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示威者与警察搞“摄像大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11:14 扬子晚报

  当站在人行道上的安吉拉·科波拉将手中的小型数码摄像机对准一名警官时,这名警官也扭过身,同样用手中的摄像机将科波拉收入了镜头。这是发生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的一幕,看起来有点像面对面的枪战,只不过他们手中拿的武器不是枪,而是小型摄像机。如今越来越普及的小型摄像机催生了“摄像活动家”一族,他们在举行各种社会活动时以摄像机为“武器”,而警方则也以摄像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双方间的“摄像机之战”颇为耐人寻味,也引发种种问题。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新浪搜索不一样的联盟 点点通赠通行币开始了

  保护公民权利的新工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摄像机,每当有什么集会、示威活动时,摄像机就派上了用场。据纪录片导演马克·利韦说,就拿纽约的示威者来说,每10人中就有1个人拥有数码摄像机。而且“录像在集会上也非常流行”。不少“摄像活动家”认为,手中的摄像机不仅能够保护他们的权利,而且有利于传播信息。在他们看来,如果示威活动中出现警察滥用权力的现象,他们拍摄的场景就可以作为日后打官司的证据,进而有助于减少警察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

  在为期4天的共和党大会期间,总共发生了1800起逮捕事件。当时拍摄的有关场景目前都被“美国律师同业公会”收集分类,并将作为今后的法庭证据。该组织成员之一的艾伦·格拉夫认为,从保护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角度而言,“这些录像有巨大的价值,是保护权利法案的新工具。”艾伦·格拉夫本人就曾经在2002年利用录像带作为呈堂证供,将波特兰政府告上了法庭。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拍摄有关政治示威和环保主义行动纪录片的马克·利韦对此也表示赞同,认为“摄像机既能作为证人,同时也会形成一种威慑”。

  警察部门“以牙还牙”

  在示威者充分利用手中摄像机的同时,警方也不甘示弱,也拿起摄像机对准示威者。但是根据美国的有关法律,警察在使用摄像机对准普通人时却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开头那一幕中那个反对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组织的成员科波拉就说,她当时正在行使自己的“摄像权利”,而警官的做法则已经超过了其职责范围。“这是一种威胁。为什么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他们要监视我们?”

  目前,美国各州对于警察部门摄像的规定各不相同。以纽约为例,纽约市警察局是全美最大的执法部门,他们在这方面就受到一项1985年的法庭判决的限制。根据该法令,如果公民正在和平行使其宪法规定权利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警方都不能对其采取调查行为,除非当时已经存在犯罪迹象。因此,一般情况下警察对公民进行摄像也就在禁止之列。

  但警方认为,一旦示威或集会活动转化为暴力事件,他们拍摄的录像可以作为事后调查的凭据,而且在当前的反恐形势下,录像带日后还可以为进行与恐怖组织有关的调查提供信息。而实际上,警察部门和联邦调查局本来就时不常地对激进团体进行拍摄和录像,对他们加以监控。

  2003年3月,纽约市警察局以“需要更多的灵活性以方便调查恐怖案件”为由,向法院提出对这一法令进行修改的要求,并最终得到批准。有关法官认为,在目前以反恐为头等大事的形势下,这一规定显然已经过时,从而为纽约市警察局对潜在的恐怖威胁进行调查设置了障碍。

  根据新修改的规定,警察可以作为公众一分子参与任何公共事件,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以普通民众的身份对他人进行摄像。警方发言人表示,只有当他们认为示威有可能转化为暴力活动时,他们才会使用摄像机。“我们并没有威胁任何人的意图。”

  都是技术“惹的祸”

  实际上,摄像机引起的矛盾只是技术进步在警察和示威者之间引起冲突的一个缩影。其他更多新技术可以被示威者利用,从而引发他们与警察之间更多的新问题。对于社会活动家们来说,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项活动都不再是个难题,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或是借助互联网完成所有工作。

  2001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当时的总统埃斯特拉达被迫下台。据说那次抗议活动就是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组织起来的。美国总统布什去年11月访问伦敦时,当地反战人士组织的“赶走布什”的抗议示威,同样借助了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美国华盛顿大学通信与公众参与中心主任、政治学教授兰斯·班尼特说:“示威者有史以来第一次拥有了可资利用的大规模通信媒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贾延宁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