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在巴黎贝尔西军医院外守候消息的日日夜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10:33 新华网

  现场报道:在巴黎贝尔西军医院外守候消息的日日夜夜 (记者 高津英)

  在阿拉法特就医的巴黎贝尔西军医院外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手抄的阿拉法特“语录”:我的生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巴勒斯坦人民,巴勒斯坦的儿童、妇女和学生们的前途命运。

  ;阿拉法特不会知道,此时他的生命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对他来说,这些天是生与死界限不清的日子,而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阿拉法特无疑是被各种语言提及最多的名字。11月9日,各种传媒似乎也随着前来探视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高级代表团一道,蜂拥至巴黎,聚焦在贝尔西医院的大门口。

  盼“不死鸟”被惊醒

  阿拉法特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一生中经历的风险之多,世上难得有领导人能够与之相比。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他就成为以色列安全机构暗杀的目标。面对几十个暗杀者,面对武器装备和通讯设备先进得多的对手,阿拉法特居然能够一次次化险为夷,在枪口刀尖上度过几十年,实在匪夷所思。

  谁能想到:一个引起阿拉法特怀疑的邮包刚刚被警卫拿出他的办公室就发生爆炸,他的敏感神经救他于危难;他乘坐的专车遭到伏击,司机当场身亡,阿拉法特却依赖命运之神的眷顾而幸免于难;被围困在贝鲁特巴解总部时,阿拉法特以血肉之躯硬是顶住了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安然无恙;最神奇的是乘坐飞机遭遇沙暴,飞机断成三截,但阿拉法特居然死里逃生。

  如今,这只中东“不死鸟”不知能否再次续写新的神话。直到深夜依然在寒风中守候在贝尔西医院门口的记者们想说,如果阿拉法特知道这些日子媒体如何抢发有关他生与死的消息,阿拉法特应该能被惊醒过来。

  巴黎时间9日上午10点50分左右,贝尔西军医院发言人埃斯特里波对着“大小炮筒”宣布了阿拉法特健康公报:阿拉法特病情加重,昏迷程度加深,结果难料。话音一落,记者们的大呼小叫声响起,“阿拉法特病重”的消息瞬间传遍世界。更多的记者聚集到医院门口、外交部(法国外长巴尼耶会见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库赖、巴解组织执委会总书记阿巴斯、外交部长沙阿斯和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法图组成的巴勒斯坦代表团)、代表团下榻的旅馆和法国总统府,由此拉开了紧张的新闻战。

  15点05分,有消息称阿巴斯说阿拉法特状态非常严重。15点12分,拉姆安拉传来阿拉法特病情危急但依然活着的说法。15点34分,“阿拉法特去世!”的消息就已经开始出现在路透社和法新社的新闻中。15点37分,法国医院方面说直至15点30分,阿拉法特没有死。经过了几番生生死死的你说他说之后,15点45分,巴勒斯坦驻法国代表沙希德女士出面否认阿拉法特死亡的消息。

  记者们此时已经被折腾得神魂颠倒了。“阿拉法特死了!”“谁发的消息?”“路透社。”“消息来源?”“反正不是官方的。”“又有了,法新社报道:巴勒斯坦一个部长对法新社驻拉姆安拉的记者说阿拉法特已经去世。”记者们很为难,不发消息,生怕误了时效,抢发消息,又担心报道错了自己打自己嘴巴。焦急地等到巴代表团和希拉克总统会晤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阿拉法特虽然病重,但依然活着之后,各种传言才暂告止歇。

  阿翁支持者让人钦佩

  巴以冲突本来就是令各方头疼的事,在以色列总理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刚刚被以色列议会通过,加沙撤军还没有具体行动之前,阿拉法特就离开巴勒斯坦,使得该计划很可能搁浅。加上阿拉法特行色匆匆,尚未指定接班人,如果他“一去不返”,让人担心巴勒斯坦内部会矛盾加剧,政坛出现动荡。因此,人们为阿拉法特的生死焦虑,也为前途莫测的巴以和平进程担心。

  9日入夜,记者们又聚拢在医院门口,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或好或坏的消息,议论着“理还乱”的局势。沿街20多辆流动转播车既是工作间,也是蹲守记者的起居室。为了避寒防雨,有条件的新闻机构在医院门口支起顶棚,沿着围墙一字排开。十五六个顶棚下摄影架一个挨一个,几乎让人无法落脚。记者们站累了,就轮流坐在设备箱上休息一下,同时密切关注着医院大门内外的动静。

  200多名记者操着不同的语言,聊起来却发现,这里可以找到世界各地的“镜头和话筒”。除了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几大知名通讯社,还有来自希腊、挪威、克罗地亚、伊朗、韩国、日本以及阿拉伯国家的电视、电台记者。一到整点,灯光闪亮,被冷风冻红了鼻头的主持人以医院大门为背景做着现场报道。

  比这些记者更让人钦佩的是马路对面的阿拉法特支持者。自从阿拉法特入院,这里总是聚集着来为他献花和点蜡烛的人们,有些人甚至来自遥远的拉美。记者在人群中见到几张熟识的面孔,他们是住在附近的巴勒斯坦人,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来,清理场地,为献花遮雨,摆放蜡烛。他们身侧的墙上,巴勒斯坦旗帜、阿拉法特的画像和祝福留言也越贴越多,几乎遮盖了整面墙壁。

  在人群中,几个身穿犹太教士服的人格外抢眼。记者与其中一位攀谈,他自我介绍说来自奥地利的维也纳,专门来为阿拉法特祈祷,他承认自己是犹太人,但“希望阿拉法特能够康复,因为我能理解阿拉法特的事业”。他和几位同伴已经连续几天来这里“尽自己的心力”。

  巴黎大学学生法蒂玛·贝纳说:“当你热爱一个人的时候,无法想像他会离去,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而我们坚信一点,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事业不朽的象征。”有些支持者表示,他们准备在这里“安营扎寨”,整夜留守等候消息,用他们的祈祷和祝福陪伴阿拉法特渡过难关。

  一株小松树上挂着署名“索尼娅”的几句诗:

  当年您得以回到巴勒斯坦拥抱她的土地时

  我伤心

  当您不得不离开巴勒斯坦被送往医院时

  我落泪

  当来日您能健康地回到巴勒斯坦时

  我会喜极而泣。

  花丛和摇曳的烛光中,画像上的阿拉法特脸上绽放着人们熟悉的笑容。(完)(来源:参考消息特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