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三位美国科学家分享殊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6日11:56 浙江在线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师生同时获大奖

  三位美国科学家30余年前发表的研究成果,让他们荣膺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前,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这三人已经得到的物理学大奖无数,独缺分量最重的诺贝尔奖。

  1973年,维尔切克正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师从格罗斯。师徒俩1973年发表论文,揭示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当时他们分别只有32岁和22岁。同年,波利策也独立发表了相关论文。如今,格罗斯、波利策和维尔切克分别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工作,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

  奠定量子色动力学基础

  什么是自然界最小的构物单位?这些粒子如何构成我们所看到的万物?什么力量在自然界中发挥作用、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研究课题就与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有关。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公告中说,格罗斯等3人的研究,催生了量子色动力学理论。这一理论是对“标准模式”的重大贡献。所谓“标准模式”指的是与电磁作用有关的所有物理现象,其中弱相互作用对太阳能生产很重要,而强相互作用发生在宇宙中最微小粒子——夸克之间。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间发生强相互作用。

  格罗斯等3人的发现显示,夸克相互距离越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弱。当夸克距离近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微小至极,以至于它们就如自由粒子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渐近自由现象。反之道理亦然:夸克离得越远,相互作用越强。就像是一根橡胶带,拉得越长,力量越大。

  新闻分析:

  诺贝尔奖何以青睐美国人?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3名美国科学家获得,此前公布的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也是2名美国科学家。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甚至文学领域,美国人在诺贝尔奖领域一直身手不凡。截至2003年,美国共有2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文学家获得者11位,和平奖19位,经济学奖34位,化学奖54位,物理学奖72位,生理学或医学奖83位。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其中奥妙何在?

  美元万能?

  美国物理研究所的菲利普·谢韦曾在接受路透社电话采访时说:“难道是因为美国人更优秀吗?大概不是。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然。”美国通过国家和私人资金来源向基础研究投入了数十乃至上百亿美元的经费。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丽塔·科尔韦尔说,这些经费都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我们资助那些最优秀最杰出的人。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强大的动力。”

  打破传统

  科尔韦尔说:“人们总是提出疑问,并朝着新领域迈出下一步。可是,许多国家存在一种传统的倾向,不敢打破现状,对长者或上司总是表现得毕恭毕敬。我敢说,美国科学家并不特别顺从于一些过时的想法。”谢韦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美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仅在第28位或30位,落后于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士、法国和德国。不过,在大学阶段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美国学生更注重于独立思考,而轻视机械式的学习方式。”

  新闻人物:

  戴维·格罗斯

  1941年出生于美国首都华盛顿,1966年在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在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工作,并于1972年被普林斯顿大学聘为教授。1997年1月,格罗斯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加利福尼亚海滨,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卡夫利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在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几十年间,他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和一些私人基金会的多项科学大奖。

  戴维·波利策

  1974年获得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担任教授,同时也是该校粒子物理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加州理工学院坐落于帕萨迪纳美丽的圣盖伯利山脚下,是美国声名显赫的名牌私立大学之一。

  弗兰克·维尔切克

  1951年出生在纽约的皇后区,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并于1974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普林斯顿开始执教生涯。1988年他前往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担任教授。2000年秋天,他重回东海岸,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系教授。他被誉为美国最杰出的理论物理科学家之一。

  新闻背景

  近年物理学奖获得者及成就

  1999年获奖者:荷兰科学家杰拉尔杜斯·胡弗特和马丁努斯·韦尔特曼。成就:他们在理论上解释了亚原子粒子之间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2000年获奖者:俄罗斯科学家泽罗斯·阿尔费罗夫、美国科学家赫伯特·克勒默和杰克·基尔比。成就:他们因“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获奖。

  2001年获奖者: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卡尔·维曼和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成就:他们根据玻色-爱因斯坦理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2002年获奖者: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成就: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作出了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

  2003年获奖者: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成就:他们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来源:新华社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