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世界合力阻击全球变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12:02 中国环境报

  334票赞成、73票反对、2票弃权!无数环保人士期盼的结果终于在10月22日这一天出现了。这是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全体会议的表决结果。这一绝对多数意味着《京都议定书》获得批准,同时意味着该议定书的生效已成定局。

  俄国家杜马就通过该议定书发表的一份声明说,关于批准该议定书的决定是在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后作出的,特别是考虑到该议定书对于开展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只有在
俄参与的情况下该条约才可能生效这一因素。声明同时指出,该议定书给俄规定的义务将对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1997年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规定,2012年前,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然而,这一议定书需要在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核准之后才能生效。目前,虽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了该议定书,但这些国家的减排总量离议定书要求仍有差距。因此,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17%的俄罗斯态度如何,被认为对议定书能否生效起着关键作用。

  《京都议定书》得到国家杜马批准,意味着俄在完全批准该议定书方面跨越了最重要的一关。按照俄罗斯的法律程序,国家杜马批准该议定书法律草案后,还须提交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通过,最后由普京总统签字才能成为正式的法律文本并生效。

  消息传来,世界舆论随即作出积极反响,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世界重要通讯社和新闻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刊发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欧盟等立即表示祝贺,称这意味着世界终于向控制气候变暖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UNEP热烈欢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特普费尔10月22日对俄罗斯国家杜马批准《京都议定书》表示欢迎。特普费尔说,经过长期的等待,《京都议定书》的生效终于跨过各种障碍,不过,控制气候变化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他希望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特普费尔同时敦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美国早日批准议定书。他说,美国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方面没有任何建树,令人费解。不过,UNEP会继续与美国进行对话,使其深入了解批准议定书对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

  欧盟欢欣鼓舞

  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全体会议10月22日投票表决批准《京都议定书》后,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立即发表声明,称赞俄罗斯国家杜马的决定,感谢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俄政府为此作出的积极努力。

  普罗迪在声明中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令世人担忧,在结束任期几天前得到这个消息让他感到异常欣慰。他说,俄罗斯国家杜马的决定使《京都议定书》终于可以生效,但这仅仅是第一步。他希望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能够以俄罗斯为榜样,与全世界一道为保护环境作出努力。他表示,也许在技术上《京都议定书》还不完善,但这一议定书是当今人类面对气候变暖联合采取行动的最好工具,它让人们明确自己对保护环境的责任,促使他们积极致力于大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欧盟轮值主席国荷兰负责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国务秘书彼得·范赫尔在获知俄国家杜马批准《京都议定书》后表示,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俄杜马批准议定书增强了人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加强合作的信心。他希望全世界能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气候变暖的挑战,并呼吁美国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也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他说,《京都议定书》最终得以生效只是一个开始,人类在保护自然环境、控制气候变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采取更加具体的行动。

  美国依然冷眼旁观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埃雷利10月22日重申,美国反对《京都议定书》的立场没有改变,美国无意签署或批准这一条约。埃雷利说,美方已经向别的国家政府表明,它们应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来确定是否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注意到,俄罗斯国家杜马当天批准了《京都议定书》,俄罗斯这样做自然有它自己的理由,但美国反对这一条约的立场没有改变。

  美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25%左右,而且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布什政府上台后,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制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