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经济半小时):长征助学为老区孩子募捐 (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14:38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翻雪山、过草地的镜头,相信大家都很熟悉。10月15日,来自香港和内地的21名志愿者再次踏上了长征之路。明年正好是红军长征70周年,这些志愿者也准备在明年到达陕北吴起镇。不过,他们这次不是单纯为了探险,除了重新走过二万五千里,他们还肩负了一个重任,募集2000多万元助学捐款。他们怎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启动仪式。
(经济半小时):长征助学为老区孩子募捐(组图)
***助学长征授旗

  记者注意到,为了配合长征的主题,主办方把这次活动的调子定为红色,不仅会场布置成红色,志愿者都身着红色的衣服,气氛热烈而隆重。记者在支援者的行列中,发现年龄最大的已经70岁了,她是一名家庭主妇,这次和丈夫一起全程走完长征潞,而64岁的宗光耀先生离休前是中央住澳门联络办付主任,这次也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活动,

  在这21名志愿者中,记者发现了年龄最小的尹国营,今年刚26岁,她是辞去了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的职位来成为志愿者的。

  为了这次活动,主办方经过了两年多的筹备,这次助学长征步行活动的门槛设得很高,主办方规定,必须自已承担7万元的旅费、并交纳8万元的捐款,共计15万元的费用才能成为助学长征的全程步行志愿者。符合条件的21名志愿者不仅要用自己的双脚全程走完长征潞,还要用他们的行动来筹集超过2000完的善款以实现为西部贫困山村援建苗圃希望小学的梦想。助学长征香港筹委会主席梁建华先生为了筹办这次活动,已经辞去了年薪百万的工作,并将作为总领队和夫人一起走完全程。

  记者了解到,这些志愿者将步行8038公里,历时306天,最终将在2005年8月16日,也就是7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的同一天到达陕北的吴起。

  这次活动是由香港慈善组织苗圃行动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我们看到这些志愿者都是些普通的老百姓,有的年纪也不小了。他们在今后1年时间里,会走过哪些地方?我们来看看这张长征路线图。当年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途径了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等10多个省区,最后到达陕西吴起。这条路线经过的都是一些偏远地区,跋山涉水,徒步走上一遍,即使在今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还要自己掏腰包15万元,花上一年的时间。参加这活动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志愿者。

  ***志愿者的故事

  本次活动的筹委会主席梁建华先生,现年48岁,是香港的一名软件工程师。一年前他辞去了年薪100万元的工作,和自己的太太陈诚励一起筹备组织这次捐助活动。梁建华告诉记者,他们全部组织者都是义务服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筹款。梁建华说:“这个也是一个,个人的选择在里面,对于我个人来说,自己的经济上面是有一点牺牲的,我没有工作,还要去付出,要生活,但是如果我把这个,个人的付出,跟我参与之后,得回来的成果相比较,还是我感觉是值得的。”

  梁建华和太太陈诚励结婚20多年,这次为了准备重走长征路他们提前一年就一起练习长途步行,并驾车重走了长征路,甚至还学唱了长征组歌。

  梁建华说之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倾力投入,就是想唤起人们的关注,用他们一步一步行走的诚意,换来生活相对宽裕的的人们对贫困老区的捐款。梁建华表示:“我们下决心,一定要走完的,就因为我们要走完全程,用行动去感召,大家都来关心,我们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问题,有这个使命在里面。”

  梁建华说,开始的时候道路还比较好走,但是进入山区以后,条件会越来越艰苦,这就需要队员互相鼓励,完成全程步行。梁建华表示:“这是很大的考验,我们要挑战参加者,他们的个人意志力,这个很难说,恐怕有人要掉队,要退出的,这个也要有心理准备。” 在全程步行的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夫妇是来自香港的陈喜和侯锦光夫妻,他们分别是64岁和70岁。步行第一天他们老两口走了整整30公里。侯锦光告诉记者,退休前他是海洋公园的一名技工,太太则是家庭主妇。为了参加这次为时将近一年的助学长征活动,他们不仅每人要筹到8万元的捐款,还要自行交纳7万元的旅费,因此老两口参加这次活动要筹措的经费高达30万元。侯锦光告诉记者,“平时收入一点也没有,只有支出,这三十万我们都是从身边的朋友,认识也好,不认识也好,跟他们筹款,告诉他我有这个理念,我要做这个工作,要求他们支持。”

  侯锦光说的理念就是:全心助学,他们老两口的这份热诚打动了捐款的人。他说对这份理念的热情将会支持他们走完全程。

  除了参加全程步行的队员之外,整个助学长征还在每一个省都设计了分段步行的参与方式。据了解,在江西瑞金有140多名志愿者报名参加了为期4天的步行,他们每人可以为这次助学活动捐赠5000元。

  可以想象,徒步走过长征路,既充满了艰辛,又非常单调。对参加者的体力和意志,都是一次挑战。但活动组织者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能在助学长征沿途,参加到他们的队伍中来,帮助完成剩下的1000多万募捐任务。如果实现这样的目标,他们就可以建立100所希望小学,以一所学校招300个学生计算,这个善举10年时间就可以让30万名孩子实现读书的梦想。

  前面我们看到了这次助学长征慈善活动的志愿者,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次慈善活动帮助的是些什么样的孩子?位于江西瑞金谢坊镇水南村,可以看到,这栋有20多年历史的土坯房,裂痕累累,早已成了一座危房。可即使这样,它还被当作教室,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真让人担心他们的安全。现在,助学长征慈善活动已经给这所学校捐助了20万元,他们在徒步行走中,也经过了这里,我们就和志愿者们一起来实地看看这所学校的情况。

  ***瑞金希望工程

  这里是瑞金的水南小学它将是通过助学长征的捐助款建起来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在我身后的这个土坯房已经拆了一半,在明年助学长征完成的时候有望这里会建成一所新的学校。
(经济半小时):长征助学为老区孩子募捐(组图)

  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水南小学的校舍大多是在20年前建成的土坯房,现在已经属于危房,但是由于学校每年从财政获得的只有教师的工资,其他日常开支必须靠学生每学期95元的学杂费支付。在瑞金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谢文才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在瑞金像水南小学一样,正在申报经费用于维修校舍的学校达60多所。谢文才说:“我们总的财政收入是1.7亿,教育上投入我们是非常大,已经占了我们整个财政的65%以上,所以这一块我们感觉压力是比较大的。”

  在财政紧张的状况下怎么保证基础教育的实施?谢市长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关心的还不是教育的质量问题,而是学校出现的危房。在市长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份密密麻麻的危房校舍的名单,50多所学校,接近2万平米的危房成了这个市长最大的担忧。谢文才表示:“我至少要筹到1000万,才能够完成这些危房的改造项目,今年的改造项目,那么我们这几个拿下来最少要突破两千万。”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瑞金获得了多方面的资金援助,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多个慈善公益项目,都向瑞金进行过捐赠。在瑞金市的各乡镇当中有20所小学都是通过慈善款建成的。

  瑞金谢坊中心小学它是今年才刚刚通过社会捐助的形式翻新建设的,这样通过社会捐助建起来的小学一共有20所,但是相对于全县188所小学来说,这样正气崭新的校舍对于绝大多数乡镇的孩子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及的。

  在助学长征即将经过的地方,像瑞金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明年三月,志愿者的队伍将到达云南境内的禄劝县,69年前红军就是在这里飞渡金沙江,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1935年中央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辗转进入云南境内,4月8日,来到了禄劝县金沙江畔的皎平渡。3万人的队伍在这里顺利渡江,进入四川,摆脱了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的困境。毛泽东那句著名的“金沙水拍云崖暖”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历史钩沉:金沙江

  1935年五月,红军的主力部队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五军团和三军团大部,以及军委纵队、中央机关3万人到达了金沙江畔的皎平渡,准备从这里度过金沙江。92岁的张朝满老人当年在红军渡江时曾为红军摆过渡,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红军渡江的情形。张朝满说,“中午到达的,让我们去找船。”

  张朝满老人告诉我们,这块石头名叫将军石,当年刘伯承就是站在这块石头上指挥红军渡江的,当时由于后有敌人的追兵,红军不分昼夜,紧急渡江,在36位船工的帮助下,历时9天9夜,顺利度过了金沙江。

  在金沙江的对岸,至今完好地保留着这些洞窟,毛泽东,周恩来等过江后,就是在这些洞子里住下来,指挥渡江的,据说,这第一个洞窟就是当年毛泽东住过的。

  当年红军走过这里,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而70年后,助学长征慈善活动的志愿者也将要走过这里,他们更希望能给这里的孩子带来一些命运上的变化。

  刚才我们提到,红军长征经过的云南禄劝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贫困县。方圆4300多平方公里,主要是海拔两三千米的大山,人口只有40多万。我们的记者在金沙江边采访时,就遇到了这么一个孩子,来认识一下。邱光能,在禄劝县撒营盘镇康荣小学念2年级,他今年虽然已经8岁了,但个头很小,比一般同龄的孩子要矮半个头。从小光能的身上,我看到了孩子的天真,同样也看到了贫困留下的印记。我们的记者也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孩子平时的生活。

  ***小光能和学校

  在学校,小光能不太爱说话,但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小光能的家离学校有三、四公里的路程,还要翻过一座大山,每天天不亮他就要起床上学,在放学后,他还要匆忙赶回家,帮爷爷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尽的家务活。小光能表示:“喜欢上学。”

  小光能的家地处山区,一家人全靠种一些玉米,大麦为生。家里唯一可以换钱的是爷爷种植的一些烤烟,尽管如此,爷爷奶奶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小光能多上一些学,长大后能走出大山,有一份领薪水的工作。

  由于家境贫困,小光能比别的孩子要早熟一些,回家后帮奶奶做完家务活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写当天的作业。奶奶告诉记者,小光能做作业很自觉很认真,从来不需要人管。当记者问小光能长大后想做什么时,小光能羞涩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小光能说:“想当老师。”

  刘校长告诉我们,由于普9工作和一些社会支助,在学校5公里范围内已经没有辍学的孩子,但是这个学校的孩子绝大多数来自贫困家庭,其中有十几个孩子家庭特别贫困,每学期80元的学费都交不起。学校的老师经常要给这些学生买一些学习用具,还经常要为他们垫付甚至交纳学费。现在学校里有8个孩子已经得到希望工程和一些好心人的支助,还有十几个特别贫困的学生需要支助

  每天早上,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康荣小学都要举行一个升国旗仪式,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校长刘正武老师告诉记者,这样做是想让孩子们每天都有一种荣誉感。康荣小学建于1945年,解放前是一所私立小学,解放后一直沿用到现在。北边这排校舍建于上世纪40年代,其余的这几间教室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日晒雨淋,大部分墙的墙皮已经脱落,教室低矮拥挤,每间教室要容纳40多个孩子,有的班级连过道都没有,由于采光不好,教室里光线阴暗,有时白天也要开灯才能上课。老师告诉记者,“电灯不开无法上课。”

  由于校舍太老,山上又经常下雨,在雨季时孩子们只能在四处漏雨的教室里上课。校长说:“每年雨季下大雨时漏雨,每次下雨都要翻盖。”

  康荣小学承担着附近19个自然村的孩子上学的任务,由于学校所辖的面积大,离学校最远的孩子每天要步行7—8公里,翻过几座大山才能走到学校,很多孩子天不亮就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

  有些家远的孩子平时就住在学校,孩子还得自己从家里带粮食和柴火到学校,一日三餐的食物只有大米和土豆。

  学校没有更多的房子给孩子们住,住校的孩子就只能住在这样的房间里。而男孩子们条件更苦,他们只能睡在地上,由于住校的孩子太多,床位不够,孩子们往往几个人共睡一张床。由于海拔较高,这里冬天有时还下雪,没有取暖设备,孩子们只好用体温相互取暖。

  康荣小学共有6位老师,年龄最大的张志文老师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校长刘正武老师是19年前从昆明师范学校毕业后分来的,他同时还兼上5年级的数学课,其余几位年轻教师是近两年才从师范学校毕业的,他们住在学校简陋的阁楼上,有的还两人合住一间,由于许多孩子家里很穷,老师们还经常为他们购买文具书本,甚至垫付学费。校长告诉记者,“老师都给学生垫过学费。”

  今年5月,这所康荣小学被确定为苗圃希望小学的援建点。这次助学长征募集的资金,也有一部分会投到这里,用于修建校舍。那么,慈善活动到底能不能筹到2000多万的善款呢?活动组织者在这上面也想了不少办法。

  ***慈善经济

  叶胜杰是这次活动的媒体联络人,今年44岁,参加助学长征前是一名金融从业人员。他告诉记者,为了准备这次活动,他们从一年前就开始与香港的各家媒体联系,他说这次慈善捐款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次为期长达一年的活动。在这一年当中他们会不断邀请明星参加,他们每走一程照片就会出现在各种娱乐版面中。通过他们的宣传,引起媒体关注,让大众理解他们捐资助学的理念。叶胜杰告诉记者,“一两个月一个月左右,大概就要发五到六篇稿,甚至给我们题目,我们也做,只要拿到助学长征这四个字,可以出来的引起大家关注的,我们都尽我们所能得做。”

  他们沿途的见闻往往会成为报纸的新闻,借着这些即时传输的消息,捐助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这些西部老区的孩子。活动的组织者说,如果步行一年,而很少有人知道,孩子们获得的捐款很少的话,即使走完全程,活动也是失败的。

  为了保证更多的人能够来参与这个活动,助学长征的组织者提前一年就勘查这条路线,2次驾车走完全程,助学长征队员全程有车队跟随。队员的食宿也早在2个月前就预订完成。叶胜杰说:“因为我们这个活动是公开的,是向社会负责任的,我们就一定要想办法,不要出事不能发生意外,而且我们要保证,每一个步行者都是可实现的,如果我们光是在走,而大家都不知道,那我们跟其他人的一种,纯粹满足个人的一种探险,就没什么分别了。”

  组织者认为,参加助学长征行走的大多是些普通人,要考虑到他们的现实情况,打出旅游的卖点。长征沿途的10个省,专门为没有时间走完全程的参与者设计了3-5天的徒步行程,而且每一段形成都打出旅游的特点,借以吸引更多的捐款,恰恰是每人5000元的分段步行者的捐款,为本次助学长征贡献了80%的慈善款。

  就在步行者们组织助学长征的同时,在香港的苗圃基金会还有5名义务工作人员还在配合活动,到新闻媒体、各大企业和各种公共活动中,去宣传助学长征的意义,用步行者们的行动,打动捐助者。他们作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到长征结束时,争取再筹集到1000万元。

  我们刚才看到了,实际上,这些吸引志愿者、争取善款的办法,和慈善活动本来的意义并不矛盾。用更高的效率,更经济的手段,来经营一个慈善事业,才能把好事真正办好,也才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回报。(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