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偏爱美国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6日14:15 新民晚报 |
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诺贝尔奖偏爱美国人?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3名美国科学家获得,此前公布的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也是2名美国科学家。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甚至文学领域,美国人在诺贝尔奖领域一直身手不凡。 截至2003年,美国共有2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文学奖获得者11位,和平奖19位,经济学奖34位,化学奖54位,物理学奖72位,生理学或医学奖83位。 资金投入+鼓励创新 美国物理研究所的菲利普·谢韦曾在接受路透社电话采访时说:“难道是因为美国人更优秀吗?大概不是。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然。” 美国通过国家和私人资金来源向基础研究投入了数十乃至上百亿美元的经费。诸如国家卫生研究所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这样一些联邦机构一直都在资助研究,诸如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艾伦-古特马赫研究所和国家科学院这样一些非营利性机构也是这样做的。 像贝尔实验室这样一些由大公司资助的项目,将无数美元用于研究上。 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丽塔·科尔韦尔说,这些经费都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我们资助那些最优秀最杰出的人。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强大的动力。”她说,在其他许多国家存在着一种“论资排辈的做法”。 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多名美国诺贝尔奖得主获奖之前向他们提供了资助,其中包括2000年的4名获奖者,即两名化学奖得主圣巴巴拉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艾伦·黑格,新西兰出生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伦·麦克迪尔米德;医学奖得主、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保罗·格林加德;物理学奖得主、德国出生的圣巴巴拉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赫伯特·克勒默。 科尔韦尔说,上述科学家都被鼓励以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计算机革命、更好地了解大脑疾病和推动物理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她说:“一个重要因素,是鼓励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设提出挑战。”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科尔韦尔说:“人们总是提出疑问,并朝着新领域迈出下一步。可是,许多国家存在一种传统的倾向,不敢打破现状,对长者或上司总是表现得毕恭毕敬。我敢说,美国科学家并不特别顺从于一些过时的想法。” 谢韦说,这种在科学研究领域不顺从的理念浓缩成“美国梦”。 他说:“我们大家在小学和整个成长过程中都被教导要相信……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你如果努力工作,运气也好,你就能做成一切。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梦。” 他接着说:“但是,在印度马德拉斯,你还是那样优秀,那样努力工作,但你不可能创建网景通信公司,这仅仅是因为你所在的地方不同。” 谢韦说,这种做法可能过若干年之后才能见成效,即使在美国也是如此。 他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美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仅在第28位或30位,落后于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士、法国和德国。这多少令人有点不解。”他举例说,一些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学生在一些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统一考试中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 他接着说:“不过,在大学阶段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 谢韦说,美国学生更注重于独立思考,而轻视机械式的学习方式。他说:“如果按照人口数量来统计,中国应该有15个爱因斯坦,印度有10个,美国只有3个。” 他接着说:“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如果你在洛杉矶或什里夫波特上学,你成才的概率就会比在其他国家的概率大。” 徐海静(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