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女性”摘得诺贝尔文学奖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09:34 上海青年报 |
据新华社报道奥地利作家、剧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女士7日摘得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以批评男性专制而著称 耶利内克获此殊荣,从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十位女性。她的作品在欧洲颇具影 响,在不少国家都受到普遍欢迎,特别是女性读者对她的著作情有独钟。耶利内克本人还有“激进女性”之称,因为她的许多作品都以强烈批评男性的专制和暴力而著称。在她发表的抒情诗、散文、剧本、广播剧以及电影剧本里,她所描写内容大多数都是妇女如何被毁掉的故事。 瑞典文学院在描述耶利内克的作品内容时说,她的文章常以妇女为主题,而最终都以妇女无能为力为悲剧结尾。在她笔下,“妇女无助的形象栩栩如生,被她绘成了一个个立体图案。” 得意之作是《钢琴教师》 耶利内克最得意之作莫过于1988年撰写的小说《钢琴教师》。2001年,这部小说被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改编为同名电影,一举荣获多项国际大奖。 与耶利内克的系列小说类似,《钢琴教师》反映的依旧是一名生活受难的女性。在她笔下,维也纳音乐学院一位钢琴女教师由于性观念的另类、病态,终于毁灭了自己。 影片不是展现病态的情色,也不是张扬性少数派、新女性主义的权力观。冷漠、孤僻,甚至残酷的女教师,因为嫉妒而把锋利的碎玻璃放入女学生的大衣口袋,从而毁掉一个钢琴天才。她对恋人的爱,转变成了强烈的虐待。 祖国曾经禁演她的剧本 耶利内克21岁时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文学集子《莉萨·沙滕》,随即引起反响。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她参加了当时横贯欧洲的学生运动,她的文风也发生剧变,讽刺挖苦的语言逐渐频繁,尖锐刻薄之辞也时常出现。 在欧洲,她的读者大有人在,而批评者也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奥地利,文学界关于耶利内克的争议不在少数。由于她的作品时常抨击奥地利传统文学以及传统文化风俗,致使许多人对她的著作不屑一顾。1996年奥地利甚至禁止上演她写的剧本。 作品在邻国却大受欢迎 但耶利内克的作品也自有其可爱之处,她的小说《乐趣》和《遗孤》在德国一度成为畅销书。1986年,为了表彰她对德语文学的贡献,耶利内克还获得了联邦德国以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命名的海因里希·伯尔文学奖。1998年,德国语言文学学院又授予她德国最重大的文学奖毕希纳文学奖。 在进行文学创作的30余年间,耶利内克著有各类作品近50部,其中英语作品4部,法语作品9部,其余均用德语创作。在此期间,她荣获大小奖项21个。 作家简介 犹太血统精通音乐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6年生于奥地利施蒂里亚州的米尔茨楚施拉格。 她的父亲具有捷克与犹太血统,是位化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制造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业产品,因此免于受到迫害。母亲出身于维也纳名门望族。耶利内克从小在维也纳长大,并在那里接受了学校教育。 耶利内克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八孔长笛,后来她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在音乐学习的同时,她还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1971年,她通过了管风琴学位考试。 也许正因为耶利内克精通音乐,她的作品才会如此地与众不同,正如瑞典文学院给她的获奖评语所说:“耶利内克在小说和剧本中发出的声音和阻抗之声,如悦耳的音乐般流动,充满超凡的语言热情,揭示了社会的陈腐思想及其高压力量。” 《中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