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度诺贝尔奖专题 > 正文

三科学家破解死亡之吻 诺贝尔得主大呼没想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7日17:15 扬子晚报
三科学家破解死亡之吻诺贝尔得主大呼没想到
以色列两名诺贝尔化学大奖得主昨日在家乡召开记者招待会。

  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那一刻,现年67岁的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正在一处公共游泳池内,与4个孙辈儿女在一起。这个喜讯还是他亲戚从收音机内听到,再用电话告诉他的。

  不仅没有想到会得奖,而且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赫什科与57岁的以色列工学院同事阿龙·切哈诺沃告诉媒体。在位于以色列港口城市海法的家中,赫什科和切哈诺沃一同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而远在美国的78岁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教授欧文·罗斯与他们分享荣誉,同时分享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

  破译难题

  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3人发表了一系列生物化学论文。他们研究的成果大部分完成于3人联手期间。当时,赫什科和切哈诺沃以离职休假方式前往美国,加入罗斯当时在福克斯·蔡斯癌症严重中心从事的研究工作中。

  他们研究的课题,就是被人们称为“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的课题。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们在公告中引用了一种形象比喻,即“死亡之吻”,描述了他们的研究发现: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一些致病蛋白须予降解。为达到这一目的,特定分子会“拥抱”致病蛋白,继而再对这些蛋白留下“亲吻”标记。最终,带有标记的蛋白将遭摧毁。

  依据他们的发现,美国千年制药公司已经向市场投放一种新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制药公司急于利用我们的发现,”切哈诺沃说。千年制药公司的药物“只是冰山一角”,今后还会有更多新药推出。赫什科补充道:“我相信,以我们的工作为基础,癌症治疗今后将有更多进展。”

  首开先河

  切哈诺沃是海法本地人,在耶路撒冷攻读医学期间曾经辍学,此后复读,完成学业后在以色列军队中出任医生。他在1969年遇到赫什科,一起对细胞中的蛋白降解过程发生了兴趣。赫什科生于匈牙利,是纳粹德国大屠杀的幸存者。他1950年移居以色列,成为一名医生,但兴趣一直在基础研究方面。

  以色列人先前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也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却没有获得过科学类诺贝尔奖。赫什科和切哈诺沃这次开创了先例。这是对以色列科学家“100%的肯定,”两位科学家说。徐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专题:2004年度诺贝尔奖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