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上海与芝加哥合作具互补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08:54 解放日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今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将与美国芝加哥外交关系委员会联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上海—芝加哥对话”会议。这次会议有何意义?上海与芝加哥合作前景如何?记者采访了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代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俞新天和美国芝加哥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马歇尔·布唐。

  记者:上海与芝加哥有哪些共同特点,两城之间可以进行怎样类型的对话和合作?

  俞新天:上海和芝加哥在三个方面存在共同之处。第一,两座城市都属于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目前正处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之中,而芝加哥在这方面则已经相当成熟。在金融、制造、航天、航空等许多行业,上海和芝加哥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二,上海和芝加哥都不是一般的城市,两者都具有广阔深厚的腹地可以依靠。芝加哥是美国大湖地区的枢纽,同时也是整个美国中西部的门户和领头城市。而上海作为领头城市的长三角地区目前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因此,上海和芝加哥开展合作有望带动中美两国两大块地区的整体性合作。第三,上海和芝加哥都是各种文化交汇的中心。芝加哥深厚的美国历史文化积淀表现在许多方面。全球范围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以美国居多,而其中大多数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又都来自芝加哥学派。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较早的门户,地处中国的东部,南北文化在此汇集。文化的多样性在上海和芝加哥都有非常集中、鲜明和富于生机的体现,这赋予了两座城市在文化交流方面取长补短的有利条件。

  马歇尔·布唐:上海和芝加哥确有这些得天独厚的相似之处,因此,两座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从对方学习到很多经验教训。今天,上海正在努力建设世界级城市,减轻工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而芝加哥从工业型城市到金融服务型城市再到今天的综合型世界级城市,大约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城市演变进程,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供上海参考。30年前,芝加哥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而今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干净的芝加哥。目前,上海也在大力整治城市环境,也许可以从芝加哥治理环境的经验中获得启发。反过来,上海也有许多值得芝加哥借鉴的地方。同上海一样,芝加哥也是连接美国和世界的交通运输中心,航空、铁路、航运,在这里天天发生着不计其数的人流和物流的连接转换。从浦东机场到磁浮列车再到港口建设,上海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对于上海取得这些成就的方法,芝加哥非常好奇。此外,我们正在探求两市的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的方式。芝加哥有两所著名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上海也有两所著名大学: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这些大学各自拥有实力雄厚的专业学院,让这些学院相互建立联系应该是可行的。此外,上海和芝加哥还可以在博物馆业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

  记者:“上海—芝加哥对话”今年是首次举办,这个会议本身有什么特点?将来会以何种方式发展下去?

  俞新天:去年,芝加哥外交委员会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共同提出在两座城市之间建立对话机制的构想,并得到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次对话的特点是高层次、权威性和代表性。参加这次对话的都是上海各界精英人物。芝加哥方面也派出了以市长为首的高规格代表团前来参加。我们希望这个对话将以定期举行的机制发展下去。两座城市的各个界别今后也可以就此开展定期的对口对话。

  记者:“上海—芝加哥对话”对于整个中美关系将产生什么影响?

  俞新天:改革开放25年以来,中国快速的现代化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美国非常重视中国的发展模式。而像“上海—芝加哥对话”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加强美国各界对中国的了解。以经济方面为例,上海的经济发展是美国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芝加哥与上海在经贸关系方面的发展也将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影响。

  马歇尔·布唐:拓展中美两国间对话领域对于发展中美关系很重要。从历史上看,许多中国人对于美国的观察眼光多落于美国的沿海城市,如:美国东部的纽约和西部的旧金山。相对而言,芝加哥尚未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希望通过与上海的对话改变这个现状。本报记者孙佳华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