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周小川谈金融宏观调控人民币汇率(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4日07:16 新华网
周小川谈金融宏观调控人民币汇率(图)
  10月1日,正在美国华盛顿参加中美经济联委会第16届会议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由泛美开发银行在华盛顿主办的“中国和拉美、加勒比国家经贸合作研讨会”,并作主题讲话。新华社记者吕明响摄

  新华网华盛顿10月2日电正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年会活动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就中国金融宏观调控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新华社记者:中国人民银行去年以来主要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配合宏观调控?

  周小川: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瓶颈环节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我们加强运用多种货币政策手段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加大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2003年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从4月份开始,采用多种方式回收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二、6月份人民银行发布相关文件,对房地产信贷和按揭贷款进行了风险提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信贷市场的发展;三、8月份宣布提高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2004年以来继续推进和完善金融调控:一、1月1日宣布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较大程度上赋予商业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导向和贷款风险确定贷款利率水平的自主权;二、3月以来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三、提高再贷款利率0.62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0.27个百分点;四、在去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后,4月11日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新华社记者: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效果如何?

  周小川:目前,中央部署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并已取得初步的、阶段性的成效,主要表现是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货币信贷总量增势减缓,增幅已回落到比较合理的水平。

  新华社记者:为什么说宏观调控处于关键阶段?

  周小川:从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货币信贷总量增势减缓,增幅已回落到比较合理的水平的情况看,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投资压力仍然比较大,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明显缓解。从这个意义来讲,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阶段。我们将继续密切观察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力求经济平稳、持续、均衡地发展。

  新华社记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周小川: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是我们汇率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

  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改革,形成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新华社记者:如何理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

  周小川:第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意味着更大的灵活性;第二,“合理、均衡”意味着汇率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以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不追求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第三,“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意味着朝向更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汇率机制迈进。

  新华社记者: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做好哪些相关改革工作?

  周小川:一年多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及与此有关的各项改革、其间的逻辑与顺序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需加快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更具灵活性的汇率机制;二是适应国内市场取向的改革进展,减少了一些已不必要的外汇管制(管理),使市场能在更大范围内反映外汇的供求关系;三是改进和完善国内外汇市场,使金融机构和企业适应外汇市场的环境和产品。

  新华社记者: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准备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周小川:近年来,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商业银行改革加快了步伐。我们先后对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改造。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基本完成财务重组并转变为股份制公司,交通银行引进了战略投资者,深化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具备条件时,将启动对中国工商银行的财务重组。银行体系资产质量改善,资本充足率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为汇率机制的改革打下了微观机制方面的基础。

  二、资本项目中的一些管制(管理)正在放宽。1、对境内机构到境外投资的管理不断放宽。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外汇资金境外证券投资试点已于2004年2月获国务院原则批准,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04年8月17日公布。2、放宽国内企业赴境外直接投资的有关规定。2003年以来,简化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审批手续,取消了汇回利润保证金要求,放宽了企业购汇对外投资的限制。2003年11月起,22个试点省市的企业向境外汇出项目前期资金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3、研究放宽移民、非居民继承国内资产兑换汇出的操作办法。

  三、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扩大。1、境外机构投资国内证券市场业务不断扩大。自2002年11月起,外汇局、证监会已批准了21家境外机构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2、允许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到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3、允许部分国际金融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工作已进入实施方案论证阶段。

  四、经常项目已于1996年实现可兑换,近来又采取措施简化操作手续,放宽限额。1、2003年10月1日起,提高了个人出国换汇的指导性限额标准,扩大了供汇范围。2003年9月1日起,提高了个人自由携带外币现钞出境的限额。2、简化了非贸易售付汇的审批手续。2004年8月1日开始,允许跨国公司及其境内关联公司购汇向境外支付特定非贸易费用。3、2004年5月1日起,放宽经常项目下各类企业开立外汇账户的限额管理,简化了企业购汇支付手续。

  五、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及其业务限制正在放宽。1、统一中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政策,实施国民待遇,鼓励公平竞争。2、按向世贸组织承诺的时间表,将批准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进入货币市场,开展人民币同业拆借业务。3、已在13个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还将在部分城市提前开放上述业务。4、2003年10月发布《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已批准上汽通用、丰田、大众和福特四家汽车金融公司筹建。2004年8月,核准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和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开业。

  六、金融市场基础建设为外汇体制改革奠定基础。1、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已着手准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买卖业务,为金融机构提供外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和清算便利。2、推广远期结售汇业务。中行、建行、工行和农行等商业银行均已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政府还将考虑批准有条件的其他商业银行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进一步方便企业规避汇率风险。3、按照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对外资经纪公司开放外汇、货币和债券市场。近期拟设立合资货币经纪公司,相关管理办法也将于近期出台。4、准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目前正在进行技术准备和系统测试。5、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已就在中国引进外汇衍生产品展开实质性合作,并将在产品设计、系统开发、市场推广、组织创新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2003年12月双方签署了合作意向书,2004年6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新华社记者:如何评价1994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周小川: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1997年末,因需应对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也应周边经济当时的要求,中国收窄了汇率浮动区间。我们对1994-1997年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满意的。它支持了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消除了扭曲。中国对外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亚洲金融风波是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收窄的决定性因素。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如何评价其影响?

  周小川: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应周边国家的要求,中国政府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同时大幅度收窄了汇率浮动的空间。应该说,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收窄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不是永久的。现在可以说亚洲金融风波及其产生的“土壤”已确实得到克服和纠正,多数亚洲国家已克服当时产生危机的问题。另外,亚洲金融风波的另一个副产品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引起了通货紧缩,包括中国及香港特区等。调整汇率机制对克服通货紧缩是有影响的。现在,可以说通货紧缩的威胁也已基本消除。

  新华社记者:中国将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周小川: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改革,以形成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项改革是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和国际收支的状况,考虑银行系统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进展,还要考虑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因素,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稳步推进这项改革。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