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士兵创狙击纪录 2430米外夺人性命(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2日17:07 东方网 | ||||||
东方网10月2日消息:2002年1月底,加拿大帕特丽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三营的十几名狙击手作为第一批加拿大部队的一部分被部署至阿富汗。 在阿富汗东部萨什科特山谷进行的“巨蟒行动”中,狙击手们至少干掉了20多名占据山地要点顽抗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分子。他们的职业水准给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个狙击小组的5名狙击手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军方最高荣誉青铜星章的提名,其中2名还获得了代表作战特别勇敢的V青铜星章的提名。 这五名身穿英式沙漠迷彩作战服的加拿大狙击手与美国陆军第187旅一同进行了19天的战斗,清剿了盘据在阿富汗东部加德兹山区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分子。当联军部队从直升机跳下时,他们遭到了基地和塔利班武装分子机枪和迫击炮火力的射击,一度被敌人的火力压制。担任远程火力支援的加拿大狙击手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人狙击小组的组长、来自安大略的中士詹姆斯说,当他们于夜晚乘直升机机降至战区时,“我们感到兴奋和紧张,当时正是夜晚,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天亮时,狙击小组遭到敌机枪火力的射击,他在两块岩石之间找到了一个射击点,并发现了一名隐藏在两颗树之间钢板下的一名敌狙击手。他说,射击距离大约为1700米。一颗子弹立刻就结果了敌狙击手。他回忆说他事后想:“向我们射来的子弹会少一颗,我们也可以不用再担心这个敌人给我们带来的威胁了。” 比尔说,第一颗子弹将基地武装分子手中的袋子打飞了,而这名基地武装分子竟然动也没有动一下。比尔说:“我们修正了一下弹着点,第二颗子弹击中了我们想击中的地方,只是有一点偏右。在这么远的距离射击60%要靠技术,40%要靠运气,或者相反的比例。通常需要射击两到三发子弹,有时甚至要五发子弹。通常狙击手不会开那么多枪,但由于敌人是在野外活动,我们认为他们判断不出我们隐藏的方位。” 比尔的这一射杀纪录打破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哈特科克35年在南越创下的2250米的最远距离狙击纪录。由于加拿大狙击手与敌人之间的距离很近,他们不止一次遭到友方火力的射击。一天早上,两名加拿大狙击手占据了一个可以俯视基地组织据点的射击阵地。当比尔开始射击时,另一名狙击手则呼换来了美军的B-52、F-16、“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两名狙击手突然看到在他们上空有一个黑色的物体从天呼啸而来。这是一枚220公斤的美军炸弹。比尔说:“我们立刻卧倒,并用手抱住头部。”这枚炸弹落在30米外,弹头深入泥土,所幸的是这枚炸弹没有爆炸。比尔说:“看在上帝的面上,这是一枚哑弹。它落在第101空降师B连战壕外15米处。有一个家伙站起身走出战壕就踢这枚哑弹。” 还有一次,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发射的一枚导弹打入了距他们身后200米的岩石墙里。一名美军上尉说:“除非你从事他们的行当或者你是特种部队的士兵,否则你无法理解一名狙击手与敌人之间的距离会这么近。” 多日的爬行、射击和隐蔽着的漫长时间都使加拿大狙击手们非常疲惫。中士说:“直到战斗结束时,你才意识到这一切对你身体造成的影响,你会感到很疲惫。当我们回到基地时,我想我们睡了14或者15小时。” 加拿大三人狙击小组与美军特种部队在“巨蟒行动”中的第一天还营救了美第101空降师的一个连。当时这个连被敌方火力压制,处境非常危险。三人狙击小组还参加了加拿大军队实施的“鱼叉”行动。该项行动由500名加拿大部队和100名美军部队联合实施,由加拿大驻阿部队总指挥斯托格拉中校指挥,是加拿大军队自朝鲜战争以来发动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地面攻势。 加拿大狙击小组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美军的信任和敬意。詹姆斯中士说:“他们完全相信我们的能力。”他说,在有一次战斗中,比尔由于敌方火力的射击而无法拿到自己的步枪。迫击炮炮弹在他们的前方和后方爆炸,敌人的子弹也不断击中周围的泥土。比尔试图拿到自己的步枪,但是却无法拿到。最后一名美军狙击手把自己的步枪扔给了比尔,并说道“你比我更会用这东西。”他们用步枪一直同敌人周旋至晚上,最后利用夜色逃出了包围圈。 获得三人狙击小组配属的美国侦察排排长奥利弗包格说,与加拿大狙击小组一同作战是很愉快的事情。他说:“他们的职业水准让人感到惊叹。对于执行的任务来说,加拿大人是很重要的一笔财富。我很想有12个加拿大狙击小组。我很想与他们再在一起并肩作战。加拿大狙击手的装备远比我们的要好,他们的步枪射程比我们的武器和望远镜要更远。如果有新的任务,我会哭着喊着要求上级给我们配属加拿大狙击手。” 加拿大的高级军方官员也表扬了狙击手的工作。在“巨蟒行动”结束后加拿大麦迪森少将说:“狙击小组压制了敌方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他们的射击非常精确。他们高超的技能挽救了许多盟军士兵的生命。” 作者:选稿:陈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