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专题 > 正文

美大选最后冲刺集中三大焦点 反恐成为竞选主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18:43 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10月27日电 (记者 潘云召)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充满了悬念。11月2日,选民将投票确定未来4年谁入主白宫。但距投票日只有几天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仍不相上下,大选形势更显扑朔迷离。从目前情况看,哪一位候选人更有希望战胜对手,仍然是个未知数。

  反恐成为竞选主题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发动了全球反恐战,并以反恐之名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导致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布什也因此从“弱势总统”变成“强势总统”。但总体看,布什执政以来,除国会通过的减税政策外,在内政方面值得炫耀的不多。多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选民在经济和大多数国内问题上倾向于支持克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布什的竞选班子把总统竞选重点放在反恐战争和国土安全方面,与此相关的外交政策成了布什竞选连任的“王牌”。

  分析人士认为,共和党和布什政府利用“9·11”事件对美国民众心理造成的巨大影响,自始至终掌握了竞选的主动权。今年3月,克里在民主党初选中胜出,稳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形成了他和布什在本届美国总统选举中相争的局面。此后的一些民意调查显示,克里的民众支持率超过了布什。4月份,布什政府即发布恐怖威胁警告,称情报显示恐怖组织可能计划在11月大选前对美国发动袭击。7月下旬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一些民调结果显示克里的支持率得到提升,领先于布什。8月初,国土安全部长里奇就宣布,“基地”组织计划对美国的重要金融机构进行袭击,并提高了这些金融机构的恐怖威胁警告级别。

  舆论认为,布什利用在职优势,每当民意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就释放恐怖威胁信息,强调美国“仍处于战争之中”,目的是暗示美国民众不应在战争期间更换总统。布什政府几次发布恐怖威胁警告,显然对选民的心理造成了潜在的影响。选民在大选前将主要关注点从传统的经济、就业等国内问题转到反恐和国土安全等对外政策问题,可以说布什已达到了预期目的。

  伊拉克问题成焦点

  伊拉克问题始终是本届美国总统选举的焦点。由于所有的调查结论都证实,美国借以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站不住脚,布什不得不在竞选中一再为白宫的对伊政策辩解。尽管布什坚称发动伊战是“正确的”,但其理由早已不是所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萨达姆政权与恐怖主义势力有瓜葛,这样明显的转变使布什总统的诚信受到了空前的巨大挑战,而伊拉克局势的不断恶化,也给克里攻击布什的对外政策提供了难得的极好机会。

  伊拉克持续的暴力活动和美军不断的人员伤亡,也对布什构成了强大压力。为向选民表明美军在稳定伊拉克局势方面已获进展,布什特别邀请伊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9月下旬访问华盛顿。美国媒体评论说,布什此举意在让阿拉维为美对伊政策说好话,有借力助选之嫌。

  针对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面临的困境,克里阵营发起了猛烈攻势,指责布什政府误导美国民众,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但由于克里曾投票支持授权总统对伊动武,后来又曾投票反对国会通过为伊拉克行动拨款的议案,被布什竞选班子描绘成在伊拉克问题上前后不一致,不适于领导美国。因此,克里无法有效攻击布什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弱点,也难以在伊战和反恐问题上取得更为有利的优势。

  经济问题关注度低

  在经济、就业等美国选民通常关注的问题上,克里竞选班子重点宣传前总统克林顿的为政业绩,以显示民主党在处理经济问题上的优势。尽管多数选民在经济等国内问题上更倾向于支持克里,但在一场以反恐为主题的大选中,美国民众更加关注伊拉克和反恐问题。与此同时,数据不断显示美国经济在恢复,就业岗位也开始增加,这明显有利于布什阵营,所以克里的这一竞选策略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0月上旬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55%的美国民众认为,国家安全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伊拉克战争和反恐战争等已上升为美国选民最关注的问题,而认为就业等经济问题最重要的人只占40%。

  在临近大选的最后几天竞选活动中,布什的竞选重点仍集中在反恐和伊拉克问题上,克里的竞选班子则在伊拉克和经济等问题上继续向布什发难。最新发布的多项全国范围的民调结果显示,布什和克里的支持率仍旗鼓相当,双方的选情仍处于胶着状态。谁能在最后冲刺中猛然发力拔得头筹,在一定程度上全仰仗于11月2日美国选民在投票中显示的力量。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