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驻华使馆官员:放弃战争不等于放弃自卫权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2日02:40 新京报 |
据日本媒体9月30日报道,日本防卫厅的一个委员会已经撰写报告,指出日本需要拥有对外国敌对目标和设施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能力。报告明确记载了拥有攻击外国弹道导弹发射基地等“对地攻击能力”的必要性,并写入了引进地对地导弹等具体的配备设想。该报告的出台将被看做是背离了日本长期以来“和平宪法”中规定的“专守防卫”原则。 针对日本最近一系列政治举动,本报记者9月30日下午就日本自卫队修改现行防卫大纲 问题对日本驻华使馆一等秘书岩池正幸进行专访。新京报:日本防卫大纲共经过几次修改?内容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岩池: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目前新的大纲还没有形成。日本现行大纲是在1995年制定的,之前的大纲是在1976年制定的。加上这次对《防卫计划大纲》的制定,应该说已经是第三次制定防卫大纲了。 根据宪法宗旨,1976年的防卫大纲根据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制定了防卫的目标和状态,防卫大纲的目的和性质是为了维护和保持自卫能力,此外还对自卫队的规模进行了规定。 在1976年的大纲制定后大约20年,政府于1995年对大纲做了修改,防卫力量的主要任务是防卫自己的国家,另外,这个大纲把防卫力量的重点开始放在对于巨大灾害的应对和向世界和平的贡献。比如,像派遣维和部队等国际协作方面的重心转移。 在1995年的现行大纲中,机战部队从12个师减少到8个师,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数量都有所减少,航空自卫队的一些部队也有所减少。 今年的新大纲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在今年年底前出台新大纲的计划已经确定了下来。针对本国安全环境问题,我们认为目前对我国进行侵略这种可能性是很低的,但是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又面临恐怖活动等新的威胁。另外,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多种事态的发生都是日本面临的迫切课题。作为日本应该就防卫能力进行调整,目的一个是为提高综合能力,另一个是为了提高适当的应对能力。 自卫队调整防卫能力的出发点首先是为了有效应对恐怖活动和弹道导弹等新的威胁以及影响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事态的发生。第二,我国要对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作用。具体讲,包括为防止未来入侵做准备,为应对特别事态做准备,为国际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做准备。总的来说从1976年到1995年再到今年的大纲,趋势是规模越来越小了。 新京报:日本认为目前最大的威胁来自哪里? 岩池:此次修改大纲主要是基于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考虑和认识。随着冷战时期的过去,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这种认识在1995年的大纲中已经有所体现。但在冷战结束之后,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又面临着宗教和民族对立所引发的相互纷争。我们尤其要指出的是,目前面临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弹道导弹问题。另一个就是众所周知的恐怖问题。近年来恐怖活动有了一些变化,不再以国家为主体。除此之外,海盗、毒品等犯罪活动也越来越成为众所关心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应对措施,不能让这些问题影响地区稳定。还有,随着全球化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不可预见的威胁。为应对这些不可预见的威胁,自卫队将在防卫上做一些调整。 新京报:目前有舆论认为修改防卫大纲将会架空现有的和平宪法,你对此怎么看? 岩池:在日本宪法第九条中确实有放弃战争的规定,但是放弃战争并不等于放弃自卫权。根据中国的一些报道讲,日本此举是要突破“专守”底线。实际上,我认为在“专守防卫”上还应该继续研究。就“专守防卫”的真正意义,我简单做一些介绍: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就是当受到对方武力攻击时才还击。第二,在受到对方攻击时将自己的反击保留在最低限制。第三,将自己拥有的防卫能力限制在最小的规模。总的说,“专守防卫”是根据宪法精神制定的被动式的防卫。今年对大纲的修订主要是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将就保卫本国防卫能力的最小限度及规模进行讨论。当然,在新的大纲中也将包括防卫能力的运用和规模的保持。运用中最大的亮点是为国际社会做贡献,本身从这一点上讲它和宪法第九条无直接关系。 新京报:日本如何看待历史问题? 井出敬二(日本驻华使馆新闻文化中心主任,主要负责公关事宜):我个人认为,历史问题主要是指战争问题。就刚才提到的外交问题,我把战后日本主要外交政策介绍一下。日本在战争时期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很大痛苦,对此日本是充分了解的。日本战后的想法是绝对不允许这类事情再次发生,因此战后自卫队一直由民主主义制度控制军队。日本军队当时在中国的一些行为并没有通报日本国内,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日本在战后制定了非常透明的政策。本报记者肖烁 中方态度 外交部:希望日通过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人民 本报综合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孔泉9月28日重申,中国希望日本领导人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人民。 孔泉在例行的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说,中国多次表明,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的历史事关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是日方真正做到取信于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要条件。 孔泉说,中国政府和人民愿意与日方共同努力,在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原则指导下,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推动中日两国关系在21世纪取得更大发展。 此前,针对日本意图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孔泉说,第一,联合国安理会不是公司董事会,不是按照会费的多少确定其组成;第二,我们对日本方面期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是理解的。但是我们也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的作用,必须要对涉及自己的历史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相关专题:关注日本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