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耐克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16:43 扬子晚报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一个篮球场上,地上印着耐克标志,一个小伙子说道:“耐克懂得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感到骄傲。”的确,由它制作的关于110米栏冠军刘翔的广告,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慧眼识刘翔

  早在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料到一个新的民族英雄即将诞生之前,耐克公司就已经开始了行动。在希腊奥运会的田径赛场上,刘翔一举夺得110米栏的冠军,并且刷新了奥运记录,这是中国在短跑项目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从刘翔夺冠的那一刻起,耐克就向市场投放了一个新的电视广告。

  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民族自尊心倍长的广告:“亚洲人肌肉爆发力不够?”一个声音质疑说。“亚洲人缺乏必胜的气势?”最后,刘翔把手臂放到了耐克标志上面,字幕打出:定律是用来被打破的。这个广告立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一个篮球场上,地上印着耐克标志,正在这里打球的一个小伙子说道:“耐克懂得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感到骄傲。”

  业务如火如荼

  就是在这些精明的营销策略的帮助下,耐克成为了新中国的偶像。据伟达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耐克是中国“最酷”的品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一辆崭新的“飞鸽”自行车是定义成功的标准。10年后,一台可以洗土豆的洗衣机是地位的象征。而现在,“飞人乔丹”等耐克产品已经成为新兴中产阶级成功的标志。2003年,耐克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66%%,约合3亿美元。此外,耐克正以平均每天1.5家专卖店的速度在中国市场上纵横捭阖。目的是从东部沿海逐渐推进到中西部地区,以赶上随2008年北京奥运即将喷发的体育热情。

  那么,耐克的业务为什么开展得这么如火如荼呢?乍一看,是因为耐克在中国推销的产品对路,广告富有感召力。但事实上,耐克能够成功解读中国市场,是与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密不可分的———他们渴望西方装束和个人主义,而耐克正好有满足这种渴望的能力。

  对中国这块难以捉摸的市场,美国人觊觎已久。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一个全新的富足阶层的形成,对于美国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中国成了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市场。尽管美中贸易逆差巨大,但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出口在过去3年中增长了76%%。美国商会的一份调查显示,3/4的美国企业表示,他们在华的投资处于盈利状态;大部分企业承认,在华投资的利润率高于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投资。美国商会驻华负责人吉米·格兰多维尔说:“想要把东西卖给顾客,把企业开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

  身份的象征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对西方国家可能是爱恨交加——渴望得到他们的高科技,却要提防他们的意识形态。但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西方商品有这么一层含义:身份。

  过去,联想电脑曾以2:1的销售量领先于外国品牌;但现在,价格更高的戴尔电脑正在将差距日益缩小。外商造的冰箱,也正在取代海尔,成为中国人厨房的新宠。如今的中国人,会穿着肥大的牛仔裤,去光顾星巴克咖啡店——目前已经开出了100家,并计划开出更多店面。而在运动鞋市场上,“李宁”已将老大的位置让给耐克,尽管耐克那么贵,有些甚至要100多美元一双。新兴的中产阶级“追求西方文化”,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张万里音说,“耐克很聪明,因为它在中国卖的并不是实用性,而是在卖一种身份。”

  20岁的张翰音是一名学艺术的学生,他穿着宽松的唐老鸭T恤和Carhartt牌工装裤。吸引他的,就是耐克所追求的酷劲。他打开卧室里的壁橱,展示着他的收藏——19双耐克“飞人乔丹”运动鞋、全系列“灌篮”牌和文森·卡特等NBA球星签名的球鞋——足足有60多双,价值6000多美元。上个世纪90年代,他在日本的表哥送给他几双鞋,从此就开始了收藏,给他买单的是他从商的父亲。张翰说:“大部分中国人没有钱买这些东西,但是我还知道有人收藏了一百多双呢!”说完,他便跳进了吉普车,送女朋友去麦当劳了。

  当耐克的创始人费尔·奈特在1980年首次来到中国的时候,张翰还没出生。那时的中国,还刚刚摆脱文革的混乱。到了80年代中期,奈特把大部分生产线从韩国等地迁到了中国大陆。但是,并没有只把这里当作一个工厂:“中国有20亿只脚呢。去,打下那个市场。”

  运动鞋的代名词

  第一步是要让耐克的标志广为人知,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耐克给中国顶尖的运动员配齐装备,并且赞助了1995年的职业篮球赛。但是,耐克也经历过不少困难,例如生产质量问题、疯狂的降价,再后来就是剥削中国工人等等。要想大规模抢占市场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人为什么要在一双运动鞋上花这么多钱呢?在上世纪90年代,这可是两个月的平均工资啊。

  在一个学历和考试成绩至上的国家里,体育显得有些无足轻重。所以,耐克的管理层给自己下了一个似乎无法完成的挑战:改变中国的文化。当时中国市场的营销总监特里·洛艾兹回忆说:“我们认为,‘如果他们不喜欢体育,我们就什么也得不到。’”会说汉语的洛艾兹认为,篮球是耐克进入中国市场的门票。于是,他向上海多所中学捐赠了篮球设施,并资助他们在放学后向公众开放球场。他还组织了三人制篮球赛,并且组建了上海市首个中学生篮球联盟,随后扩大到17个城市。在球赛中,洛艾兹大声播放预录的欢呼声,让拘谨的观众放松心情,并且安排电视台转播决赛的场次。中国人做出了反应:耐克在20世纪90年代的销售额年均增长60%%。洛艾兹说:“我们的目标是把年幼的孩子吸引到耐克这里来,并且把他们终身吸引住。”耐克还把它的营销大车开到了NBA,安排迈克尔·乔丹等球星来华访问。慢慢地,在一些中国人眼里,耐克成了运动鞋的代名词。

  挑战传统文化

  耐克运动鞋带给中国的,远不止于篮球。耐克认为,一个有约4000万人的中产阶级阶层已经形成,三口之家的年均收入达到了8500美元;一套全新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正在形成。耐克毫不掩饰地把美国文化当作它的卖点,在广告中挑战中国以集体为导向的传统观念。

  2001年,耐克为中国市场的营销创造了一个新词“HipHop”,这是源自美国黑人街头文化的词。耐克现任中国市场的体育营销总监说,用意是要“把耐克和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由于耐克的推销,城市hip hop文化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盛行。北京一个顶级DJ顾宇音说,“耐克让我找到了自我”。留着齐肩的长发,高大而英俊的顾宇在耐克的电视广告中第一次听到说唱歌曲,并在耐克的网站上了解到了更多,并让海外的朋友寄回一些碟子。现在,这些朋友还会送给他一些限量版耐克鞋,顾宇把它们放在自己开的店里出售,卖给北京的几百位“运动鞋友”,并且穿着它们出入北京顶级夜总会的舞厅。对他们来说,买到稀有的限量球鞋,听受禁音乐也是一种叛逆的生活经历。顾宇的搭档说:“因为政府的原因,很多这些东西中国人接触不到,但在我们放着耐克式音乐的店里,他们能如愿以偿。”

  耐克现象也在挑战年长者的儒家式顺从。在上海一家豪华百货店的耐克专卖店里,穿着超短裙的22岁牙科护士甄之烨音正在劝说她的姑妈,花500块钱买一双耐克。她穿着一双廉价运动鞋的姑妈说,原来那双鞋“让我的脚发臭”。甄解释为什么穿高档的鞋子不会脚臭,并且责备她姑妈太邋遢。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交流是不可想象的。“在我们的传统里,是老人向年轻人传授文化。”张万里说,“而现在倒过来了,父母和祖父母在饮食和衣着上模仿起孩子们来了。”

  知耻而后勇

  耐克也并非一帆风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耐克开始给中国职业足球队提供装备,当时的鞋不太合脚,只好让脚上起了泡的运动员改穿阿迪达斯鞋在商标上蒙上黑色胶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夕,耐克正好刚改造过生产线,只好生产低价鞋,不少被裁减的零售商转投竞争对手阿迪达斯的怀抱。两年后,耐克推出了带有耐克标志的帆布鞋,售价15美元。但销售形势一塌糊涂,于是耐克把它撤出了市场。

  耐克决心不再重蹈旧辙。它签下了广东队年仅18岁、身高达2.13的易建联。它还解决了数年前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整顿了生产工厂;把在中国的供应商从40家减少到16家,其中15家只向耐克供货,从而更好地监控生产情况。在广州的鞋城,有1万多名工人大部分是女工为耐克缝制鞋子,月薪95美元,高出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

  今年7月,在北京的三人制篮球赛上,一位叫乔额利 音的中国DJ用戴尔笔记本电脑播放着说唱音乐。他说:耐克说让播放说唱音乐,因为那是黑人听的。虽然政府并没有推行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可以自己接触新鲜的事物。这听起来好像就是耐克广告词“Justdoit”的翻译——只管去做。文:马修·福尼翻译:超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