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俄院士阐述中国发展道路的国际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15:07 新华网

  俄罗斯《远东问题》双月刊第5期刊登俄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撰写的一篇长文,阐述中国现代化经验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国际意义。文章首先列举了评价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国际意义的主要标准,认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成功解决深刻的国内及国际矛盾的经验,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树立鲜活的榜样、提供切实可行的现代化模式,更为它们发展与中国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中国的经验可以成为缩小北部发达国家与南部发展中国家之间鸿沟、打破“金元帝国”对世界格局垄断的基础。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论避免了社会主义危机,提出了解决中国国
内和国际发展之间的社会经济和文明矛盾的最佳模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摘要如下:

  作为一个大步迈向经济和文化双重繁荣的国际强国,中国对当今世界发展及人类社会未来产生的积极影响日益增强。分析并揭示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近15亿(占全球人口的23%)的泱泱大国在解决社会及经济问题方面积累的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评价中国现代化进程及经验的七大标准

  评价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发展道路所具有的国际意义,其主要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首先,这是指实现现代化、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过程中所解决的科学理论、社会经济、政治、国家法制、军事政治方面等领域的问题所处地位、所具备的规模及意义。

  其次,实施现代化的战略、手段及具体政策能够推动中国绝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显著提高、为个人才能的发挥、人权的保护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三,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及手段能够推动国家民主制度的发展,逐步完善国家的政治体系。

  第四,实现现代化的方针必须包含环境保护及改善问题的解决、优化人类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手段及具体的方针政策能够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维系在一个新的高度,并推动其发展,以此促进世界领域内各种文明间的对话、保留并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多样性。

  第六,中国实现现代化、成为新兴发达国家有助于全球的巩固与安全,并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中国实现现代化、成功解决深刻的国内及国际矛盾的经验,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鲜活的榜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代化模式,更为它们发展与中国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中国的经验可以成为缩小北部发达国家与南部发展中国家之间鸿沟、打破“金元帝国”对世界格局垄断的基础。

  西方分析家在著作中经常会提出以下问题:中国强大后,是否会效尤美国,推行与昔日迥异的政策,如霸权主义、“以牙还牙”、清算老帐,最后导致新一轮冷战甚至是“热战”的发生?这正是目前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的内容。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经验、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先实现小康,再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长期目标能否与自由化、个人主义、“历史末日论”占主导的思潮分庭抗礼?

  中国实施社会经济变革的经验,其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实现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能够在维护世界各国文明的多样性、防止文明的单一西化、从而防患“文明的冲突”方面发挥多大的作用?

  中国把永不称霸写入宪法和党纲并身体力行

  中国国力的增长是否可能会对邻国构成威胁。但北京已经注意到这种担忧。中国多次在官方文件中阐明以下的原则立场:中国即使成为在经济及其他方面都足够强大的国家,也不会谋求霸权、动辄使用武力。显然,这令中国外交更具道义上的威望。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作为一个国际影响力迅速增长的国家,中国奉行的反霸权主义原则已经被“制度化”,被载入中国宪法和共产党党纲,并在其外交政策、军事学说和公开宣传中得到了贯彻。

  取消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及阶级斗争意味的宣传口号,将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及政治开放上,反对霸权主义、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合作、灵活处理国际事务,上述特点使得中国能够缓解、甚至部分消弭来自美国的直接压力及其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同时,中国也得以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政治冲突。此处的玄机在于,美国遭到了来自国际恐怖主义的直接打击,而中国利用这一新形势,在打击恐怖主义这一平台上,与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建立了伙伴关系。

  中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只有顺利推进全方位的现代化进程、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巩固社会的团结与稳定、维持中国人民解放军高水平的国防实力,中国才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防止来自外界的干涉。

  中国领导层目前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使得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其邻国不会将中国的强大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通过推行缜密的、高水平的合作外交,中国巩固了与伙伴国之间的相互信任,顺利地推广了不受束缚的最广泛的人文领域的交流,并藉此增强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中国国内正在推广对民众的全方位教育,令他们在增强爱国主义热忱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意识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是几代人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的结晶,也得益于与其他各国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汲取它们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创造性的运用。一言以蔽之,这便是双赢发展和最广泛的国际合作。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与经济全球化接轨、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实现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中国主张维护世界文化、文明及政治体制的多样性,推动多极化世界以及民主、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

  中国现在不仅在人口和国土大小方面,而且在综合经济文化、军事实力以及道德政治榜样和顺利解决最复杂的发展与克服落后问题的经验方面,早就赢得了全世界的极高尊重,真正是一个大国,是一个新的超级大国。中国克服落后的经验给了小国及其人民逐渐地从“金元帝国”的政治附庸变成平等主体和伙伴的希望和鼓舞。这一榜样的影响并不亚于经济和军事实力所起的作用。

  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避免了社会主义危机

  在自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深刻危机和战略撤退的背景下,中国证实了社会主义是可以成为改革的目标,并且制订出了解决中国国内和国际发展之间的社会经济和文明矛盾的最佳模式,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选择的目标决定了对领导思想的选择,它既保持了继承性,又总结了在全球化条件下进行政治改革和开放的新经验。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崩溃和苏联解体的经验,制订了克服理论停滞和思想危机的方法,将加强中共领导作用和同群众以及社会各阶层密切联系的政策具体化。

  在社会主义处于深刻危机和战略撤退的情况下,中共承担了按照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历史机遇保留并发展社会主义的任务。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避免了社会主义被撤出历史舞台的危险,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来代替自由派的“历史末日”的模式。同时,中国同俄罗斯、印度和其他一系列发展中国家一起,主张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文明世界进行建设性对话,从而促进了避免全面西方化背景下文明世界相互冲突平台的建立,提出了用多极世界代替单极世界,即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有权独立选择自己的发展和繁荣条件。

  中国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考虑明显地表现在它的改革开放政策上。中国的理论家否定了把改革归结为渐进或者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背离马克思主义革命实质的纯进化法,提出了新的思想。即改革是一场世界革命,它将根本改变社会各阶层以及个人的处境,导致体系政治上的完善和群众政治文明水平的提高。

  谈到改革经验的经济方面,应当指出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把经济增长的质量同数量相结合的经验和教训。中共领导总结了25年经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同解决社会、经济、民族、地区间和生态问题相脱节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能健康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速度首先应当考虑到人的因素,要考虑到通盘长期协调发展的需要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考虑到资源和生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全国人民对中共政策和改革政策的广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国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各方面的稳定协调发展。

  将国际宏观调节同市场相结合,是对经济理论作出的极其重大的贡献。中国称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晚年时指出,计划和市场竞争的关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机制,而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计划性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应用,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应当广泛地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以刺激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和个人积极性。市场机制的消极方面则应借助经济调控政策和国家的宏观监督来加以克服。

  中共16大和16届三中全会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发展问题以及党和国家作用问题方面的理论,这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为解决经济和文化落后、寻找经济和社会复兴有效途径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经验。这种经验对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来说也是十分可贵的。

  开放政策除了经济考虑外,基于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联系的重新考虑,基于对掌握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和政治文明需要的理解。这种政策克服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当时都多次强调,正是资本主义为建设新的更加公正的社会创造了主要的物质、文化和文明前提。但是实际上,从苏联和中国的经验看,对西方发达国家经营和文明经验的研究,被同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进行残酷的意识形态斗争排挤到了次要地位。

  邓小平从现实出发,强调如果不奉行开放政策,就会与外部世界相隔绝。

  江泽民在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上作报告时,提出了中共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整个世界文明发展中和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中地位的新看法。他说,文明社会的多样化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特点,是文明社会前进的动力。必须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它们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化的现实。各种文明社会和社会形式将长期共存并互相竞争,必须吸收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在不同中找到共同点。只有这样,中共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经济改革和政治开放的成就,使中国成了各地区经济发展多样性和不平衡条件下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典型。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持续很长时间,即将是整整一个时代。

  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一看法体现在“三个代表”的思想中。邓小平在中共12大开幕式的讲话中,称这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由此可见,中共的国际主义义务只是归结为维护世界安全与和平。中共16大上,江泽民和胡锦涛则大大扩大了中国人民和中共在国际领域的主要任务,即加上了“促进共同发展”这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一结论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在变社会主义乌托邦为科学和实践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

  要想让社会主义带有中国特色,就需要对中共意识形态和政策的国际和国内部分作出重新考虑。中国领导人坚定地宣布民族利益和发展国家的任务绝对优先,独立和自力更生优先以及不得损害自己的利益。正如邓小平指出,这些原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中共活动的出发点。

  中共这个体现、捍卫并代表中国绝大多数公民以及整个民族利益的党,正是以这些思想为基础而不断完善自己活动的。

  邓小平在中共12大开幕式上简要地概括了中国自中共8大以来走过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历程。最后需要再次强调,挖掘中国现代化、改革和开放政策经验的国际意义,对预见世界未来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不少,主要有: 1.虽然作为世界文明实体的社会主义遭到了惨败并且已经撤退,但是正是由于中国、古巴和南斯拉夫,它还继续存在,并且正在重新思考自己的经验,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新条件下制订并实施自己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这正是中共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2.中国在一个超级大国在经济科技和政治上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向由世界人口3/4组成的发展中世界表明,共同发展是绝大多数居民的惟一选择。这对当代文明的未来具有战略意义。3.中国积极促进文明世界对话,防止“文明的冲突”,促进多极世界的建立以及国际关系中公正民主秩序的建立。4.中国捍卫和平共处原则,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为同各国的合作创造稳定基础,为实现全面的开放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石。正是这些原则为加强俄中之间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战略伙伴和协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些原则已经写进2001年7月16日在莫斯科签订的《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中关系模式是对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作出的贡献,是对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作出的贡献。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