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伊拉克平民专访:孩子不恨美国兵害怕萨达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13:49 法制晚报

  “孩子们虽对美国士兵没有什么好印象,但却不仇恨他们。他们反倒特别害怕萨达姆。当然,他们也从电视里看到各种各样关于萨达姆的报道,有自己的判断。”

  “大多数外国人都停止了他们在伊拉克的商务活动,离开了巴格达,直到现在依旧没有人愿意回来。不过我认识好几个中国人,他们依旧在巴格达,而且生活得也很好。”

  政权移交后 生活有变化

  法晚: 这个月是穆斯林的斋月,你们还依旧按照风俗度过吗?有没有些变化?

  萨利姆:即使在战争期间,人们依旧保持了传统的风俗,在斋戒期间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切饮食。进入斋月的前一个晚上,大家都到清真寺进行聚礼,穆斯林们相互问候,预祝斋月顺利度过。不过由于安全的问题,有些人没有像往常那样到清真寺祈祷。

  法晚:政权移交以后,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有没有变化,是向好的一面发展还是坏的一面?

  萨利姆:有变化。政权移交以后,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政府给公务员和普通工人增加了薪水,最重要的是给退休工人增加了薪水。在萨达姆时代,这些退休老人生活得非常贫困,也没有人照料。现在他们的工资大约是战前的15-20倍。

  伊拉克小孩喜欢踢足球

  法晚:伊拉克的孩子们可以正常上学吗?

  萨利姆:政权移交后,以前关闭的学校正在逐渐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在暑假期间,政府已经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修建学校,更换了一些炸坏的桌椅,重新粉刷了学校的墙壁。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回去正常上学。

  法晚: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去学校吗?

  萨利姆:不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上不了学。

  法晚:伊拉克的孩子们平时都玩些什么?

  萨利姆:在伊拉克无论大人小孩,最喜欢的是足球,当然小孩子更喜欢玩。而且现在政府也开始重视起来,并加大了对足球队的投资。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大街上踢足球。

  法晚:经常能听到报道说又有孩子被炸伤或者炸死,他们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吗?

  萨利姆:目前伊拉克医疗条件依旧不是很好,药品也非常短缺(虽然比去年好多了)。最近几次恐怖爆炸事件都发生在几家著名的医疗机构附近。恐怖分子强迫这些医生离开医院,或者停止他们的救治活动。

  战争在继续 生活也在继续  

  法晚:不可否认的是伊拉克现在依旧是战争之地,伊拉克人如何生活、娱乐?

  萨利姆:我们依旧适应了战争,每天大家都正常工作,做自己该做的事。如果你到巴格达,你会发现这里像别的城市一样,街道上到处是人,也有做生意的,非常繁华。工作结束以后大家有小的聚会,看电视,战争似乎并没有阻止我们继续生活的勇气。

  法晚:记得曾经有段时间伊拉克比较缺水,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吗?

  萨利姆:伊拉克是个非常热的国家,所以需要大量的饮用水。去年夏天的时候,由于恐怖主义袭击,导致整个国家严重缺水,在那个时期每滴水都要省着用。现在情况好多了,一方面政府在大力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些外国公司也给了我们很大帮助,他们积极参与水道的修建。

  法晚:其他一些方面,比如电、蔬菜和生活用品情况如何?

  萨利姆:电和水一样都是极其缺少的物品。在伊拉克夏天热的时候,如果要呆在屋里,电风扇是必备的,偏偏常常没有电。有很多人家都自己备有小型的发电机,没电的时候就自己发电。

  在这个季节里,绿色蔬菜并不是特别多,大概有白菜、黄瓜和西红柿等一些在中国常见的蔬菜,价格也差不多。不过与战前相比,现在情况好多了。

  孩子不恨美国兵 倒是害怕萨达姆

  法晚:伊拉克的孩子们对美国人是什么态度?

  萨利姆:孩子们虽对美国士兵没有什么好印象,但却不仇恨他们。

  法晚:他们如何看待萨达姆?

  萨利姆:他们是从父母嘴里认识萨达姆的,听的故事往往是关于他凶残、可怕的方面,所以他们特别害怕萨达姆。同时,他们也从电视里看到各种各样关于萨达姆的报道,有自己的判断。

  法晚:作为伊拉克人,您现在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萨利姆:在伊拉克人心中最大的希望是结束战争,恐怖主义和一些犯罪活动;我们希望爆炸声音彻底从伊拉克消失。我们的孩子每天通过电视看着别的国家,把自己和一些和平国家的孩子相比,也希望能过他们的生活。

  在伊中国人生活还不错

  法晚:为了这个目标,您和您的同胞是如何努力的?

  萨利姆:我们只不过是很普通的老百姓,我们没有更多的力量停息战争,甚至没有办法保护我们不受恐怖主义的威胁,也许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帮助政府一起打击恐怖分子。实际上政府也在努力改善这种环境,但壮大军队、警察队伍,还有其他功能的健全需要时间。

  法晚:目前在伊拉克的外国人情况如何?

  萨利姆:众所周知,频频爆发的人质事件,使大多数外国人出于安全考虑都停止了他们在伊拉克的商务活动,并离开了巴格达,直到现在依旧没有人愿意回来。不过我认识好几个中国人,他们依旧在巴格达,而且生活得也很好。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郭媛丹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