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家破解死亡之吻 诺贝尔得主大呼没想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7日17:15 扬子晚报 | ||
不仅没有想到会得奖,而且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赫什科与57岁的以色列工学院同事阿龙·切哈诺沃告诉媒体。在位于以色列港口城市海法的家中,赫什科和切哈诺沃一同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而远在美国的78岁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教授欧文·罗斯与他们分享荣誉,同时分享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 破译难题 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3人发表了一系列生物化学论文。他们研究的成果大部分完成于3人联手期间。当时,赫什科和切哈诺沃以离职休假方式前往美国,加入罗斯当时在福克斯·蔡斯癌症严重中心从事的研究工作中。 他们研究的课题,就是被人们称为“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的课题。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们在公告中引用了一种形象比喻,即“死亡之吻”,描述了他们的研究发现: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一些致病蛋白须予降解。为达到这一目的,特定分子会“拥抱”致病蛋白,继而再对这些蛋白留下“亲吻”标记。最终,带有标记的蛋白将遭摧毁。 依据他们的发现,美国千年制药公司已经向市场投放一种新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制药公司急于利用我们的发现,”切哈诺沃说。千年制药公司的药物“只是冰山一角”,今后还会有更多新药推出。赫什科补充道:“我相信,以我们的工作为基础,癌症治疗今后将有更多进展。” 首开先河 切哈诺沃是海法本地人,在耶路撒冷攻读医学期间曾经辍学,此后复读,完成学业后在以色列军队中出任医生。他在1969年遇到赫什科,一起对细胞中的蛋白降解过程发生了兴趣。赫什科生于匈牙利,是纳粹德国大屠杀的幸存者。他1950年移居以色列,成为一名医生,但兴趣一直在基础研究方面。 以色列人先前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也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却没有获得过科学类诺贝尔奖。赫什科和切哈诺沃这次开创了先例。这是对以色列科学家“100%的肯定,”两位科学家说。徐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专题:2004年度诺贝尔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