,装有空调的厕所是私营企业修建的,被当作买卖来经营。整洁的街道和整洁的厕所体现了中国闪亮的一面。(夏天/编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