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对华出口稳步上升,美农产品寄望中国大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09:53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美国农业部贸易官员近日表示,中国人口众多,农副产品需求增长潜力巨大,有望成为美国农业、渔业和其它农副产品出口的巨大市场。但是由于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通向这一巨大市场的道路并非完全通畅。

  美对华农产品出口稳步上升

  美国农业部负责农业贸易政策的副专员帕特·舍克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具有成为吸收全球农副产品进口的巨大市场,为美国这样的农业生产大国提供重要的机会。舍克说:“中国有13亿人口,并且人口规模还在扩大。而我们不一定都知道的是,中国还拥有一个相对富裕的巨大的中产阶层,人数超过2.2亿。中国居民的收入在不断增加,中国是过去十多年来惟一一个连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2003年,如果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位农业贸易官员指出,中国居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增加了对国际市场农产品的需求。除此之外,中国加工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对农、林、牧、渔业等原材料的进口需求。这些需求的增长明显反映在美中两国的农贸产品交易方面。统计数字显示,美国农贸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从1999年开始稳步上升,贸易额从1999年初的大约10亿美元一路上升到2004年8月的大约63亿美元。其中仅2003年10月到2004年10月的一个财政年度里,美国的农、林、牧、渔业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就比上一个财政年度上升70%。

  农副产品贸易美享有顺差

  舍克介绍说,目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宗农副产品依次是大豆、棉花、皮革、小麦和木材。原材料进口大于直接的食品进口,这表明中国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原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主要以木材、海鲜产品以及加工的水果和蔬菜为主的农贸产品对美国的出口也在稳步上升,但增长幅度远远落后于从美国的进口。目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总体上出现了巨额逆差,但是美国在美中农副产品的双边贸易中却享有23亿美元的顺差。

  中国入世推动美中贸易

  农业部贸易官员舍克强调指出,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是导致中国取消贸易壁垒、融入全球贸易体制的关键性步骤。

  她说:“让我们看一下这个事实:从2001年到现在,中国已经制定并实行了数以千计的有关执行世贸组织条例的法规。统计数字显示,就在2001年之后,美国农贸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开始起飞,其实当时我们预料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个市场会来得这么快,开放的步伐会这么大。”

  舍克指出,从1990年到2000年,美国对中国农贸产品的出口一直在10亿美元左右徘徊。

  但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几年间,美国对中国农贸产品的出口每年都以70%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这个势头在短期内不会减弱。

  通往中国市场道路不完全畅通

  中国的农副产品市场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但是美国农业部贸易官员舍克同时也指出,由于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中国还没有完全进入国际经济的正常轨道,因此通向这一巨大市场的道路并非完全畅通。

  她说:“由于中国体制内部存在着政府控制经济和允许市场因素发挥作用的争论,因此政府有时实施一些非正式的配额限制,以限制市场进口。政府的意志可以左右市场,所以我们总是要观察风向,看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哪一种因素占上风。”

  舍克说,中国决策过程中的不规则性导致了市场的不规则性。一些政策驱使下出现的进口产品需求既没有透明性,也没有可预见性。与此同时,各个省市出于本地区的利益,制定了许多和中央法规相抵触的政策。结果是,在全国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之外,又出现了许多地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些因素都将增加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给美国以及其它农产品出口大国带来挑战。

  中国市场将进一步规范

  但是美国农业部贸易官员舍克指出,中国是全球贸易体制中的新成员,它正在学习如何适应和遵守正常的贸易规则。舍克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已经学会了许多东西。她相信中国在进一步规范市场方面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舍克说:“随着中国更加熟悉国际贸易的制度,我认为他们会进一步改善市场的开放程度。我希望我们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和世贸组织的其它成员国一道,协商解决与中国的贸易磨擦,并最终把中国完全融入世界经贸体系。”(本报特约记者路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