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外汽车合资是婚姻更是博弈,跨国公司见机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09:00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不少人用“一夫多妻”、“一女多嫁”来形容当前中国汽车的引进合资,这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儿。如果把中外合资合作比喻成跨国婚姻的话,这个婚姻本身潜伏着许多的不确定性,或者说这背后存在着种种危机。

  你“多娶”我“多嫁” 谁也不示弱

  10年前,人们说得最多的是,既然合资,跨国公司为何不把全系列的产品拿到中国来?记得当时还就大众是否该把中国的合资企业纳入其全球战略,与德方展开讨论。那时上海大众已经成立了10年,许多人都在埋怨,桑塔纳是个过时了的车型。

  转眼到了2001年,大众首开了中国与世界同步的概念。那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大众推出新一代“POLO”,同时宣布几个月后在上海大众生产。对此许多人认为,这是上汽集团在与德国大众合资后又有了上海通用的结果。

  “一夫多妻”似乎成了合资过程中,中方的必然选择。曾经一位负责合资项目审批的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说“一夫多妻”有利于在引进合资中取得主动。

  然而,当2002年、2003年一轮令人眼花缭乱的“全面合资”后,人们发现,“一夫多妻”后,跨国公司又玩开了“一女多嫁”。丰田在一汽“全面合资”后不久,很快又闹出了广州恋情,通用在上海扎根后,柳州也开花,加上当时的金杯通用,算起来在中国有了3个“家”(现在通用又开始整合要组建大家庭,这是后话)。就连后进入中国的韩国现代起亚,在今天至少有北京、江苏盐城、安徽江淮、山东华泰4个以上的合资合作项目。有人说,这是跨国公司对中方“一夫多妻”的报复。

  合资过程就是自身利益博弈

  其实,中国汽车的引进合资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婚姻关系完全是有区别的。最根本一点是合资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外双方,围绕自身各自不同的利益博弈的过程。既然是博弈,就会有变化,最后可能是皆大欢喜的和局,也可能有胜有负。有的一盘下玩,又干下一盘,就像当前又一轮新的合资合作开始一般。有的就是一局决输赢,不再玩了。当年的广州标致、贵州云雀就消失了。

  我们说跨国婚姻未来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充满危机,就是在于当前一些人对合资缺乏博弈的概念,没有看到这过程就是千变万化的。

  跨国公司投资 看市场下菜碟

  这里要专门说一个问题,2000年前后,围绕着中国“入世”后,跨国公司中国的战略与中国汽车格局,一个观点占了绝对上风,而且这个观点今天依然存在。即跨国公司已经将中国合资合作纳入其全球战略,并且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他们想走也走不了。

  且不说在中国投入的“资金和技术”能否留得住跨国公司的“心”,就看巴西、墨西哥,当年跨国公司同样也在那里,为其合资的整车、零部件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但当像中国这样的市场显露出机会的时候,他们纷纷转移其投资。一位从美国回来的专门研究国际汽车与市场的华人专家曾说过,那里的一些工人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认为是中国让他们国家的经济受到损失,让他们没有了饭碗。

  其实道理很简单,跨国公司的战略和战术都以博弈的过程为转移。市场在哪里,收益在哪里,跨国公司的战略就在哪里。今天,他可能是中国战略,明天可能就是印度战略了。这种战略的变化是否也会带来巴西、墨西哥的尴尬,我们不好说,但合资的另一方受到损失在所难免。

  合资双方 关系对等才健康

  当然,我们不能说跨国公司的目的就是见钱眼开,见利忘义。更不能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合作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没有贡献。相反,20年的引进合资,大大加快了中国汽车的发展速度,提高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水平。然而,当前在中国汽车正面临着道路命运的新抉择的时候,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就算将中国汽车的合资看作是一场婚姻,那也要双方不断缩小差异,才能求得和谐。以中国当前引进再引进、拿来再拿来的合资合作方式,无异于是家庭中的一方始终没有出息,最终另一方难免生出“二心”。

  就把中国汽车的合资合作看成是斗智斗勇的博弈,那也要双方不断出招才能出现火花四溅、相得益彰的格局,中国当前拿厂房、设备甚至将优良资产(包括牺牲自有品牌)奉献出来的合资合作方式,无异于博弈中的一方总是输棋,最终另一方不带你玩了。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来源:中国汽车报社)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