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南非:华人何以屡遭劫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09:15 新华网

  10月17日,又有两名华人倒在歹徒的枪口下,同胞的鲜血再次染红了好望角。仅今年以来,就有12名无辜同胞在南非惨遭杀害。消息传来,南非华人华侨的悲伤之情可想而知,国内同胞在震惊之余,无不发出这样的疑问:南非华侨华人为何屡遭抢匪杀害?

  众所周知,南非是举世闻名的高犯罪率的国度,被国外媒体形容为“犯罪者的天堂”。上月,一位法官在审判一名血债累累的杀人犯时,曾在法庭上感慨道:“犯罪已成为南非
的全国运动,如果南非人将犯罪的热情用在体育项目上,一定能赢得更多的奥运会奖牌。”

  那么,是什么促使南非人“热衷于”犯罪呢?首先,社会贫富悬殊巨大,失业率居高难下,非法之徒极易铤而走险。南非的贫富悬殊黑白分明,这是种族隔离制度种下的恶果。新南非虽采取有力措施缩小这一差距,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短10年难以矫正数百年的种族歧视造成的严重弊端。南非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40%,事实上,失业人数大大超过这一数字。由于生活贫穷、无业游荡,加之未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人便将抢劫行窃视为致富的捷径,法律就被抛到九霄云外。

  其次,法律允许私人持枪造成枪支泛滥,使无辜者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再次,没有死刑罪对犯罪分子缺乏威慑力,杀人越货者有恃无恐。新南非的法律废除了死刑,杀人犯没有“杀人偿命”的伦理概念,大不了在监狱度过余生,而监狱条件又相对优越,甚至比流落街头的游荡生活还具吸引力。

  第四,警方破案率低下使犯罪分子心存侥幸,保释制度为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南非警察的破案率之低令人失望,以今年的华人遇害案为例,仅最新发生的一起和另一起抓住了嫌犯,其余命案的犯罪分子至今逍遥法外。至于每天发生的难以计数的抢劫偷盗华人案件,基本上没有告破的消息。这也与南非警力不足有关,其警员缺口高达3万。另一方面,即使罪犯被抓获,法律又允许保释,使得不少罪犯在保释期间溜之大吉,逃过惩罚。

  在南非社会高犯罪率的大环境里,即使没有针对中国人的犯罪行为,华侨华人客观上遭受罪犯袭击的概率也是非常高的。从主观上看,华侨华人作为生活在这一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群体,其本身的一些特征也让犯罪分子常常产生歹心和恶念,成为犯罪的牺牲品。这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聪明勤奋事业多有成功,目标明显极易遭到袭击。身处异国,同胞们大多只争朝夕拼搏,努力发财致富,不少人事业有成。加之台湾同胞初来之时基础好,在这里奋斗的时间长,给当地人形成中国人大多富裕的概念。不少中国人住豪宅,开好车,出门西装革履,这是犯罪分子常将中国人作为袭击目标的原因之一。

  其二,现金交易引发罪犯歹心,屡屡得手加大袭击频率。中国人习惯于现金交易,出门常带现金,而不是入乡随俗地使用信用卡和支票,这也与语言障碍、去银行多有不便有关。事实上,这已成为吸引歹徒下毒手并屡屡得手的因素。

  其三,赌场豪赌一掷千金,黑爪不时从四面伸来。一般而言,有不少中国人是赌场的常客,其中某些人赌瘾越来越大,赌资越压越多,久而久之给外人造成华人富裕无比、挥金如土的错觉,成为犯罪分子的注意目标。不少案件就是发生在同胞们驶离赌场之际,或是在路途中遭到袭击。

  其四,恶毒家佣里应外合,害群之马幕后策划。中国人因过于忙碌,大都雇佣黑人帮工,或在家中帮助料理家务,或在商店帮助看管生意,或是担任保安。这些人对主人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旦与主人发生纠葛,就成为歹徒的帮凶,他们里应外合作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有些案件还与华人中的害群之马幕后插手有关。

  其五,客居他乡难以随俗,弱小群体易受伤害。作为生活在南非的弱小群体,华人在南非主流社会的声音是微小的,他们的不幸遭遇难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南非的犯罪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生活在南非的华侨华人人人自危。鉴于这一情形,中国政府十分关注南非华侨华人的这一处境,曾派外长特使亲赴南非,与南非政府商谈如何加大力度保护华侨华人生命财产安全。华人社区呼吁,南非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打击犯罪;同时,华侨华人也开展了自救自助活动,成立了警民互助中心,团结起来遏制针对华人的犯罪行为,以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约翰内斯堡10月18日电 驻南非记者 李新烽)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19日 第三版)(来源:人民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