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另类耶利内克敢为女人说“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1日14: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终于揭下了神秘面纱:最终赢家为57岁的奥地利女作家、诗人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霍勒斯·恩达尔7日代表评委会宣布耶利内克获奖时说,是“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但耶利内克8日在维也纳正式宣布她不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耶利内克解释自己这一惊人决定时,首先提到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原因。她同时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

  为父雪冤是其一生的心愿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是奥地利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1946年10月20日出生在奥地利中部施蒂利亚州米尔茨楚施拉格市一个具有捷克犹太血统的家庭。耶利内克9日在接受采访时说,父亲给了她巨大影响,是父亲在纳粹排犹时期受迫害的遭遇促使她走上创作生涯,“我一生的心愿就是为我父亲雪冤”,她“在童年时就被塑造成一个艺术人才”。“我的家庭背景使我有一种使命感,每当我发现‘极权’倾向时,我不得不大声喊出来。”

  耶利内克在名城维也纳长大,她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长笛,并进入著名的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1964年她毕业后,即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同时继续学习音乐。耶利内克很早就开始写诗。她文学上的初次试手是1967年出版的文集《利莎的影子》。由于与学生运动的接触,她的写作走向社会批评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初,耶利内克开始创作广播剧并取得成功。从1970年的讽刺小说《我们是骗子,宝贝!》开始,针对当时通俗文化中虚假的表述方式,她逐渐形成了反叛的语言风格,所针对的是流行文学粉饰生活表述方式。耶利内克在柏林和罗马呆了几年时间后结婚。

  耶利内克用德语、英语和法语创作了多部作品,体裁多样,从散文、诗歌、小说、剧作到影视脚本等,不拘一格。她的作品在欧洲颇具影响,小说《乐趣》和《遗孤》在德国一度成为畅销书。由于不少作品涉及女性话题,女性读者对她的著作情有独钟。她被认为是那个年代奥地利文学创作的领路人,并因在德文创作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海涅希博尔奖。

  独特风格造就女“性”作家

  令耶利内克征服德国文学界的是小说《作为情人的女人们》、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等,这些小说在各自的框架内通过不同的问题表现了在这个无情的世界上,人们所面对的暴力、屈服、捕食与掠夺。她还展现了娱乐产业如何渗透人们的意识,使人们被阶级偏见和性别压抑所麻痹。在《情欲》这部小说之中,耶利内克将她的社会分析进一步扩展为文明的本质性批判:认为对女性的性暴力就是我们的文明的真实模式。这个主线贯穿了其后的作品,只是语气似乎缓和了一些。

  《钢琴教师》于2001年被拍成了电影,并获得2001第54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这部“变态”影片是男导演迈克尔·哈尼克的杰作,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受性压抑困扰的钢琴教师与一位学生的情感纠葛。片中,畸形的环境导致了女教师艾丽卡靠偷窥和自虐来发泄性欲,最终用刀子刺进了自己的心脏。影片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艾丽卡种种变态的性狂想(如用刀片割伤自己的阴部,在露天电影院偷窥在汽车中做爱的男女等)。片中,艾丽卡把偷窥视为男性的权力,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本片改编自耶利内克的半自传体小说,所以片中表现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作家本人思想的真实写照,耶利内克曾经说过:“她那遭受压制的性欲在偷窥中得到发泄,她只是一个不能正常享受生命和欲望的女人。甚至连偷窥也是男人的特权:女人总是只能成为被看的对象,从来就不是主动观看的人。”

  《钢琴教师》一片使耶利内克赢得了女“性”作家的称号。在奥地利,似乎没有一位著名女作家敢于触碰变态性心理这个禁区,并大胆出版了半自传体小说。但耶利内克的作品也因其尖锐和反叛的风格招来非议。海德尔领导的奥地利极右翼政党自由党就将她涉及性的晦涩的作品斥为“低俗和不道德”,促使她在1996年后远离公众视线。

  由于其政治态度,每次她的戏在奥地利上演时都会伴随着骚动,2000年时,耶利内克宣布,只要右翼政党继续在奥地利执政,她就不准许自己编写的戏剧在奥地利境内的剧院上演。在得奖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她第二天会做什么时,她的回答是“失踪”。

  诺贝尔文学奖“点耶成金”

  据《纽约时报》10月8日报道,在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之后,原本在绝大多数国家名声不彰的耶利内克知名度直线上升,24小时之内,在亚马逊网络书店的排行榜上,她的作品销量已经有了惊人的增长,这再次证明了诺贝尔文学奖“点石成金”的魔力。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可在“亚马逊”购买到的4部耶利内克的作品订购量全部跃入了前70位。她最著名的作品,曾被改编为电影并夺得戛纳电影节大奖的《钢琴教师》的定购量从遥远的第1163804位一跃上升到第9位,其他几部作品《爱欲》、《情人们》、《美好时光》的销量也得到了神奇的提升。

  负责耶利内克作品在美国销售事宜的图书销售发行协会的经理苏珊·多尔表示,库存的书样已经全部售光,三周到四周之后才能有新书到货。多尔解释说:“她的书本来根本卖不动,所以我们不可能保留很大的库存。对于她的书来说,这不啻是一次重生。”

  尽管耶利内克在德奥地区是一位颇有知名度的作家,但在美国,她甚至还没有专门的出版商,她的作品的英文版权属于伦敦一家专门出版实验文学和政治书籍的出版社。不过在成为诺奖得主后,她的命运将会改变,前两年的不少获奖者,如匈牙利的伊姆雷·凯尔泰斯,在得奖前也不为人知。

  《纽约时报》质疑她名声低

  在新一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际,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署名阿兰·里丁的文章,对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提出了质疑。文章指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结果往往出乎人们意料,公布时绝大部分人不会知道得奖者是何方神圣,而得奖者也许仅成名15分钟就会被人忘掉。瑞典文学院忽略了现代文学不少顶级大家,例如普鲁斯特和乔伊斯,还有一些名作家,一年又一年被视为问鼎该奖的有力人选,但每每落空。文学院评审团的成员由年龄介于51至86岁的语言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作家、翻译家及一名律师组成。对于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来说,要受到评审青睐,就要把他们的作品译成瑞典语。当然,过去的得主中也有鼎鼎大名的,但得奖对他们重要吗?名声至今不衰的作家,如吉卜林、叶慈、肖伯纳、托马斯·曼、尤金·奥尼尔、威廉·福克纳及巴勃罗·聂鲁达等,都以作品闻名,而并不以得过诺贝尔奖闻名。因此,诺贝尔文学奖价值何在?或许惟有奖金吧。今年的奖金是137万美元。

  《江南时报》 (2004年10月11日 第二十二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