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记者亲历美国总统选举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10:19 法制日报 | ||||||||
11月2日华盛顿第129投票站———本报记者亲历美国总统选举日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广俊 美国的总统选举日———11月2日是个星期二。从这一天早晨6时开始美国选民开始陆续履行其公民的义务———选举美国的下任总统。在美国国务院外国记者新闻中心的组织下
这家投票站是个覆盖面积比较小的投票站,它位于哥伦比亚特区马丁·路德·金公共图书馆,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第129投票站。 选民早已习惯安检 为了保证投票工作的顺利进行,这里对恐怖袭击的防范工作还是作得比较扎实的:一辆醒目的警车停泊在图书馆的门前,所有选民以及其他人员都要经过安全门和X光金属探查机等安全检查方可进入,这对于经历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和早已对安全检查习惯了的美国选民来说不会对投票造成任何心理负担。按要求,与我们同行的20来名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也都将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摄像机以及采访包依次通通地放在了X光金属探查机的传送带上,掏出衣袋中所有可能引起安全门报警的物品,顺利地通过了安全检查。 禁止对投票者拍照 进入了投票大厅,挎着摄像机和照相机的“大记小记”们看到设在投票台上的投票箱和川流不息的投票选民便本能地捕捉着采访对象,但却遇到了现场保安人员的挡驾,原来哥伦比亚特区选举和道德委员会有规定:禁止记者采访时将镜头对准投票者,记者只能在投票站外观看投票。记者们想与同行的该委员会新闻部主任奥菲尔德走个“后门”,请他帮助说合一下,结果保安人员一点儿面子也不给,他们有他们的规矩。 看得出来,摄影记者们只想拍一个投票的场面,并无意触动选民投谁的票的隐私,但人家就是不开面。在无奈之时,只好将相机对准了在这个投票站投票的新闻中心官员多丽丝小姐,总算留下了美国人投票选总统的镜头。 选民青睐纸选票 这个投票站与哥伦比亚特区另外的141个投票站一样,选票采取普通选票即纸选票和电子触摸式投票两种,但在两者选择上人们更习惯于使用纸选票,而不愿意采取电子触摸式投票方式,因此造成了多人排队等待投票的现象。选民不愿意采取电子触摸式投票的方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它能否最终将其投的票记录在案还不太放心,担心电脑病毒会将他的票“吃掉”。出于职业的本能,奥菲尔德一再向记者推崇电子触摸式投票具有准确、方便、快捷等优点,但当记者问他是用什么方式投的票时,他笑了笑说,“我是投的纸票”。这句大实话顿时引起大家的哄笑。 朝8晚5投票高峰 投票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一般情况下,总统选举日有两个投票高峰。一个投票高峰是早晨6时至8时,今天早晨在该投票站门前就排了很长的队,直到8时后投票的人才渐渐少去。另一个投票高峰是下午5时后直到投票时间结束。这时的人往往比早晨还多。按照美国联邦政府的规定,投票这一天除了中小学停课放假外,联邦政府机构以及企业部门一律照常工作。这个投票站为了保证选民都有机会和时间参与美国总统的选举,从2日清晨6时开始正式接待选民,晚上7时才收场。整个投票时间持续13个小时。这样做,基本上可以保证绝大多数选民能够履行宪法所授予的四年一度选总统的权利。此外,美国政府的许多行政部门都实行弹性工作制,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工作的时候抽空来投票。他还说,在美国的许多州都可以根据当地法律提前投票,这样不至于因为投票日有事而失去投票的机会。 投票率创36年新高 2004年总统选举引人注目的程度远远超过过去的总统选举,或许由于2000年总统选举难产和今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支持率旗鼓相当以及双方争夺激烈的原因,今年的总统选举更加备受关注。据美国选民研究委员会选前分析,今年将有1.17亿至1.21亿选民参加投票,与1968年投票率相当,创下36年来的新高。其中10%的选民是第一次行使选举总统的权利,此外还有10%的人是新登记的选民,他们都希望以他们的一票来影响今年总统选举的结果。 这样就更增加了本次选举的不确定性。 记者离开投票站来到地铁站时已是2日下午5时,站在地铁站的民主党的支持者还在做最后一搏,其中一个民主党的支持者顺手塞给我一份广告,上面写着“你投票了吗?没有的话,请赶快去投上克里一票”。可见两党对谁入主白宫的争夺已经无时不刻、无孔不入。 万家灯火不眠之夜 记者发稿时间已是美国东部时间11月3日凌晨3时30分,美国全国有线电视网的《2004年总统选举》的即时播报节目正酣,布什以249张选举人票领先于克里7票的最新消息为这次选举又增添几分悬念。此时在白宫,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在其父、美前总统老布什以及家人的陪伴下正在电视机旁等待大选开票结果,在远离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400英里之外的波士顿,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克里及其家人也都在注视着得票情况。我站在公寓楼上向远方望去,此时仍是万家灯火。有多少人要陪伴着两位总统候选人度过这漫长的不眠之夜啊。 (本报华盛顿11月3日凌晨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