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遭遇法律困惑 选举人制度广受质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03:23 法制早报 | ||||||||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乱战”之后,举世瞩目的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本月2日终于如期举行。正如人们事先所预料的那样,投票日当天的较量杀得难解难分,特别是在至关重要的俄亥俄州,又上演了类似上届大选中佛罗里达州计票“难产”的一幕。两大候选人得票未能拉开悬殊差距,这使得选战结果极易引发争议。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大选制度本身及其操作层面暴露的种种问题,更凸现出美国在政治领域坚持已久的这项游戏规则,正被诸多与法律有关的是是非非所困扰。
□本报特约记者 文卉 选举人制度广受质疑 长期以来,美国的大选制度一直被标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典范。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公平”与“透明”两个方面。所谓“公平”,是指驴象两党推选的候选人(也包括独立候选人),无论是身处白宫的卫冕者,还是来自朝野的挑战者,都可同台竞争,靠自己的表现去争天下。所谓“透明”,是指整个大选环节处于公开状态,能够得到舆论的广泛监督。正因为有这两大特点,美国大选制度才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然而,美国大选中的核心环节“选举人制度”,在2000年大选后却引发争议,今年更是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越来越多的批评者指出,选举人制度存在着两大严重漏洞,直接威胁美国大选结果的公正性。 其一,“选举人”能代表多数民意吗?答案难以确定。根据选举人制度采取的“胜者通吃”的原则,某位候选人如果在一个州赢得多数选民的支持,就赢得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无论他获胜的幅度多么有限。例如,在2000年大选中,布什在佛罗里达州只比对手戈尔多得537张选票,但却赢得了该州全部27张候选人票,为其入主白宫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布什最终虽以5张选举人票的优势战胜了戈尔,但他获得选民投票却比戈尔要少54万张。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感到尴尬的结果:佛罗里达州的戈尔支持者显然被“一笔划掉”了,而全国大部分选民的意愿显然也没有得到尊重。 其二,“选举人”能忠于投票人吗?答案同样难以确定。“选举人”虽是由投票人选出的,但美国联邦法律并未要求其必须按选民意愿投票,历史上的“不忠选举人”屡见不鲜,据有关统计迄今至少出现过156名“不忠选举人”。例如在上届大选中,华盛顿特区的“选举人”芭芭拉·莱特西蒙斯本应将她的票投给民主党人戈尔,但她却投了弃权票。而今年,在布什已经获胜的西弗吉尼亚州,共和党“选举人”之一、南查尔斯顿市市长罗布早就曾对媒体表示,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按选民意愿投布什一票,因为他反对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提出的大幅减税政策。 显而易见的是,越是竞争激烈,选举人制度存在的上述两大弊端对大选结果的影响也就越大。而今年的大选从一开始便呈现出胶着状态。正因为此,美国舆论要求改革选举人制度的呼声不断高涨。 两党频耍“小动作” 美国大选制度在形式上的确体现出了公平的色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共和与民主两党为了能赢得先机,往往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打法律的“擦边球”。围绕今年大选的投票过程,两党就频频做出各种“小动作”。 在投票日到来前四天,佛罗里达州一个地区突然传出5.8万张被邮寄的缺席票不见了踪影。要知道,四年前正是该州的计票风波,直接对大选结果产生重大影响。而在选战争斗激烈的俄亥俄州,不少选民居然在投票前接到一份神秘传单,告知他们由于投票人数过多,选举部门决定将选举时间改动如下:共和党员或不定选民于11月2日投票,民主党员或不定选民于11月3日投票。选民们经过核实才发现这是一场骗局。 还有,由于非裔选民是民主党的传统支持者,一些由共和党人统治的州便采取各种办法阻止黑人选民投票。有些州甚至在黑人选区安插大批“观察员”,对黑人选民的投票资格进行质疑,以达到恐吓、干扰他们投票的目的。这样的做法,让人不由想起美国社会唾弃已久的种族歧视似有死灰复燃之势。 两党都搞“小动作”,但相互又争着去抓对方的辫子,于是有关大选的诉讼事件早就漫天飞舞。据美联社报道,民主党方面为此次大选准备了1万名律师,仅在佛州就撒下大约2000名律师。而共和党方面也派出了势力强大的律师阵容。双方从一开始便准备起了“官司大战”的架式。问题是,缺乏公平合理的法律基础,这样的“官司大战”说到底只是为了给各自的阵营增添声势,又怎能给选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了断? “鬼票”竟然也算数 为了照顾一些特殊选民的利益,同时也为了避免在大选日当天的投票安排过于集中,今年美国更多的州放宽了对提前投票的限制。从10月1日开始,不少州便允许选民开始进行提前投票,统计显示在11月2日大选当天未到来时,已有1成多选民完成了投票。 然而,提前投票也会惹出一些法律事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投票人如果在大选日到来时已经辞世,他(她)的投票该被如何对待?这并非是无稽之谈,因为据美联社的调查,提前投票中的相当一部分,其实不过是死人的“遗愿”而已。问题是,由于美国现行选举制度存在的漏洞,这些被称作“鬼票”的选票竟然会被当作有效选票进行统计。 美联社报道了10月3日出现的这样一幕投票情景—— 90岁高龄的北卡罗来纳州老太太特丽克西·波特,面对送到她病床前的空白选票时,她那握着钢笔的右手一直在颤抖。一阵嗫嚅之后,她费力地做出了自己在神志清醒时的最后一个决定,在选票上划出了想支持的一位候选人,并潦草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算是投完了一票。一个小时后,受心脏病困扰多年的她与世长辞。两天后,也就是10月5日,她所投的票被送抵当地选举委员会计票中心。 今年的大选中究竟出现了多少张“鬼票”,人们不得而知。然而,这绝对不会是一个小数字,因为仅在佛罗里达州,平均每天就有455名达到选举年龄的人因种种原因离开人世。而在2000年大选中,该州的选举结果最终就是由537票决定的。想想看,“鬼票”的影响还真的不是一个小问题。 从理论上讲,“鬼票”当然不应该被算作有效投票。但有意思的是,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俄亥俄州、弗吉尼亚州等地却自行裁决,明令将“鬼票”视为合法选票,其中俄亥俄州还是众所周知的大选关键州。 而在其它一些不认可“鬼票”的州,在实际操作中,要剔除 “鬼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当地选举官员要收到已提前投票选民的死亡通知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时间,那时计票工作可能早已结束。再说,许多选举官员也明确表示不愿受这个麻烦,去和死人“较真”。 然而,正如美国媒体所说的那样:“新一届美国总统是活人的总统而不是死人的总统”。“鬼票”滥竽充数,无疑会影响美国大选的意义,更会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形象。所以,有关提前投票的公正合理性的讨论,也成为此次大选中美国法律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