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并没有倒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17:06 外滩画报 | ||||||||
连清川/文 10月3日是德国统一纪念日。今年的这个纪念日似乎不同以往,在很多媒体那里,这一天似乎变成了一个为德国统 一而哀悼的日子。我们能从各种媒体上看到对德国统一的“负面报道”,这些“负面报道”涉及到德国统一后的诸多政经、社 会方面的困难。在中国的媒体中,这样的报道同样并不鲜见。
被媒体广泛引用的是德国杂志领袖《明镜》最近做的一项调查报道,该报告显示,大约1/4的西德人和1/8的东 德人对柏林墙倒塌之前的分裂状况有着怀旧的情绪。那么,这些怀旧的情绪从哪里来? 一个人或者一个人群有怀旧的情绪,无非来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对以往的美好岁月的怀念;二是对现状的不满而以怀 旧的方式表现出来。德国人的怀旧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他们在怀念缅怀那种骨肉分离、一堵冰冷的柏林墙阻隔和人们不惜牺 牲生命、并利用一切可以想象出来的方式跨越柏林墙的“美好岁月”吗?在我看来,与其说这种情绪是一种缅怀,不如说它是 一种期望,期望这个国家能尽快地从目前不那么良好的状态走出来。 许多前东德人的不满,来自于前东德地区在国家中所扮演的政治角色不那么重要的缘故。这的确是一个现实。但这个 问题的根源并非统一后的德国采取了“歧视”东德的态度——事实上,东德的民主社会主义党仍然是前东德地区最为强大的政 党。关键的问题是,在民主制度下面,要取得民众的支持,需要一定的政治技巧,包括选举宣传、演说、组织等一系列高度技 术化的工作,在这些层面上,来自原东德地区的政治家以及政党显然缺乏必要的训练,因此,他们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 于相对弱势。况且,毕竟原西德地区占据了新德国2/3的国土和人口,他们的政党容易获得更多的支持。 至于极端主义政党和类纳粹政党在国家角色中的崛起,更无法归咎于统一。由于移民的大量进入,整个欧洲目前都面 临着民粹主义的挑战。而极端主义政党就是民粹主义的典型代表。这个问题不仅仅德国有,整个欧洲都有。法国和奥地利在这 方面比德国要头疼得多。 德国的民主制度在希特勒死后就已经深入民心,宪政是国家运行的牢固基础。只要这个基础不被动摇,出现个别极右 议员,根本就无足忧虑。 当然,这个国家现在面临的更大困难是经济上的。而“怀旧”的根本原因,还是来自发展的不平衡。但这个不平衡, 历史的原因要远大于任何现实的原因。国家投资上的倾向,并不足以改变东德地区相对落后之现实。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 发展,其要诀不仅仅在于投资之多寡,还包括政府经济角色之恰适性、企业自身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经济成分之合理、企 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有这些要素,恰恰是经过了计划经济的东德社会所非常陌生的。这些关键节点,需要时间去调整 、去适应、去转化,而不能期望一夜之间就有全面的转变。 前东德地区占有整个德国的1/3面积,而统一前经济规模只有前西德的几十分之一,需要多大的投资,才能够拉平 双方之间的差距?更不用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竞争所需要的软件方面的调整了。 自然,对于东部德国的民众来说,他们的怨气来自横向地域比较,而不是来自于纵向历史比较。至于西德人的怨气, 当然是由于他们为统一所付出的代价。由于东德目前还没有赶上来,只好继续削减西德地区人们的福利来平衡东德的落后,在 这个过程持续了10年还没有停止时,西德地区人们的耐心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德国在统一后的进程之中的确犯了一些错误。比如,原西德人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以为可以很快拉平双方的差距, 这给两方的民众以过高的期待,使得民众对于原本应该漫长的平衡过程心理准备不足,以至失衡。在经济政策上,统一后的德 国过于倾向在现金上对原东德地区进行补贴,却并没有在经济政策上进行倾斜,也没有给予原东德足够的培训和增长的机会, 以至目前前东德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依旧不足。 不过,这些问题都不是德国发展中的主流问题,德国并没有倒退。在整个东欧的转型中,尽管各个国家(除了前苏联 的一些国家)都在沿着比较健康的路径在进行。相比之下,德国的路是走得最稳、付出的代价最小的。 理解德国统一后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原东德地区为社会转型所付出的代价,以及解决发展失衡问题所需要的时间,是 理解德国现状的钥匙。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问题,才不至于在一些暂时的困难面前疑惑和迟疑。 (作者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